阅读天地人,书写道理情。读书学习之道,在学而思,疑而问,读而写,知而行。
今天我们用“十面埋伏”古诗阅读法,从十个方面品读汉乐府的《长歌行》,发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本来意义。
长歌行
《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园中的葵菜一片青翠,晶莹的露珠等待晨曦。
温暖的春光布施恩泽,万千的生命焕发光辉。
常害怕秋天悄然而至,繁盛的叶子枯*衰萎。
数百条河水东流入海,何时又见过向西流回。
少壮时不能努力行乐,年老时只能徒然伤悲。
十面埋伏《长歌行》
一读诗题
二读诗人
三读诗体
四读诗韵
五读辞章
六读诗眼
七读意象
八读意境
九读诗旨
十读诗评
一、读诗题:长歌行
诗题“长歌行”,以汉乐府曲调为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下面我们针对汉乐府、《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平调曲和长歌行等一组概念,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汉乐府
即汉朝的乐府。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到了汉武帝刘彻时,文治武功,物质条件都到了一定高度,于是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乐府诗原来都是入乐的,后来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唐朝白居易、元稹等人曾经倡导新乐府运动,就是文人模拟乐府诗而写的关怀民生或现实的诗歌。
汉乐府诗成就很高,与《诗经》《楚辞》鼎足而立,却因其民歌特点而长期被忽视。但后世真正的大诗人,都对其特别重视,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一部总括古代乐府歌辞的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十二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书籍。
相和歌
相和歌是汉代时期在“街陌谣讴”基础上继承先秦楚声等传统而形成的。主要在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演奏,也用于宫廷的元旦朝会与宴饮、祀神乃至传统民俗活动等场合。“相和歌”之名最早记载见于《晋书乐志》:“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其特点是歌者自击节鼓与伴奏的管弦乐器相应和,并由此而得名。相和歌所用的宫调,主要有瑟调、清调、平调三种,也叫相和三调。
平调曲
乐府《相和歌》的一部。属汉清乐,即古清商乐。清,当是清雅,使用少量便携式乐器演奏的古诗乐。平,音调平缓也。以宫调为主。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大明三年宴乐技录》,平调有七曲:一曰《长歌行》,二曰《短歌行》,三曰《猛虎行》,四曰《君子行》,五曰《燕歌行》,六曰《从*行》,七曰《鞠歌行》。
长歌行
《乐府解题》曰:“古辞云‘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魏改奏文帝所赋曲“西山一何高”,言仙道茫茫不可识,如王乔、赤松,皆空言虚词,迂怪难言,当观圣道而已。若陆机“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则复言人运短促,当乘间长歌,与古文合也。崔豹《古今注》曰:“长歌、短歌,言人寿命长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按,古诗云“长歌正激烈”,魏文帝《燕歌行》云“短歌微吟不能长”,晋傅玄《艳歌行》云“咄来长歌续短歌”,然则歌声有长短,非言寿命也。唐李贺有《长歌续短歌》,盖出于此。
“长歌行”多为感慨人生苦短而作长调咏叹之歌。长歌,篇幅较长的诗歌。行,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类似进行曲。
只有明确了“长歌行”的特点,才能准确定位和把握《长歌行》此诗的内容和主题。
二、读诗人:无名氏
汉乐府的作者,是无名氏。因为汉乐府的作品,基本都没有记录下其作者。
两汉乐府诗,都是配乐而作。有的作于庙堂,有的采自民间。来自民间的诗歌也不一定作于平民,也许就是文人。汉乐府的作者从帝王将相到平民,覆盖了社会各阶层。
汉乐府的民歌来自四面八方,其中楚声是重要的一个来源。
楚声,其作者主要是楚国的后人,包括秦末汉初西楚霸王、汉高祖、汉武帝这些帝王。
西楚霸王项羽有《垓下歌》,汉高祖刘邦有《大风歌》,汉武帝刘彻有《秋风辞》,这些“楚声”可以视作汉乐府的先声。
从地方性的楚声,演变成全国性的汉乐府,显然帝王名人效应和权力效应都发挥了一定作用。
《长歌行》的作者是什么人?可以根据其写作的内容来推测一番。
这首诗从菜园中的葵菜写起,由葵菜上晶莹的露珠,写到太阳的恩泽,以及太阳使万物焕发出的光辉;又由阳春草木的欣欣向荣,想到秋天的草木枯萎凋零;又由四季更迭的无情,转到百川东流无法西归的无奈,最后生发人生从少壮到老大无法阻挡的感慨。这番思绪,从植物到河流,从自然到人生,从时间到空间,联想和想象充满了哲学的思辨意味,这样的思考不应该是出自一般的平民,只能是思想异常丰富且缜密的文人,而且是见识过名利场荣枯但又远离官场的文人,所以这首诗虽然作者是无名氏,我们还得将其定位为文人,而且是高雅文人。
三、读诗体:乐府歌行体
诗体,是诗歌的体式和类别。
从本诗归属于汉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作者的身份,以及诗歌的内容看,其身份应该是贵族文人,从这一点看,本诗是贵族诗,是文人诗。
从“长歌行”的角度看,这首诗是歌行体。
后来的《长恨歌》《琵琶行》,也都属于歌行体。
从句式看,是五言古诗。
从内容看,是惜时诗。
我们现在经常把这首诗看作励志诗,实际上这首诗劝人努力,不是劝人努力干活儿,而是劝人努力行乐儿,方向完全相反。从这个角度,应该称其为劝勉诗。
四、读诗韵:《长歌行》的声韵
诗韵,是由诗歌的押韵、平仄、节奏、旋律构成的。
押韵方面,这首诗首句和偶数句押韵,一韵到底,韵脚是晞、辉、衰、归、悲。
从五言诗的五言一句看,其句式的节奏变化多样,有2-1-1-1,有2-1-2,还有2-2-1。
从整体结构看,全诗一共十句,如果拿掉七、八句,很像一首五言律诗,只是中间两联没有完全对仗,而只有后半句的对偶;结尾一联则完全对仗。但是加上七、八两句,这首诗就多了一个空间意义的层次,整体的内涵更加丰富饱满。
所以它比八句的律诗更加灵活自由,有了苏轼所说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的自由意味。
五、读辞章:《长歌行》的比兴与章法
诗歌的辞章,包括诗歌的语言如炼字用词、句式选择、修辞手法、章法变化等等。
《长歌行》在赋比兴方面的运用:
兴:主体是人,但内容由园中葵而朝露,由朝露而太阳,由春天而秋天,由植物而河流,由河流而人生。由近物到远物,由物返回人。
比:园葵从早到晚,万物从春天到秋天,百川从东向西——人由少壮到老大。
章法上,是分合结构:分是园中葵、万物、百川;合是人。由物归于人。
六、读诗眼:《长歌行》的诗眼
诗眼,就是诗歌中画龙点睛的关键字词、关键句子。
从文字上看,“常恐秋节至”的“恐”是一个诗眼。
从句子上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一个诗眼。
植物的荣枯,季节的转换,百川的东流,都预示了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更预示了生命走向衰老的不可阻挡、无法挽回,由此而带来发自内心的“恐”,也顺理成章得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结论。
七、读意象:《长歌行》的意象
意象,是有意之象。
《长歌行》的意象,重要的有几个:一个是“朝露”,一个是“春去秋来”,一个是“百川入海”。
“朝露”的意象,在曹操《短歌行》就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写出了朝露的特点。人生几何,就是人生不多,人生苦短,就像朝露,虽然美好,但转瞬即逝。所以朝露就是瞬间短暂的美丽。
“春去秋来”“百川入海”,都是表现四季更迭,时间无法挽留。
李煜《浪淘沙》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
帘外雨潺潺,春意将阑。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白《将进酒》有“奔流东海不复回”:
“君不见*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他们都有时间流逝、岁月轮回、生命无常的感慨,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和选择:李煜是“一晌贪欢”,李白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苏轼是“一尊还酹江月”,杨慎是“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八、读意境:《长歌行》的意境
意境,有意之境。诗歌创造的一种艺术境界或氛围。
《长歌行》的意境是于欣喜中生忧伤,在忧伤中思努力,由悲欣交集转为慷慨激昂。
九、读诗旨:《长歌行》的主题
诗歌的主旨,即诗歌的主题。
《长歌行》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它到底是说珍惜时间?还是珍惜生命?是及时努力?还是及时行乐?还是努力为乐?
前人对此有明确的说法:
《乐府解题》曰:“古辞云‘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
显然,努力是让你努力为乐,不是让你努力工作;是让你热爱生命生活,不是让你热爱金钱名利。
功名利禄是努力的目的吗?不是,生活生命本身的快乐才是。
是汉朝人生命境界高吗?非也。
为理解这种及时行乐、努力行乐的思想,我们参考一首《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汉朝在我们今人眼中,是盛世,强大,开阔,但汉朝人未必生活得那么幸福优雅,而是经常朝不虑夕。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生命完全处于一种无常状态时,人的选择只能是抓住当下,及时行乐,乐呵乐呵得了。
后人或今人经常把这首诗理解成催人奋进的励志诗,这是现代励志型思维的惯性使然,却忽视了汉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哲学,忘记了人生的努力,有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和目标。
十、读诗评:前人对《长歌行》的评论
元好问《论诗》: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汉乐府独特的价值)
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
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本意)
崔豹《古今注》:
长歌、短歌,言人寿命长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
(顺乎天命,抓住眼前)
清吴淇《选诗定论》:
全于时光短处写长。
(生命短促,快乐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