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教师之本,师表为教师之*近日,经我校评选并报*委常委会讨论确定了年中国传媒大学“师德先锋”荣誉称号获得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吕欣老师和王锡苓老师聆听他们挖掘多元教学方式的故事
吕欣:教师的成就感源于学生的成长
“看着一个孩子从一张专业白纸,最后能够不断成长,不断发展,进入职场,甚至很多学生成为了行业领袖,我就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谈及自己教育情怀的时候,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智能媒体设计系教授吕欣老师满脸笑容。尽管平日担负很多教学、科研以及学院学科建设工作,吕欣老师都始终秉承着师德先行的理念教书育人,积极探索行业前沿以及互联网时代的育人新模式。春风化雨般的教导,化作了学科发展的责任担当,更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数字媒体艺术人茁壮成长。
师德先行,当好“教练”
吕欣老师对于师德的理解根植于韩愈所言的“传道、受业、解惑”。
“一个老师不仅仅是知识或者技能的传授者,我觉得‘德’字就体现了除了技能之外的更加重要的部分。”吕老师解释道。
在吕欣老师看来,大学可以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认真思索。一方面他们可以向内思索自己,另一方面向外思索这个世界。作为教师,在课上仅仅“受业”对于一个大学生的成长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世界认知的方法,学习的能力,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是教师在教育层面所应承担的重任。
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吕老师感受到了互联网时代里“后浪”的力量,也更加明确了在这个时代里教师所应当扮演的角色。“Z世代人群已成为当下高校的学生主体,互联网和科技应用深入影响了这代人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他们普遍接受过良好的素质教育,拥有更多的专长与创作能力,拥有更高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敢于质疑和批判,也更加具有自我意识以及借助网络科技实现自我学习的能力。整个社会正在加速进入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所提出的‘后喻文化时代’。”在后喻文化时代里,师生关系需要重新构建,老师更像是一位教练,他不一定能胜过团队里最好的职业选手,但是他能够凭借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力、专业规律的洞察力、丰富的专业经验以及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吕老师认为,应该建立起“相互探讨,共同进步”的新型师生关系。
为了当好这个教练,吕老师也一直激励自己不断在行业前沿进行钻研。“AI虚拟主播实验室”就是这样的尝试之一,利用学校的良好资源与平台积极接触行业一线,以前沿趋势带动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用科研来反哺教学育人。与此同时,引入相关平台也能够将好的业界学习与实践资源调动到中传校园内,对苦于寻找实习的同学们也是一次放开手脚、潜心探索的极佳机会。
以“六艺”术,育数媒人
基于对师德这样的认知,吕欣老师借鉴孔子“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人才培养观,提出了实践层面上的“数媒六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帮助学生在这个学科融合的时代,适应未来社会的变革发展趋势。
“数媒六艺”包含了技艺(精专一项专业技术技能)、洞察(博览群书并熟练掌握科研方法)、达意(培养写作、演讲与口才、视觉传达等多元表达能力)、体魄(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与作息习惯,实现自身健康管理)、开眼(外语能力与专业格局)、品调(品格修养与人生格调)六个方面。吕老师会在这六个层面上协助学生们定制出一套适合自己潜能的完整学习方案,从社会学、哲学、人类学、艺术学、社会科技的通识再到专业的专精,每一步都稳扎稳打。其中“洞察”和“品调”两个层面让学生们印象最为深刻。
在洞察层面,吕老师鼓励学生们博览群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认知这个世界。在疫情期间,吕老师开展了奇点网络读书会,每周通过网络课堂与直播的方式,和同学们一起阅读和探讨经典书籍。在B站直播的时候,最多有21所高校的名师生共同参与。
在品调层面,吕老师甚至还会为学生们引入品茶、运动、演讲、音乐等内容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在他看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数字创意行业的智力引擎,对于创新力的要求十分关键。而创新力源于学生对于跨学科知识的贯通程度、对于行业的敏感度以及健康的生活态度,通过“六艺”中学生品调层面的培养,能够很好地为学生在这几个方面做好助力。
吕老师的学生们对于这种教学策略感到非常的认同,并深深受益于此。学生李鑫感言,这套人才培养模式会让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全面发现并发展自己的能力,并且有潜力在未来驾驭多种类型的工作。吕欣老师的许多学生还没有毕业,他们的探索就已经吸引了许多互联网大厂抛来橄榄枝,这也很大程度上源于“数媒六艺”在培养层面上予以他们的指引。
生活中的大家长,学业上的引路人
“人生中每个阶段都会遇见一位改变我价值观的老师,而吕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当提及吕欣老师时,李鑫同学由衷地赞叹道。
在学习层面,吕老师在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之后,会为同学们及时提供各种帮助。学生倪豪提到,有一次他突发灵感想研究一下朋友圈的数据,但却无从下手。吕欣老师在凌晨两点给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