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工作中,如何做到精准自我定位认识能力圈,
TUhjnbcbe - 2023/4/6 9:00:00

职场中,你曾挑战各种不可能,希望实现自我能力的突破。你也曾痛恨自己的重复劳动,尝试新的工作。但是,我却认为你先要认清楚你能做什么。

查理芒格和巴菲特曾引入了“能力圈”的概念,并且在投资领域广为人知。“能力圈”原则,总结起来就是:你如果想获得投资成功,就算意识到会错过很多不错的机会,你也应该专注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其实在我们职场中,能力圈的概念一样适合:作为管理者,需要对下属的能力进行充分估计,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职位,分配最适合的任务;作为员工,需要自我定位,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职业生涯规划做参考。

对自己能力估计不足,不能确定好自己能力圈的边界,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在哪里,必然会导致自身的灾难。

那么,是什么导致我们对自我能力圈,产生了认知偏差呢?

什么导致了能力圈认知偏差呢?

产生能力圈认知偏差的原因

01,能力陷阱

美国作者埃米尼亚·伊贝拉提出的“能力陷阱”:我们很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去做,最终就使得我们会一直擅长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做。这样的一个陷阱能让我们子啊这些方面获得更多经验,但却容易陷入能力陷阱,在其他方面无法突破。“

我们很乐意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情,沉迷于自己最熟悉的工作,却逐渐忘记了自己还能做其他事情的能力。很多人认为“心无旁骛”,专精一件事情,就是对工作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却不知道,已经深陷其中,导致自我认知障碍。

老张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他在写代码的工作上一干就是十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老张精通各种编程语言,还拿过全国大学生编程大赛的奖。在一次项目中,老张写的驱动程序,因为引入了一个不同的算法,使得程序简洁了很多。老板对其赞赏有加,同事们也对他另眼相看。从那以后,老张就专注于写驱动,他也做得极其的得心应手。不知不觉中,就这样过了十年。突然有一天,公司业绩不好,老张整个部门被列入了裁员名单。更糟糕的是,当老张去找新的工作的时候,发现其他的技能全部生疏了,自己只会写驱动了。

老张正因为他精通于写驱动,就连续写了十年的驱动。不管是公司,同事,还是他本人,对他的工作都非常满意,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错误。然而,到最后公司出现问题,他需要另外找下家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在这十年间,早已深陷于“能力陷阱”。自己的能力圈不仅没有得到扩展,反而被压缩,却不自知。

能力陷阱

02,习得性无助

我们是如何丧失自己的能力,甚至到最后连鼓起勇气的努力都放弃了呢?关于这个问题有一种重要的见解,来自于马丁·塞利格曼(MartinSeligman)和史蒂夫·梅尔(SteveMaier)的经典实验,那就是著名的“习得性无助”。

塞利格曼和梅尔将一群狗分成了三组。第一组狗被栓上了系带,并施以电击,但是它们可以压下操作杆来停止点击。第二组狗也被拴上了系带,分到了同样的操作杆,但是这个操作杆是坏的,致使狗无法对付电击。第三组狗仅仅拴上系带,不施加电击。然后将三组狗同时放进一个笼子里,笼子中间放置一块隔板,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一边没有。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前期实验中能停止电击的狗或者没有受过电击的狗可以轻松跨过隔板,逃离电击的这一边,而无力对付电击的狗,这一次却选择放弃,不知道他们还可以跳到另外一边。它们有了习得性无助

工作中,每个人的背景和经历不同,导致了对自己的认识也不同。有些人曾经试图去做一些新的挑战,或者去寻求一些改变,但是可能遭受过多次的失败。逐渐的,他们开始不敢再做任何的尝试,在后面的工作中选择退缩,以至于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习得性无助

03,侥幸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侥幸心理是人的本能意识,这种心理反映在人们的各种思维活动中。人们经常无视事物本身的性质,违背事情发展的本质规律,想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喜好来行事,误认为能使事物按照自己的愿望发展

职场中,有些人在面对工作的时候,明知道自己能力不行,但是为了彰显自我,抱着侥幸心理,贪功冒进。强烈的贪欲,人的*性,有时候是可以使得侥幸心理压过人的理性,占据上风,从而指导人进行错误的行动。

一个重大的项目开展得很顺利,老王是项目的主导,各大领导对老王的能力赞赏有加。突然有一天,一个设计上的考虑不周全,导致了样品测试出现问题。架构师老王开始心里打鼓,该将项目停下来,重新改进之后再验证一次吗?如果重新来过,产品上市时间肯定要耽误,自己就相当于把这个事情搞砸了。也许是这一批样品,在打样的过程中供应商没有把握好?不要犹豫了,凭我的能力设计出来的东西不可能有问题,继续吧。

正是由于老王的侥幸心理,致使其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给项目埋下了重大隐患。侥幸心理,诱导了错误的判断,对自我能力产生认知偏差。

能力陷阱,使人沉迷于自己擅长领域,忽视自己本已经掌握的其他能力,能力圈逐渐收缩。习得性无助,使人放弃努力,甚至放弃选择的权利,更加不会再想办法扩展自己的能力圈。侥幸心理,使人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踩出了能力圈的边界,进入到危险地带,埋下重大隐患。这三大原因,导致了职场人对自我能力圈的认识偏差,轻则使得自我提升受阻,重则埋下隐患,随时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认清能力圈的边界,甚至有效扩展能力圈半径呢?

侥幸心理

如何认清能力圈边界,有效扩展能力圈半径

01,反馈分析法,让你认清自我

德鲁克在其《21世纪的管理》中介绍了他长期使用来发现自己优势的反馈分析法:

无论做什么样的关键决策,采取什么关键措施,我们都可以将实际的结果和预期的结果进行对比。到现在为止,我采用这个方法已经有15~20年了。每一次对比都使我大吃一惊。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写下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但是这个是我们自己的主观判断。为了真正认识自己,我们挑选以前做过的某件事情进行分解,通过比较预期的结果和实际产生的结果,来判断我们的认识是否正确。多次检验后,你会发现最终得到的结果反馈,其实并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对自己的长,短处也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看下我们工作中,怎么使用反馈分析法来进行自我认识。小李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主管,他需要通过反馈分析法来做自我认识。他通过自己主观判断,分别列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沟通力,善于沟通交际。技术能力,技术出身,曾经做过几年工程师。身体素质过硬,经常参加户外锻炼。管理知识储备,参加过MBA的课程,并顺利取得了名校MBA认证。劣势

最近几年,因为年龄增大,感觉学习能力不足执行力不强小李列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之后,他挑选了第一项优势。那就是自认为的,非常强的沟通能力进行反馈分析。他回忆去年上半年自己立的flag,以及找到最后的结果,将两者进行比较。

预期和实际的反馈比较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实际情况好像并不如小李自己估计中那么乐观。为了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他开始针对“沟通反馈不好”这一结论,进行原因分析:

分解原因分析

最终,通过分析,小李对自己沟通能力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进而知道自己应该把沟通能力放在能力圈的哪个位置。

通过这样的方式,人们也可以看到,哪些他们做过或者没有做过的事情,妨碍了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同时,他们通过分析,可以清晰的找到自己能力圈的边界,知道哪些工作是他们尤其不能胜任的。

02,迭代思维

迭代思维,大多数人并不陌生,它主要运用在产品开发之中。核心内容就是:我们通过选择,批判,排除,改善进行多次循环试探,最终慢慢逼近真正的目标。由于对于能力圈边界的不确定性,以及扩展能力圈半径的期望,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小步快跑”的理念,多次试探性的扩展能力圈半径。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会造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妄图一步到位。通过逐步逼近的原则,慢慢接近我们的边界,进而慢慢扩展我们的边界。

小李对自己的沟通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他意识到自己的这方面的能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的强。通过原因分析,其实可以看出来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他希望能够更加具体的知道自己到底在哪个位置,以及能够通过努力走到哪里。

他开始使用迭代的思维,针对上面列出的原因,进行一点点改进。尽量多匀出时间来进行沟通,合理的安排工作优先级。试行了一周以后,他发现有所改善,他开始总结,到底是哪个方面的改善起了作用。以每一周为最小单位,不停的尝试,平衡,总结。迭代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循环改进的过程。我们可以总结成一个图表如下:

迭代思维在拓展能力圈中的运用

03,提升自我效能感

认识能力圈,是为了知道当前我们什么是“能做”,什么是“不能做”的。当我们对自己有足够清醒的认识,才能避免去能力范围之外的雷区。但是,作为职场人,认识自己不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待在舒适圈,而是为了更好的去拓展我们的能力圈半径。

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AlbertBandural),在他大量社会心理研究工作中,曾得出一个结论:有恐惧的人是否能解决自己的恐惧,有时取决于他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它。后来,他提出了一个说法,叫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我们拓展自己能力圈,其中关键一环就是需要提升自我效能感。具体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去提高:

A,回忆过往真实体验

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会碰到很多失败和成功的例子。在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要学会让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往失败的经历所影响。多想想自己成功的经验,这不仅仅是从成功的经验中获取类似的方法和解决方案,也是为了通过以往的成功来做自我暗示。我曾经遇到过更大的困难,遭受过更大的失败,但是我都能爬起来,并且加以克服。那么,这次我也一定行。

还可以在平时,偶尔给自己设定一些简单,容易实现的目标,并且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职场人可以在平时做一些锻炼,比如给自己定个目标,每周锻炼三次,每次锻炼半小时,然后将其付诸于实施。坚持数月以后,你会发现你对自己的信心度会增加很多。对于其他目标的达成,你会开始坚信不已。

B,寻找榜样力量

善于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找你的榜样,很多时候,榜样的力量会帮助你建立自我信心。在闲暇的时候,多阅读一些成功人士的书籍,甚至包括一些心灵鸡汤。当你看过很多的成功励志的案例以后,你自己也会开始慢慢认可其中的价值观。

比如读一些成功人士的传记和励志故事,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从小生活在农村,连汽车都没有见过,高考连续两次落榜,英语连续两次不及格之后,第三次考了95分,考上了北大。又比如,乔布斯从一个被领养,不爱学习的孩子到创立苹果公司,马云在经历了多次失败,被歧视之后,创立了阿里巴巴,还有很多的例子,都可以成为你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

C,自我激励

人在受激励的状态下,体内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从而获得新的动力和力量。在每次面都困难的时候,注意把握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应对困难的时候,主动调高自己的兴奋度,认为这是一次新的挑战,深呼吸一口气,暗示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不要过度思考失败后的结果,也不要被自己对于未来的臆测所吓倒。直面你的恐惧,暗示自己:我能发挥出自己的天赋,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准,获得快乐和成绩。我能从容面对所有人,让他们都知道我的事情,我的人生至关重要。

小结:在文中,我们提到了“能力圈”的概念,并且引申出“能力圈”在我们的工作中也同样适应。分析了由于能力陷阱,习得性无助,侥幸心理三大原因导致了我们产生了“能力圈”认知偏差。提出了通过使用反馈式分析法,实现更清晰的认识自我,找到“能力圈”的边界。通过迭代思维和提升自我效能感来拓展我们工作中的“能力圈”。

1
查看完整版本: 工作中,如何做到精准自我定位认识能力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