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周志雄网络文学研究的主体路径及网络文化
TUhjnbcbe - 2023/4/4 21:42:00

去年10月,应中南大学文学院禹建湘教授的邀请,为安徽大学文学院周志雄教授写一篇学术评论,由于事先没有提供体例,笔者就在常规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交稿时根据禹教授的建议换了另外一种体例,因此这个体例也就作为首稿在此公号分三期发布。由于数据录自中国知网,有不少遗漏之处,在此向周志雄教授一并致歉!

一、数据分析基本情况

中国知网作者关键词搜索(截止统计时间:年5月30日),其中“主要主题”中含有:网络文学25篇,情爱叙事8篇,小说创作4篇;“次要主题”中含有:网络小说17篇,网络文学9篇,文学批评6篇,周志雄11篇,网络作家8篇,小说家6篇,通俗文学4篇,现实题材和网络文学作品分别是3篇。

经过同名的甄别和整理,其中期刊发表共有35篇(含1篇辑刊),重要报纸21篇,会议论文及报道9篇。出版专(合)著、主编出版物12部。共计77篇(部)。

(一)按照时间及主题分类

(二)研究类型

(三)论著情况

(二)研究主体及路径

网络文学的发展由野蛮生长到逐步经典化经过了20年的时间,但是网络文学研究相对滞后,专业化队伍建设仍旧是制约网络文学发展的瓶颈,学院派研究更是难上加难,传统文学的偏见和歧误严重影响了网络文学研究的进程。周志雄的网络文学研究属于最早的一批的学院派专家,研究其对网络文学的研究,价值和意义重大。

一、研究主体

纵观周志雄的网络文学研究,其主体及路径可分为三个时期,以下从初期、中期、近期三个阶段进行归类:

(一)初期研究:

时间分期大致在-年,这个时期发表论文16篇,专著1部。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研究,通俗文化与当代文化关系的研究,以及开始对重点作家如今何在、宁肯的研究,主要特点是抓住了网络文学发生的本源,特别与网络的发展生态,社会文化变迁的联系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出发,准确地把脉时代发展与文化发展的互动塑造将成为当代文化分化、转型的主要力量。代表作有:《追溯网络小说的传统》《网络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等,较早的进行影视改编研究,代表作为《论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

(二)中期研究

时间分期大致在—年,这个时期发表论文29篇,其中含1篇被引述,1篇辑刊;主编专著6部。这个时期主要集中在网络文学的类型化研究、商业化研究、通俗文学比较研究、文化研究、作家创作环境以及作家作品研究等方面。其中代表作为《网络小说的类型化问题研究》《论网络文学的商业化问题》《通俗文学版图中的网络文学》《网络叙事与文化建构》《兴盛的网络武侠玄幻小说》等,最早提出网络文学入史和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两大历史命题,代表作为《关于网络文学入史的问题》《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维度及构建路径》。尤为突出的是,这个阶段出版了作家访谈录:《大神的肖像》,主编了大赛作品集合研究中心辑刊,为网络文学的社会化和普及化作了贡献。

(三)近期研究

时间分期大致在——至今,这个时期发表论文20篇,其中被引述4篇;专著及出版教材4部。这个时期主要在文化研究、IP研究、现实题材创作以及主流化研究。其中代表作有《网络文学IP热的理论思考》《网络文学的现实主义形态》《网络文学的主流化倾向》《文化视野中的网络都市言情小说》等。这个时期的主要特色是网络文学研究向纵深的深度方向突围,重点围绕研究的难点比如现实题材创作,网络文学的意识形态化以及对影响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问题的研究。突出的是出版了网络文学经典作品导读《zhttty与无限恐怖》及网络文学本科教材《网络文学教程》,为网络文学的大众阅读引导和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做了铺垫工作,促进了网络文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路径

(一)别具一格的田野调查。所谓“论文要写在中国的大地上”,周志雄的网络文学研究能够针对网络文学的实际,不坐在书斋空想,也不是按照传统文学的研究方法引经据典进行逻辑论证,而是将网络文学的发生现场作为第一现场,将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网络作家作为重点,结合他们的创作实践和创作心路历程、情感原点以及读者反应等机制进行融合研究。其中访谈作家近百人,出版了40万字的《大神的肖像——网络作家访谈录》和期刊论文近10篇。继承并发扬了大众文学研究的实证方法,形成了自身的方法论。

(二)将研究现场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传统的学院派研究注重经院哲学对经典的考据、训育和教谕,网络文学没有作为新生事物还没有自己的经典,尚且还在“雅化”时期。周志雄在把作家引进课堂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谈话,主动访谈网络作家,同时还开辟与学生的对话课堂。开放的课堂模式,敞开心灵的文学现场对话,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辟了研究空间,同时也吸取了学生的思维范式,为网络文学研究拓展了新空间。

(三)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吸收、鉴别、比较,以及世界大众文化的借鉴,能够从网络文学的规律出发,结合大众文化的特征,创造性的发现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关系,重点在互塑、再生以及问题的解决。特别是能将重点类型小说的发生作为研究重点;同时,在对通俗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多篇文章中均有提及中国的经典通俗文学作家,比如对金庸的研究等。这些深化了对网络文学本质问题的再认识。

(四)加强对重点作家、作品以及作家的创作实践的研究。比如早期的蔡智恒的小说引向对校园创作、青春写作;对宁肯的研究给予了长期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志雄网络文学研究的主体路径及网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