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堂姐告诉我,自己的一个朋友在从事论文相关的工作;“一年效益高达百万,我觉得你也可以去试试。”堂姐说。
我惊讶了,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问堂姐,“是论文查重吗?”堂姐犹豫了一下说,“是的。”
我更惊讶了,没想到论文查重,竟然有着如此广阔的前景。于是我顺手一翻,某宝上论文查重相关的服务,竟然高达上万的销量。
因为有了学术造假,这才有了论文查重。
英国《自然》杂志在3月23日发表了专题文章,披露了出版界面临的论文“造假”问题。其中尤其提到,医院的假论文数量在过去20多年里大幅增长了约50倍。
而早在去年七月份,《华尔街日报》医院和医学院研究人员的多份论文涉及造假及批量化生产,此举震惊学术及出版界。
在《自然》杂志的文章中也提到,自年1月起,独立调查人员及各杂志已经发现超过0份可能与“论文工厂”有关的学术文章。其中有篇论文被指来自“论文工厂”,篇被撤论文中的一部分具有图片雷同问题。
不仅如此,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旗下的3个期刊今年1月份还撤回了70医院的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
论文不仅造假,甚至一度被产业化,被批量化。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未来的学术界,造假之风竟也如此盛行,那么这个未来又在何方呢?
《自然》杂志的报道还提到,这些被“产业化”的造假论文几乎都用的是通用模板,其中就包括拥有相同背景及可疑平滑轮廓的蛋白免疫印迹图片。
调查人员还认为,目前被揭露的论文造假产业化状况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除了医学领域外,计算机、工程、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界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但为何医学界会成为“论文工厂”的主要客户呢?
那是因为,他们往往需要以论文发表量来换取晋升机会,这也促使他们成为“论文工厂”的主要针对人群之一。
学术研究固然重要,撰写论文更是重中之重。但重大的学术突破和研究,真的能够靠着论文数量的多寡来定胜负吗?
从教育到学术研究,论文是衡量我们研究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之一,而论文的多寡和质量,也几乎决定着我们的学术环境和未来。
但当论文变成了赤裸裸地造假,变成了一种达成目的的手段,那么论文还有什么用呢?
其实在娱乐圈中,也有不少以学霸为人设的明星。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翟天临了,他因不知晓知网为何物,最终被曝光论文造假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落得一个狼狈的下场。
学术造假看似跟我们普通人无关,但却关系着一个社会、一个文化的未来。不管是创新力也好,还是科研精神也罢,这些都是由那些高学历的人才最终去决定的。
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造假成风的话,那还能够做出比肩国际的研究吗?只能说,这很难。
不仅如此,论文造假产业化,也会大大拉低我们在国际上的声誉,给我们留下一个非常不好的印象。
当然了,如果非要深究,也许“造假”这个基因,其实就是深深印刻在某些人的基因里的。电商时代之前,山寨机横行,各种盗版DVD、VCD泛滥。
电商时代后,不管是早些年的某宝,还是现在的某多多,都曾饱受过造假风波。
从莆田系到各种山寨机,再到各种山寨食品、饮料,这种擦边球和冒充之风盛行。这不仅仅是对国内营商环境的破坏,更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巨大考验。
更可怕的是,不少人现在在面对造假,或者周遭人造假的时候,竟然已经见怪不怪了,习以为常了,这种面对造假行为的冷漠和淡然,才是最可怕的。
如果我们开始崇尚造假,习惯造假的话,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鼓励那些创新?如何鼓励那些认真搞科研的学者们?
或许,每年那么多人出国留学不想回来,背后是有着别的原因的。他不是不爱国,也不是贪图荣华富贵,至少在这两个因素之中,还有着别的可能。
至少,我所认识的一位在国外搞科研的工作者就曾向我吐槽过,“我之所以留在国外,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可以专心搞我的研究,而不用疲于整天应付那些程序化的东西。”
如果真要细细研究起来,不仅仅是论文造假,有的人还喜欢食品造假,服装造假,说的是绿色天然食品,结果添加剂加了不少。
说好的是真皮大衣,结果是布料做的。这些,不是造假又是什么?
大家都想走捷径,没有商业道德,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为了评职称,一年可以写四五篇论文出来,还不带重样的,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有的时候,慢工才能出细活。我们需要去认真对待一些东西,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而非走捷径。
捷径也许可以能够很快地把我们带到一个目的地,但同样的捷径是不是可以一直把我们带到人生的终点呢?
这恐怕很难。
论文造假不是我们特有的东西,但我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论文造假长期来看,对我们造成的损失会更大。
拒绝造假,不仅仅事关个人,更是关乎到整个社会的风气。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点击,每天为你分享职场干货与个人成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