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7年前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河南女孩王娜娜接受了媒体采访,期间她回忆了自己维权的很多细节,她说她年就向当地法院提起了诉讼,已经等了2年零3个月。
她顶替了我13年,我索赔13块钱,一年一块钱,就是这么来的,王娜娜说,我不是为了要钱,就想要他们公开道歉,别的我什么都可以不要,现在有山东冒名顶替事件的网友留言说我清高,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河南的王娜娜和山东的陈秋媛,她们的遭遇是相似的。除了她们,这么多年来,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寒门学子还有很多。前几天有媒体报道,在-年的山东高等学历数据清查中,共计14所高校上报人冒名顶替他人,念完大学取得学历,查出之后这些人的学籍已被注销。
下面,好像就没有了。
一位工作人员解释:顶替者有联系方式,大多能找到。被顶替者没有联系方式,很多人已经找不到了。
这话说得,令人信服。
以王娜娜高考的年为例,一次成功的冒名顶替总共分几步?
首先,被顶替者就读高中的教务处要有人;其次,当地招生办公室要有人;再次,派出所户籍管理部门要有人;最后,入读高校的招生部门也得有人。
这些人分别完成的工作是:拦截被顶替者的录取通知书、调取对应的学籍,将顶替者的户籍通过某些方式改成被顶替者的,入学的时候还要蒙混过关。
整个链条下来,没有十几个人参与应该完不成。而当顶替者时隔十几年被抓到,问是谁帮你办的时候,往往都语焉不详,只说找中介代办。王娜娜案中顶替者找的代办人是舅舅,第二年死了。陈秋媛案中顶替者找的代办人是舅妈,第二年也死了。
真是巧巧的妈妈生巧巧。
这些人之所以如此有底气的糊弄,原因无非是:我顶替了你,你又能怎么样?
得知自己当年被顶替后,王娜娜曾找过顶替她的人,双方约在一个人考上了没去读,另一个人没考上却去读了的那所大学见面,但对方没来,来的是她的父亲。
这位父亲说:给你三万块钱,不要注销我女儿的学籍,不然她没办法当老师。王娜娜说,不要谈钱,学历必须注销。这位父亲转头就走了。
后来双方还直接电话联系过,对方这么说的:又不是清华北大,你有什么好折腾的,你以为你当年上了这个大学,就能当老师吗?
她说的可能是对的。一个人一生的选择会受到许多影响,王娜娜念了大学确实不一定能当老师,可这是她应该被剥夺掉上大学权利的理由吗?
最近,不断有法律界相关人士站出来分析、解读,说冒名顶替案中涉及到多少多少罪名,应该如何如何严惩。但要实际操作起来,却存在许多漏洞。
比如当年录取通知书明明是被拦截了,被查的人可能会说是丢失了;学籍明明不是被本人拿走的,被查的人可能会说他们找了个长得像的;户籍明明是通过不正当当方式修改,经办人可能会说我不知道她改了干嘛;高校倒是确实存在审核不严,那么多学生呢,怎么可能个个都全面审核,太辛苦了。
每个涉事的人在这根链条上都只扮演了一个小小的齿轮,链条最终绞杀的却是另一个人的人生。因为作的恶小,觉得收点钱办的不是什么大事儿,出了问题也查不到自己头上,最终你猜怎么着,大部分时候,还真就查不到。
即使查到了,被顶替者能盼到的最好的结果也是私了,几万块钱买断你十几年的青春,别折腾了。
陈秋媛案曝光后,山东聊城也被曝光出另一起几乎一模一样的顶替案,24年前冒名上中专毕业进了街道办的顶替者被撤职。她的一位同事说:王丽丽(被顶替者)做得太绝了,之前怎么不商量商量,现在两败俱伤。
怎么着?自己受伤,知道两败俱伤了,自己没受伤的时候,就24年一句话也没有?
现在,河南的王娜娜还在等待法律的判决,她说直到今天,顶替她上大学的张某某一家,和涉事的两所学校,连一句道歉都没有。给我多少钱,我都回不到过去了。
来源:神鸟知讯资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