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汉语内部分期之我见
2、学习古汉语的现实意义
3、谈唐诗宋诗中特殊语汇的认定
4、就某一词的古今词义演变进行分析(如“以”、“见”、“的”)
5、古今被动句在表现形式上的重要区别
6、浅谈古风与格律诗的异同
7、中国对联文化的美学意蕴
8、虚词在标点翻泽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9、论古汉字之图画性质
10、论词语的形急性
11、多义词和同音词怎样区分
12、谈谈词类活用的修辞作用
13、对当前广告用语的评议
14、对当前企业、商店、商品名称的评议
23、《诗经》中的爱情诗
24、《庄子》中的寓言
25、庄子的人格与个性
26、《左传》中的战净描写
27、《国语》叙事研究
28、论先秦文学中的“士”的形象
29、汉乐府民歌的艺术贡献
30、谢灵运山水诗研究
31、论魏晋名士与中国文人精神的形成
32、陶渊明诗的语言艺术
33、陶渊明诗中的“酒"
34、王维与孟浩然诗歌比较研究
35、试论李白诗的“盛唐之气象”
36、李白诗歌的修辞艺术
37、论“郊寒岛瘦”的艺术风格
38、论唐代科举制度对文学的影响
39、论柳宗元的讽刺散文
40、论李清照词中的婉约特征
41、论柳永词中的婉约艺术
42、试论*庭坚的诗歌美学思想
43、论《水浒传》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44、《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45、鲁迅《野草》的象征艺术研究
46、论郭沫若初期诗歌的泛神论思想
47、论鲁迅农村题材的小说
48、试论鲁迅作品的反传统意识
49、鲁迅小说人物类型分析
50、论鲁迅小说的启蒙主题
51、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乡土小说研究
53、赵树理对现代文学的贡献
54、论巴金家庭小说的风格
55、论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
56、萧红小说中的家园意识
57、浅论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知性特征
58、茅盾社会剖新利小说的得与失
59、有郁达夫小说的情爱意识
60、茅盾小说的心理描写
61、现代知识分子的漂泊意识—从郭沫若到艾芜
62、不公平的命运,合理的结局一曹禺戏剧结尾的艺术
63、冯至《十四行诗》的诗体探索
65、论“赵树理方向”
66、十七年革命战争题材小说与战争文化开形态
67、革命成长小说与杨沫的《青春之歌》
68、忧愤的童话诗人——论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