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响哥荐
昨日,公安部原*委委员、副部长孟宏伟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特权思想极其严重,公权私用,滥权妄为,肆意挥霍国家资财满足家庭奢靡生活......中纪委的通报,刻画了一位*员干部一步步腐化堕落,失守“干净”底线的轨迹。
那么,“干净”的底线为何会失守?探究背后的原因,有助于警醒领导干部,从而严格要求自己、谨言慎行、积极作为。随思响哥一起来看!
来源
人民论坛杂志3月中及人民论坛网(rmltwz)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一、信仰丧失
*员干部失守“干净”底线,不是一朝一夕的偶然事件,他们都有着相似的内心轨迹,从理想信念的丧失,到扭曲自我价值观,再到放松自我、一步步滑向腐败深渊。
执**因信仰而执*,如果信仰不在,那剩下的只是追逐权力。后果就是:首先,把执*与权力划等号,以为执**的地位如数学公式一样恒久不变,把执*为民的使命当成了“打江山坐江山”的权力独享,如此,信念变成了贪欲,使命蜕变为权力。在分析大量腐败分子的忏悔录后发现,与理想信念滑坡和法纪意识淡薄等内容相关的关键词,出现比率超过95%。
信仰一旦丧失,价值取向就会出问题。一些腐败分子大肆捞钱、以权谋私,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其背后都是扭曲的价值取向起了负作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等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心中占主导地位,则必然会表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具体行为上。
一个人的内心一旦被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占据,必然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总是给自己找借口、心存侥幸,并开始试探性的违法违纪行为。许多腐败分子的心路历程也验证了从开始“小腐败时惊恐不安”到逐步适应,最后发展到肆无忌惮,甚至“不腐败就心不安”的变化过程。
“刚开始错误地认为得点红包、烟酒之类无伤大雅,也近人情。从不敢接红包到接红包没关系,再到他为什么不送红包,心理上从被动到主动,数量上从数千到数万,范围上从小范围到有红包就收。”湖南郴州市*府原副秘书长卢少林的心灵独白也是所有腐败分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二、周围人的影响
周围人的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领导干部贪腐行为。干部周围的人可以划分为三类,即“身边人”、工作对象、身边同事。
领导干部的“身边人”通常是指配偶、子女及子女的配偶;秘书、司机;亲戚、朋友;等等。例如,“贪内助”往往成为干部腐败或加重其腐败的一个原因。
工作对象包括企业人员或群众。由于经济领域和社会上也存在腐败现象,如果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遇到“公关”甚至“围猎”,也导致其腐败。
身边同事可划分为三类:上级领导、同僚和下级。如果一名**干部很廉洁,但身边同事中有一些人甚至不少人腐败,就容易被孤立。更严重的是,如果是集体决策或行动中的一员,其他同事都收钱“放水”,希望其中一人拒绝收钱坚持原则,是很难的。媒体就曾报道过一些“不得不受贿”的干部案例,并非一点道理都没有。
在身边同事中,更令干部感到棘手的是上级领导的腐败。在我国的权力体系中,上级往往掌握着对下级的绝对支配权,甚至包括正式授权以外的影响力,“威力”更大的则是“一把手”。这就是为什么,在很多地方或部门*治生态严重污染的案例中,往往“一把手”个人就是最主要的污染源。不是说干部个人就没有任何抵抗力,但在上级特别是“一把手”腐败的情况下,下级干部甚至包括其他班子成员,往往势单力薄、难以抗拒。当然,下级中也有机会主义分子,盼望能投腐败上级所好,通过走捷径达到个人目的。
三、干部选任风气不正
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事关*治生态是否清正,对领导干部能否坚守“干净”底线起到很大作用。
一旦形成干部选任不正风气,这意味着,在干部选任上,不仅存在“潜规则”,而且形成了不正风气,甚至在大多数干部的头脑中都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或“理念”。所谓干部选任“潜规则”,说白了就是任人唯亲、任人唯近(只用身边人)、任人唯钱。关于干部选任风气不正,总书记列举了很多现象和思维定式。例如,“有的依然相信‘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那一套”“有的人还在搞个人说了算,征求意见、集体讨论有名无实,组织程序只是走走过场”,等等。
干部选任不正之风一旦形成,必然造成逆向选择。人们所说的“逆淘汰”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形,同时必然伴随着另一种情形即“逆提拔”。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显然要比领导干部一个人腐败更“强大”,单个**干部会更加势单力薄、孤立无援、无能为力。若想“进步”恐怕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按潜规则办,如果不符合“亲”和“近”这些“先天”条件,那就只有“钱”一个选项了;要么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
第四、权力任性,监管缺位
领导干部失守“干净”底线,把权力用在谋求个人私利的最大化上,究其原因,这一方面是信仰丧失的必然结果,但另一方面也是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出了问题。
第一,我国的基层*权体制是一个向上负责的体制,人事权、财权向上集中,集中于几个甚至一个人的手上。这种体制容易产生权力私相授受和权力私有化,形成贪腐的小圈子和干部之间的依附性关系。
第二,体制内的监督不力,社会监督也缺失。缺少监督的权力容易使得基层干部恣意行走于体制内外,遂行其贪腐的勾当。比如,国家或上级财*通过项目制的方式向农村提供的诸如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商品粮基地资金、退耕还林等专项资金,容易被腐败的基层干部中饱私囊,根源就是体制内的监督不力,体制外的监督又未能发挥有效作用。
五、权力市场化
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基本要素——由市场配置资源,直到目前还没有完全具备。因此,干部凭借“公共”条件和公共身份进入市场,就可能会发生权力寻租行为,从而产生腐败。
领导干部凭借“公共”条件和公共身份进入市场,可能会发生权力寻租行为,这些权力寻租活动主要是在一个非规范化市场体制的资源配置系统展开的,这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也就是进行权钱交易的网络。这种用金钱编织起来的关系网,参与作用非常广阔,包括拿各类批条、建厂、联营、转产、获得业务项目、购买原材料、产品销售、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等。
从贪污腐败案件高发的行业和*府部门来看,干部寻租活动主要集中在五个点上:权力的集中点;体制转换的交汇点;监督系统的乏力点;法律*策的滞后点;人、财、物需求的并节点。权力参与分配的直接后果是,少数掌握权力和接近权力中心的人通过“按权分配”,成为自己及其家族积累财富的重要方式。
人民论坛新媒体综合整理
资料
人民论坛杂志
节选文章
《“不干净”的深层根源》(作者:任建明)、《“干净”的底线是如何失守的》(作者:王从虎)、《做干净的人民公仆——基层干部腐败的源头治理》(作者:周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