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评论员孙华飞
近日,硕士毕业回到家乡宿州当公务员的郝治伟成了话题人物。因其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学术论文,在众人看来学术前途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却选择了参加公考,成功“上岸”成为一名公务员。对此不少网友深表可惜,认为学术新星不可多得,这是科研人才的流失。
网友的惋惜可以理解,毕竟《Nature》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顶级科学期刊之一,能在上面发论文是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事情。不过从郝治伟的回应看,自己在研二时就已决定考公,虽然没有选择走科研的道路,但能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样值得骄傲,科研经历对今后的行*工作仍是宝贵财富。
郝治伟的人生规划并没有因一篇学术论文所改变,倒是不少网友选择用论文来定义别人的人生。类似的讨论过去也时常发生,如清北高材生去中学任教,海归博士返乡创业等。有的人总是习惯用标签来定义他人的人生,仿佛顶尖名校的高材生必须成为国家栋梁,科研天才就一定要走学术道路一样,否则就是浪费教育资源,辜负了社会期望。然而,人各有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该把职业分出个三六九等,更不应对某些行业抱有偏见。
郝治伟考公之所以能引发热议,归根结底还是因其选择与大众期望有较大落差。一是网友对公务员这份职业有偏见,仍持着“清闲”的刻板印象,认为郝治伟当公务员荒废了自己的科研才华。二是对其家乡宿州有偏见,觉得一个地级市提供的平台,对这位《Nature》作者来说低了些。但郝治伟并不这么认为,照顾父母和助力家乡发展是其返乡考公的重点考虑因素。在他看来,在科研学习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一样在公务员的岗位上有所收益。
为*之要,莫先于用人。学术研究需要人才,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同样需要顶尖人才。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新时代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升公务员的专业能力被重点提及。《Nature》论文是对郝治伟专业水平的肯定,只要他肯实干、勤学习、不怕苦,在公务员的岗位上一样可以人尽其才。郝治伟的人生因一篇论文而精彩,但不该被一篇论文所定义,无论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只要才尽其用,能够实现人生价值,那就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