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67岁张益唐蛰伏30年,破解两大数学难题
TUhjnbcbe - 2023/3/23 21:37:00

张益唐说:“我宁愿在美国端盘子,也不要回国”。

任正非曾痛心疾首地说:“芯片这个东西砸钱不行的,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中国要踏踏实实在数学、物理、化学、神经学、脑科学各个方面努力努力地去改变。我们可能从这个世界上站起来。”

“中国要和美国竞赛,唯有重视数学!”但是,我们没有数学家可以砸,无奈之下任正非只能专门去找“高鼻子”,邀请世界级数学家加入华为。但是我们真的没有顶级数学家吗?其实不然,今天就来分享一位“北大扫地僧”的数学家的浮沉人生。

最惨的时候,他在美国赛百味端了7年盘子,北大校友诚邀他回国:他说,没有成就,回去也一样。“天才数学家”张益唐背后却是大器晚成式的扫地僧经历,现在他再出重要成果,解决了困扰数学界百年难题,学界认为他可以获得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兹奖。

有人说张益唐的数学成就相当于“一个人被闪电击中2次”,这位曾在美国端了7年盘子的美籍数学天才,正在创造从未有过的数学传奇。

“在美国“摔倒”,无论如何要在美国爬起来,这样才有脸面回去见同门师兄弟!”这是张益唐曾经的誓言,如今张益唐蛰伏0年,一举破解两大难题,是否能重新燃起他的梦想?

数学天才,北大学神

年,张益唐出生在上海,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因为工作原因搬到了北京,而他从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上海,是一名“留守儿童”。

和所有孩子一样,张益唐小时候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每天追着外婆问十万个为什么。

8岁时,他用2个月的零花钱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6毛5分钱让他了解了世界的奇妙,更让他爱上了数学。

从此他开始钻研数学,一发不可收拾。9岁他就开始学习大学数学课程,数学的天赋让他在学校如同“学神”般存在。

1岁,他来到北京,终于和父母团聚,但是一家团圆的喜悦没过多久,他就因受母亲牵连,不得不停止学业,和母亲下乡改造。

苦闷的日子里,只有数学能听他倾诉,只有数字知晓他的心事。年,张益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大数学系,这一年他2岁。

在北大度过了7年光阴,这是他徜徉数学海洋的美好时刻。在这里他获得了硕士学位,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前往美国深造的机会。

年,张益唐以公派留学身份来到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师从台湾代数学家莫宗坚。到了美国虽然张益唐十分刻苦,认真钻研,仅仅用了2年就完成了博士论文。

然而也就是这篇论文,让他和导师反目成仇,也彻底地改变了他的人生。

论文沦陷,人生低谷

天才总是敢于挑战,怀着远大的理想,张益唐的论文选择了世界著名的难题:“雅可比猜想”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

这一猜想自从年被提出以来,就被当作是数学领域最难攻克的“灾难性问题”之一,大多数数学家都不愿涉足。

拿世界难题当毕业论文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更可惜的是因为他的论文里引用了导师已经发布的论文里错误的成果,他的心血付之东流不说,还让自己和导师沦为笑柄。

师徒两人,反目成仇。事实上,张益唐本就喜欢数论,而不是导师擅长的代数几何,于是加上论文事件,两人彻底闹僵。

最后,张益唐博士读了七年,直到1年才取得了博士学位。但是他手里没有导师的推荐性,加上之前的论文事件,让他没有科研机构可去。

为了维持生活,他在赛百味打工,他给餐馆洗盘子,他帮助朋友做点会计工作……也幸好这段苦难的时间,他遇到了人生的另一半。

他结识了在餐厅当服务员的妻子孙雅玲,一位来自东北到美国打工的女孩。沉默和开朗之间融合,而后他们结下百年之好。这也许是他人生低谷中,最温暖的时刻。

没有成果,回国难过

送外卖,端盘子,做收银员……凡是能维持生活的活计,张益唐都愿意去干。但是即便这样,国内一些好事者,还是拿他的博士论文开涮。

好在是,即便是人生低谷,张益唐也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热爱。阴暗的地下室里,无数个夜晚,只有昏*的台灯和复杂的公式,成为他倾诉和抒发的对象。

北大丁石孙校长得知张益唐的窘境,诚挚地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回北大任教。但他拒绝了,他说自己没有什么研究成果,即便是回国了也会被歧视。他想争一口气!

事实是这样的,但是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宁愿在美国端盘子,也不愿意回北大任教”这样的桥段,这些流言虽然满足流量的需求,但是确实很伤人!

张益唐默默承受着指责,但是妻子却很委屈,但是只能默默地忍受,多年以后,当张益唐有所成就,联系采访时,妻子十分积极,我想也是因为以前遭受过太多的冷眼和指责。

这口气一争就是7年,9年,在英特尔工作的校友唐朴祁,找到张益唐,请他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一周时间,张益唐就完美地解决了问题,7年过去了,张益唐还是那样的才华出众。另一位校友葛力明极力引荐,张益唐才终于获得了新罕布什尔大学临时讲师的职务。

这一年他才算回到了科研岗位,他的很多同学都已经是知名大学的教授了。他没有任何科研成果,也不愿意和数学圈子以外的人联系,包括自己的家人,唯独对数论痴迷。

年,他的妹妹很多年没有哥哥的消息,只好在网上发帖寻找哥哥。还是张益唐的一位老同学看到帖子之后,给他妹妹回了一封邮件:你哥哥健康地活着,在钻研数学呢!

籍籍无名,默默无闻,也许他有可能就这样平凡一生。面对国内同门的邀请,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混出来个名堂,“在美国“摔倒”,无论如何要在美国爬起来,这样才有脸面回去见同门师兄弟!”但是眼看着就要到暮年,何时才是个头?

两次成就,堪称顶峰

一次能喝一瓶二锅头,手机里不存电话号码,几百位联系人都放在脑子里。觉悟和顿悟是一个绝妙的东西,总在你认真准时时,不经意间造访你。

年,已经被孪生素数猜想折磨了很久的张益唐迎来了顿悟。那一天,他和朋友前往科罗拉多州的朋友家做客。

朋友们相见甚欢,默默无语的张益唐到后院透透气,顺便抽支烟。后院树木丛生,小鹿在树林里呦呦地叫着,别提多令人心旷神怡。

清新的环境让张益唐心旷神怡,酷爱唐诗宋词的他顿时来了灵感:我终于想出了办法!张益唐找到了破解“孪生素数猜想”的金钥匙。

接下来,张益唐永6个月时间撰写了论文《素数间的有界距离》,著名数学家接到他的投稿十分高兴,连续工作7天,完成了演算和核实,最后确定无疑。

学界一片震惊,发表在《数学年刊》的论文举世瞩目。这一年他58岁,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并不为过。

他的研究突破了困扰数学界年的难题,将大海捞针,逐渐变为水杯捞针,直至捞出针来。

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张益唐因此跻身于世界重量级数学家行列。也就在这时,他才愿意和国内的科研院所接触,并且担任了山东大学潘承洞数学研究所所长。

他终于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终于向曾经不给自己推荐信的导师证明了自己。而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张益唐才回到了中国向同学们授课。

成名之后,张益唐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除了回国的次数多了,与中国学子的交流多了之外,其他并没有不同。照常简朴,照常平静地生活。

当被问到当年为何宁愿在美国端盘子,也不回来的原因时,他的回答很值得我们深思:

“国内的世俗压力太大了,你躲不开,你要不出论文,你就会怎么样怎么样。虽然我自己可以沉住气,我不要这些东西,但你的家人、亲朋好友不答应。在美国就没有这个问题。我欣赏美国的地方是,你在一个快餐店打工,在一个超级市场收钱,没有人看不起你。在美国我还是我,但回了中国,我就不是我了。”

他的话,很直白,却也很真实,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们国内科研环境的问题,也对一些媒体惯用“是否留学后立即归来”来评论一个人,一个深深地思考。这也是许多海外留学者担心的地方。

他们害怕官术代替了学术,论文数学取代了质量,科研变成了生意……

年,普渡大学给张益唐颁发“杰出校友奖”,张益唐没有前去领奖,7年的大学并没有让她牵挂,他说:“我大概不会去领这个奖的。可以这么说,北大是我唯一的母校。”

尽管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带给张益唐巨大的声名,但是他没有在这个上面停留太久,而是在投完论文后,捡起长期研究的几个大问题,其中就包括: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

年,11月4日,张益唐关于郎道-西格尔零点猜想论文正式公开,页的论文再一次引起轩然大波。

11月5日,张益唐在给山东大学作报告时,张益唐分享了这一最新成果。

11月8日,张益唐在网上做了学术报告,他没有用PPT,而是在一块白色写字板面前给大家讲解朗道-西格尔零点问题,引起数学界的围观。

学界认为:“朗道-西格尔零点问题,具有基本的重要性。张益唐的这个新成果一旦通过验证,将改写解析数论的教科书。”

同事说:他是被闪电劈过2次的人!

“论文刚发表,正确与否?他的证明能否得到同行的接受?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验证。但按照张益唐的个性,没有一定把握,他是不会轻易公布的,让我们拭目以待。”

张益唐曾读过罗曼·罗兰的本名人传记,他被其中米开朗基罗的经历深深打动了。

「他被他这个天才左右了一生,他一生根本就没法从他这个天才里头自拔出来,所以他的生活某种程度像个苦行僧一样的,又是个工作狂。可是他的一切,他活着就是为了这个优势,为了他的天才而生的,他这一辈子就只能在这个范畴里头这么去干。」

1
查看完整版本: 67岁张益唐蛰伏30年,破解两大数学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