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源于何时至今无定考。相传,仪狄造出美酒呈献给夏禹,禹喝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拍案叫绝后却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疏远了仪狄,也断绝了与酒的关系。后有无数惨痛的事例印证了他的预言。
夏禹不亏是一代圣人,他从酒的习性中悟出酒的消极一面,但酒对后世影响之深,对社会生活影响之广,却是他始料不及的。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酒都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这东西有人乐之,有人怨之,它引发了不少祸端,也酿就了很多美谈。
可以说人类历史不能没有酒,生活中不能没有酒。离开了酒,历史就失去了许多生动,生活也就缺少了很多色彩。
*治家离不开酒。
历史上因酒得益最大的要属刘邦。从一定程度上讲,刘邦这个皇帝是喝酒喝出来的。
首先,起家得益于喝酒。刘邦年轻时就好酒,他任泗水(今江苏沛县东)亭长期间,通过喝酒结交了不少死*,既有不少敢死之士,如樊哙,更有不少经国之才,如后来的丞相萧何。至于刘邦酒醉斩白蛇走向抗秦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
其次,鸿门宴脱逃得益于酒。也难怪范曾用计不成,与刘邦喝酒,无异于班门弄斧,除范曾一人清醒,项羽麾下皆被刘邦喝得找不北。刘邦酒量有多大无据可考,但想来,酒量肯定不少,当鸿门宴逃跑时,虽然张良对项羽借口说“不胜酒力”,但试想,如果他真喝多了,还能跑得了吗?
还有,刘邦用人得益于酒。乱世用人当以非常之规,刘邦最看不起儒生。郦食其求见刘邦时,他正在为久攻陈留不下发愁,当时刘邦坐在床上有两个女人为他洗脚。他问道:“来的是什么人?”*士说:“看样子像个大儒。”刘邦说:“你就说我正在为天大的事发愁,没有闲功夫见儒生。”*士出来传达了刘邦的话,郦生怒眼圆睁,呵斥*士说:“你再进去通报,就说我是高阳酒徒,不是儒生!”刘邦听是酒徒求见,马上停止洗脚,说:“快请客人进来。”后来郦食其终于帮刘邦攻克陈留。这与乾隆起用小混混李卫,打进铁板一块的江南,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来刘邦荣归故里,大摆酒席,宴请父老乡亲。酒酣之际,刘邦唱起了自编的《大风歌》,刘邦的酒文化达到了他一生的高峰。
*治家中最会享受美酒的要算曹操,曹公征战一生,酒不离身,“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他一生两次喝酒误了大事,一是太有品味也过于自信,“煮酒论英雄”,放走了刘备。二是赤壁之战前夕,酒兴之余,横槊赋诗。因刘馥忠言败兴,误杀之,堵塞了大战前的忠言之路,最终酿成赤壁之败。
最能以酒遮脸的要数赵匡胤,老赵太会玩酒的艺术,“杯酒释兵权”,几杯美酒,就把那些功高镇主之臣打发回老家去了,并成就了他功成不杀功臣的美名。
最别有用心的要数诸葛亮了,诸公发明的观人七术之一就是“醉之以酒而观其性”。所以喝酒时一定要当心的那些自己不喝,而不断打量你的人。
主宾配合最最默契的要数孙权“解衣敬酒”了。孙权战合肥时曾被张辽击溃,周泰为救他,身负重伤,事后孙权当着众人的面给周泰敬酒,令周泰解衣,周每说出一处伤痕,孙就敬其一碗酒,真是敬者愿敬,喝者愿喝,在场人员深受感动,孙很会玩弄权术,从此,众将都敬服周泰,周泰也更为孙权卖命了。
文人武士离不开酒。
文人与武士看来是截然对立的两类人,但我总觉得他们之间有许多相通之处,文人中不乏侠肝义胆,武士中侠骨柔情者也不乏其人。与*治家相比,文人武士都是性情中人。司马迁说:“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这说明他们的天性是都爱制造点事端。天性中都与酒有不解之缘。醉卧沙场的边关将士,绿林中的英雄好汉与酒的情缘不必细说,历史上流传的文人与酒的故事更是俯拾皆是。
文人中最看破红尘的是陶渊明。陶渊明一生中,仕途生涯只有13年。因对当时现实不满,痛恨官场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决心归隐田园,常写点诗文来自找乐趣。性好酒,每喝必醉,正如他所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书法家也需要酒来辅助灵感。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是当年王羲之与从雅士酒兴之后,信手写就。整个作品无半点儿矫揉造作,字体潇洒流畅,气象万千。作者酒醒后,又写了数遍,但都不如这一遍好。王羲之百思不得其解,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其不知是酒助也。
喝酒最忘形的是西晋“竹林七贤”中的刘伶,他经常喝醉以后赤身裸体躺在地上酣睡。有人进他屋劝他穿上衣服上床睡,他却说:“天地就是我的床,房间就是我的裤,你怎么钻进我的裤子里来啦!”他曾坐鹿车出门,随身带着一壶酒,命家人拿着锄头跟在后边,说:“我醉死在哪里,就在哪里把我埋了。”喝酒喝都到了这个份上,算是真正的酒*了。
把酒与自己的个性发挥到极致的是酒仙李白,酒和李白相伴终生,他是“三百六十日,天天醉如泥”,酒是李白的情,酒是李白的性,酒是李白的命,他的作品中如果失去了“酒”便会显得淡白寡味,“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诗人豪放、乐观、酒脱个性,借助酒力才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现代人应酬少不了酒。
常听一些人说,不怕工作累,就是打怵喝酒。一个成熟的,有魅力的男人,大都是一个在酒场上能应付自如的男人。看来,喝酒也成为衡量个人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论喝酒之猛,酒量之大,是西方不如中方,南方不如北方。北方人喝酒最能显出英雄气概,酒场高手能把在座的人都喝趴下,喝得众人连声喊服。此情此景往往使人联想到动物世界狮或狼在种群中争霸的场面,对手挑战王位先要进行残酷地撕打,最后,战败者趴在地上,垂下脑袋表示臣服,战胜者高昂起头颅,洋洋自得,一幅王者风范。
酒场上的人有很多类型:有的人,滴酒不沾,再劝也不喝;有的人,不劝不喝,一劝就喝;有的人,你不喝,他也不喝,你喝他才喝;有的人,人不合适不喝,人合适真能喝;有的人,自己不喝,非要你喝;有的人,一喝就脸红;有的人,一喝就醉;有的人,面不改色心不跳,从来不醉;有的人,不管是敬酒还是被敬,杯杯不推,有的人是杯杯推;有的人,酒前无话,酒后话不止;有的人,酒前胆小怕事,酒后什么事都不怕。
喝酒要分场合,有时要自己清醒,尽量让众人喝醉,有时要宾客皆醉。酒可以通路,酒前不好办的事,一盘酒后什么事都好办了。
酒这东西实在耐人寻味,本人常常被酒所累,为其困惑,曾试图从哲学方面寻找答案。尼采认为,酒喻示着人们情绪的发泄,可以使人抛弃传统对自己的束缚,回归并体验原始的生存状态,可以在绝望痛苦中获得生命的极大快意。我想这也许是许多人为什么好酒不疲的哲学解释吧。但尼采显然不知道中国酒文化之深奥,生活中的酒不仅是为了生之快感,而是被补赋予了更多其它的含义——酒的性质,就是情感的性质,酒的分量,就是情感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