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抵人心的教育
今天中午一人在办公室休息,无意中拿起这本《潺潺清泉》。也许是注定吧,李吉林老师我早在10多年前就聆听过她的讲座,她神情英朗,娓娓而谈,仿佛她自身就是一个永远让人读不尽的梦想。对她的情境语文从深不以为然,到渐渐领悟,进而变得内心油然而生敬意。
读她的书就是在聆听着她的人生,她的教育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抽象的理论,没有故作的高雅,没有压抑的说教,一切那样的自然,那样的和谐,那样让人情不自禁地向往她所营造的教育天地。我不禁在想,这样的人,如今还有几人许?教育本是平凡的工作,因为它应该直抵人心,触摸心灵。今天的社会,太多的浮躁和功利,技术的发展也让人有些迷茫,工作生活的压力让人变得局促不安。于是,生活的慢姿态,教育的慢姿态,亲子的慢姿态,离我们渐行渐远。纪伯伦说过,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似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何为教育?何为教师?教育为了什么?
爱能启智
晨,在办公室。继续读李老师的教育随笔。李老师的体验和教育智慧:教师的爱是神奇的,她能让孩子变得智慧。她用自己的教学故事证明了这一点。李老师说:教师的爱是良心和责任,能承受重托。教师的爱是公平的,不分贫富与贵贱。她说,50年的教学生涯,让她深切地感到一个人和世界上最纯真的人生活在一起,那是人生莫大的幸福。归根结底,教师的爱其实就是一种影响,那是人生的积极引导。
随笔:喜欢读李老师的教育随笔,因为很真实,尽管她在小学教育,我在高中教育。高中的教育需要更多从小学教育中学习,摒弃过多的急功近利,贴近教育的本真。虽不是学术性论文,李老师这样的教育文字同样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值得憧憬的美好事业
晨,在办公室。虽然我的专业是英语,但是我喜欢阅读各种与教育相关的文章和书籍。李老师把教师当作崇高的职业来热爱,教师职业的崇高需要回归。李老师苦练扎实的基本功,让人感动。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是需要吃一番苦头的,她三次拜访上海名演员陈奇,探讨如何提高朗读水平,这样的好学精神如果没有对职业崇高的向往是不可能做到的。李老师教学中努力让学生爱学、让学生产生共鸣。这是难能可贵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
随笔:在课堂从事英语教学,面对一届届不同的学生,我需要归零心态,找回最初对教育和对课堂的向往。
做快乐的、学生喜欢的高中英语老师
晨,在办公室。读《做快乐的小学语文教师》。文章虽短,为师者的教育情怀让我感动。在我这个年龄,不再喧嚣,不再哗众取宠。安静地做一名快乐的、学生喜欢的高中英语老师,就是一种幸福。世界很大,天地很宽,自己能有所为也就是这一片天地。想象学生因为我的英语教育爱上英语学习,打开人生视野,学会思考和做人,为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乃至创造未来提供帮助,终身享用,这该是一项何等神圣的工程!而我自己也绝非两手空空,在经典英文的熏陶、感染下,在激发学生思考的同时,也启迪了我的智慧,使我有了充实的人生,有了快乐的精神世界。我为自己在人生的这个时间段能读到李老师的这篇文章感到庆幸。也像李老师一样,为自己能懂得做一个“快乐的、学生喜欢的高中英语老师”而感到快乐,而自我欣赏。
在大自然中寻找教育的灵感与启迪
中午,办公室。李老师的三篇文章《田野上的花朵》,《云雀之歌》,《美的彼岸》都显示了老师的教育情怀,无时无刻不再思考着她的教育,在大自然中汲取教育的灵感。我们要学习她用“学生的眼睛、与学习者同龄人的视角”看世界。其中几句话引起我的共鸣:对于四五十岁的人来说,看花,无非感受点美;望月,无非领略点诗意。日久天长,逐渐领悟到教师还有一个神圣的使命,就是给孩子的心灵添翼,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孩子的思维是会飞的思维(云雀的启示);让每个孩子,不分贫富,不分城市和乡村,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将其育成人,让其成才,享受到真正的教育。这便是我心中的美德彼岸(爱水、观水的启示)。
随笔:我爱自然,爱在田野里的小路上行走,这个习惯从儿童时期一直保持到现在。我喜欢看水,小时候乘渡船时,或是等候渡船时,我便看水,水的灵动,水的无限,水的生命力,水的承载力,水之蕴含的一切,都会让我非常着迷,觉得神秘,心驰神往。高中英语教育需要探究的一种道路,或是一种主张,或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风格,或是课程特点,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到达一个美丽的彼岸,这个彼岸就是“成人之美,让每个个体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这样的英语教育犹如“水”,承载着生命与希望,有着无尽的力量,一定是超越应试的,一定是让学生喜爱,感受到学习的幸福的,一定是指向学生终身幸福的,是直抵灵*和心灵的教育,一定不是英语教学,一定不只是语言知识的获得,一定是情感的共鸣,思维启迪,思想生成的教育,它有着丰厚的思想和文化的底蕴,充分显示出语言承载思想、文化的特色,这样的教育的精髓就是:直抵灵*、情思共振、影响深远。实现这样的教育主张,就需要不断冲破世俗的评判和束缚,大胆进行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有责任和勇气担当,敢于冒险创新。
为儿童学习持久地下功夫
中午,办公室。“当老师半个多世纪了,长期的教学实践让我深知,教学是当老师的头等大事。老师怎么教,学生就会怎么学;老师追求怎样的境界,课堂就反映出怎样的育人理念;老师内心对学生爱得深还是浅,自己的功底是厚是薄,教学技艺是高超还是一般,都直接关系到学生所获。天长日久,真是非同小可。因此,为了儿童的学习,几十年来我始终不渝,在教学上持久地下功夫。”“面对教学常规,我深知每项内容的具体设计都特别有讲究,要一一下功夫。因此,我从不肯一锤定音,而是努力赋予它新意,开辟新的路径。做为老师,备课必须从让孩子学得快乐、高效的角度去思考,着力追求每节课的高质量。”“这十来年,我已不上课了。学校让我指导青年教师备课,我仍然不改初衷,带着青年教师继续在教学上持久地下功夫。随着理论学习的进行,我不仅讲究教学的艺术性,更追求教学的科学性。”“课堂是我的出发点,也是我的田园。课堂曾经焕发了我青春的活力,开发了我教师生涯中*金岁月里萌发的教学智慧。”“几乎每堂课上,我都会为听到孩子精彩的发自心灵的表达而兴奋,为小小哲学家言之有理的推设而惊喜。由此,我看到世间最纯美的微笑和忽闪智慧光亮的眸子,看到生命力的跃动,那正是麦苗拔节的声响。这生气勃勃的课堂总让我心动,那是高尚圣洁的殿堂。我虔诚,我热爱,我珍惜。课堂让我和孩子们在教学中一起长大。”
随笔:读李老师的文章,清新自然,是一种特别的享受。没有枯燥的理论,但是总是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做过教师的人,总能从她的文字中找到许多的共鸣。只是,教学的时间长了,年岁涨了,我们的心世俗了,渐渐淡忘了当初走进课堂的那份虔诚、热爱和神圣的感觉。虽是高中英语老师,我依然要向李老师学习,永远拥有读书学习的行动力,永远怀着不老的童心,永远和学生们一起在教学中成长。
由张海迪自学想到的语文教学改革
该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年7月7日。李老师认为,张海迪的自学语文达到很高的水平主要在于不断地阅读和写作中,学习了语文基础知识、巩固了基础知识,在读和写的实际运用中培养了读和写的能力,而且陶冶了美好的情操,锻炼了意志力。
李老师认为,如果张海迪把大量时间花在分析段落、中心思想、独立造句、死背解词方面,要让其有如此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顽强的意志力以及这样的语文能力是不大可能的。
因此,摒弃“题海战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大量地读写,读经典的感人的故事,写真情实感的作文,强调从整体上理解,在运用中训练,如此,既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提高读写能力,还能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较好地完成语文教学所肩负的“文”与“道”两方面的任务。
随笔:英语教育也是同理。当前英语教育改革之一就是“让经典英语进课堂,让学生有大量听、说、读、写的机会”,让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得到充分发展。两大途径就是:学习什么样的课程和怎样学习这些课程。
情境教学如何设计情境?
该文发表于《人民日报》年第2期。李老师谈到的三点:在理解和读透文本的基础上(如葛炳芳老师所言,解读文本是展开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如何解读、解读到什么地步、如何取舍、如何设计等,足见教师的水平之高低。)设计情境,注意以下几点:展开想象,进入情境;优选途径,讲究效果;设计角色,充分活动。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情绪,加深情感体验。在我看来,情境化的英语教育应当是成功英语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体现的是把学生作为整体看待,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来看待。走进这个层次,我们便离灌输教育远了一些。
周六高境界的追求
追求高的境界不仅仅是教师职业的需求,还是作为一个人的自我成长的追求。李吉林老师认为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是全面的,爱生乐业、博学多才、善思尚美。文中这样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崇尚美的教师,当他感到自己的智慧使得学生摆脱愚昧,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他就会感到充实,就会把平凡的教育工作当做一项崇高的事业而为之奋斗--因为这本身就是对崇高、对美的追求。”《上海教育》年12月
周六教师治学方略
李老师始终坚持:思学行著四个字,她之所以能做到在于对孩子,对自己在教育中的作为的深切的热爱!要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才能成型、才能站立起来,这样的概括需要从自己和老师的实践中去提炼,而不是移花接木、借枝结果。
周三和美智的家庭
人的行为和环境是一致的。让孩子健康成长就要给孩子和美智的家庭。
周五美,是情境教育的最高境界
教师,必须成为精神境界极其丰富的人。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召唤自己,驱动自己去追求“美”。让美的追求构筑自己的行为准则,渗透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学会习惯用孩子的眼睛去发现美,大人熟视无睹甚至不屑一顾的一些美就会特别有情趣。首先用美去占领儿童的心灵世界,从身边的美出发,继而欣赏艺术美和社会美。“师德为上,真情倾注,终身乐学,方为人师”。事务性的繁忙占据大多数时间,更要提醒自己多阅读,多思考,多从学科教学和教育的本质出发,从全面发展人的角度出发来靠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如此,力戒自我教育品味和教育追求的庸俗化。
周一教育科研是学者型教师成长的摇篮
科研带着李老师走向教育的彼岸:教育不仅为了儿童的学习,还为了儿童能够主动地学习;教育不仅为了儿童学习知识,还未了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教育不仅为儿童明天的发展,还要为他们的童年获得最初的人生幸福。
艰辛的道路也是充实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李老师说,“一篇篇的实践研究心得变成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让自己的操作不至于停留在经验层面的仿效,而可以按照规律再创造;运用到实践中,获得教育的高效能,最终看到众多儿童获益,学得快乐而高效,让他们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这就实现了我的初衷。”
周一《教育研究》激励我研究教育
李老师总结出来教育研究必须攀越“真、新、精”的高度,不断实践、思考、学习和写作才能迈向新的高度。我想这是永远不会停止的脚步。
周一致未来卓越的教师
老师谆谆教导,卓越的教师需要深深地爱学生,“爱是教育的灵*,没有了爱就没有了教育。”第斯多惠讲,“教育的本质,不在于教师的讲授,而是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第二,卓越的教师需要自觉地追求高远的境界。我上什么样的课,我怎样来上课,如何上会更好?都是值得一辈子研究的学问。这就是平实而高远的境界,它犹如一团火,一团扑不灭的火。第三,卓越的教师要有一手好字、一口好普通话和一手好文章。这需要不断锤炼,没有尽头。
读完全书,我发信息给冯院长,说,李老师把教育中许多问题都研究透彻,到了巅峰的地步。她对教育的热爱、执着、坚定常人无法企及。回到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和英语教育研究,有太多的事情要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