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中国人的圣书,无论大人还是小孩,这本书都是我们一定要读的。《论语》是成人之书,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得读。先成人,后做事。它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那么多艺人、知名企业家成名了以后就出了问题,是成名之后变坏了吗?并不是。而是他们从小时候到长大一直就没有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改变。年轻时,要奋斗,要视野,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事业成功了,没有读过《论语》的坏处就显现出来了。这就叫原形毕露。未读过书,未立人,不管干什么行业,稍微做大一点就会“出事”。厚德载物,意思就是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承担重大任务。
只有把《论语》读透了,读懂了,才能成人,才能在中国干大事。否则他们所谓的成功一定是贪官,恶霸,恶商等卑鄙之人。
论语
因此,今天小编特地给大家分享书中最经典的十句话。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简单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这也告诉我们,对于知识,“学”从来就只是认识过程,而“习”才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记住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一起用好。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很好理解,花言巧语、善于辞令、矫揉造作,以阿谀逢迎之嘴脸取悦于人,肯定就不是“仁”的境界了,换言之,这种人不厚道,表里不一,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很难与人相处。这也告诉我们,在当代社会,作为大权独揽的官员和公司的指导,要对巧舌令色者高度警觉。要留意属下的言行,只要看清其真实的意图,才不会被那些华美的表象困惑,才不会因偏听偏信而失败。同时,本人也要事必躬亲,为属下们作出典范,如此才可以增进组织的开展、事业的强大。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句话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说,我每天都要做很多次的自我检讨,这也教导我们: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
4、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句话告诉我们,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就应当严肃认真、恭恭敬敬的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讲求信用,而不欺愚百姓;节省开支,不奢侈浪费;正确的使用官吏,役使老百姓应该在农闲时间。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第一课即是做人,要求从小就重视品德伦理上的涵养。有了好的品德根底,再进修各种知识。
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句话是跟我们讲,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做到“孝”“忠”“信”等传统道德。现代社会,享受义务教育成了我们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人们掌握的文化知识越来越丰富,但是衡量一个人如何不能只看文凭和学历,更应该看他的行为和言谈举止。
7、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这句话提出了一个道理:自尊自爱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品格,只有尊重自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8、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里告诉我们,孝顺,就是父亲母亲活着的时候尽心尽力的去赡养他们,等到他们去世后要继承他们的遗志,完成他们没有完成的事业。
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德行高尚的人不管经济情况多么优越,对于饮食也不会过分要求,对于住所也不会要求过分奢华。
1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教育我们:一个人如果真有才能,早晚会脱颖而出,而怕的就是自己没有才能,把时间浪费在推销自己上。
总之,以上就是《论语》中的十句至理名言,虽然这10句话都很不是很长,但是,道理确实很深刻,如果你能读透其意的话,对我们知道如何为人做事帮助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