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南英是台湾著名诗人,祖籍广东揭阳。许南英一生多姿多彩,生活在台湾、福建、广东和南洋多个地方。本文从许南英诗集《窥园留草》入手,发现许南英和佛教关系:许南英长期生活于粤闽台,这一带佛教氛围浓郁;许南英游众多佛寺说明他对佛教兴趣浓厚;许南英诗作涉及佛教不少,包括他的唱和诗。而许南英所推崇的宋代著名诗人*庭坚和佛教关系匪浅,许南英和*庭坚有很强相似性,两人都是命运坎坷。
关键词:许南英;佛教;《窥园留草》;*庭坚
许南英是著名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父亲,也是台湾著名诗人,祖籍广东揭阳。作为台湾著名文人,许地山受到佛教文化影响较大,而佛教是粤闽台的重要信仰之一。佛教对许南英的影响,通过许南英的不少诗作得到体现。
一、粤闽台佛教信仰影响许南英
许南英是著名台湾爱国诗人,祖籍广东揭阳,寄籍福建龙溪。其简介如下:
许南英(—),字蕴白或允白,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昆舍耶客、春江冷宦等,祖籍广东揭阳。
嘉靖年间许南英的先祖许超从广东移居到赤嵌(台南),许家便在台南繁衍生息。许南英的祖父永喜公是个秀才,以教书为生,前后娶3个妻子,生了8个儿子。8个儿子中以从事商业的居多,只有许南英的父亲许廷璋继承父业。许家兄弟当时共经营了四家商店,后来,一场大火把许家所有的店铺、家谱、地契都烧掉了。家产烧光后,许氏兄弟只好分家,许廷璋分得西定坊武馆街的一间店面,后迁居南门里延平郡王祠边的马公庙。新的房子极为宽敞,除去住家和学堂的用地外,还留有大片空地。许廷璋任由空地中的草木自然生长,并取“下帷讲诵,三年不窥园”之意,取名“窥园”。可惜的是搬到新家没多久,许廷璋便去世了。
徐明旭撰《许地山评传》指出,许南英之子许地山生长家庭的佛教氛围十分浓郁:
……许地山的母亲笃信佛教(其实许父亦信佛,别署“留发头陀”、“毗舍耶客”即是例证),有个舅父是神宗和尚,曾辅导他读过不少佛经。许地山的大哥许赞书曾任厦门同盟会会长。二哥许赞元曾参加著名的年3月26日*花岗起义,几乎遭难。
许地山生长在这样一个既爱国又崇佛,既有民族民主思想又恪守传统道德的家庭里,从小接受的思想熏陶不仅是极为复杂的,而且是十分深远的。[ii]
许南英长期生活于粤闽台地区,这一带有浓郁佛教氛围,并且佛教信仰呈典型的世俗化特征,儒释道不分,佛教对地方民俗有很大影响,佛教渗入到许南英的潜意识中,许南英碰到“红白”事,采用佛教说法。
宣统元年()许南英五十五岁,当他听到某君逝去,作诗《挽友》,叹息人生多变,生死无常:
有台友某者,为台名宿,家亦少康;中壬午乡榜,有正人君子之目。自台让地后,某不舍家产,首先回台,请入日籍;乡人鄙之,日人亦贬词焉。积产数万,子女尚未婚嫁;闻于巳酉九月病故,不禁为之慨叹,率笔成此。
疑是传闻尚未真,斯人尚有二年春(友尝自言是老僧转世,寿有六十九;今年六十七岁而殁)。半生书癖兼钱癖(友自言生平第一爱读书、第二爱积钱),末路清人又日人!一室有戈遗子女,九原无地葬金银。老僧自念南无佛,忏悔红尘未了因![iii]
即使在给友人祝寿时,许南英仍不忘以采用佛教说法,如《祝陈漪轩六秩晋一寿》:
平生不信佛,佛说有因缘;人海恒河数,相逢忆万千。小少未出门,孤陋困如蜷。壮岁游京华,群彦相流连。谁为载道器?谁为济时贤?往来俱泛泛,过眼如云烟!一二素心人,把臂亦欣然。自经丧乱后,聚散各云天。愿言思良友,*梦与周旋。独我漪轩老,伏处芗江边。漪轩绩学者,弱冠守青氈。及门诸弟子,玉笋庆班联。贤书登荐剡,桂子月中圆。正欣秋试捷,孰料春闱蠲!丹霞启后学,朝夕费陶甄。中原正多故,挟策陈王前。凤鸾栖枳棘,服岭试贪泉。我本鲲鹿人,钓游染腥膻;改官向南越,百里寄仔肩。其时见君子,道范仰高坚,谈诗探奥窍,说理妙言诠。粤中诸利弊,夙夜事寻研;上书诸大吏,当道雅相延。绾篆连平州,民悍地亦偏;蜩唐当鼎沸,贼与官争权。惟公仗忠信,恩德遍黎元;爱公如父母,为公继俸钱。世途尽荆棘,道路行人鲜;部民送出险,拂袖始归田。公为桑梓计,疾恶等鹰鹯;一再篆漳浦,口碑载道传。德高尚集谤,言直易招愆,时宜既不合,倦鸟亦知还。回思往者事,茫茫一梦焉。甲寅冬十月,岭梅新吐妍;又值公生日,花甲一周年。小诗为公寿,笠屐登华筵;共醉三生石,同参我佛禅。[iv]
二、许南英到处游佛寺
许南英一生坎坷,到过多个地方,并且留下不少诗作。从这些诗作看,许南英走过不少佛寺,证明他对佛教兴趣浓厚。
光绪二十二年(),许南英四十二岁,许南英在海外,到了佛国泰国(从前称“暹罗”),也不忘游佛寺,有《游暹罗佛寺》一诗为证:
入境宜从俗,随缘到上方。钟声度隔海,殿角挂斜阳。偏袒僧人服,蓬头蛮女妆。讹传拜三宝,丈六大空王(俗人谓三宝公是明时郑三宝,实则三窦佛也)。[v]
宣统元年()许南英五十五岁。本年,他到粤西肇庆游鼎湖山,鼎湖山有名刹庆云寺。有《游鼎湖山三十六韵》为证:
西江江水长,鼎湖湖山美;屏障对衙斋(山适对三水署),看山日隐几。游山胜看山,登临兴忽起;西人有铁君(税务司铁士兰,法兰西人),东道是包子(河口厘厂总办包桂堂大令)。轮舟逆水行,布帆冲风驶。顷刻到山门,山僧沿岸俟;预备数竹兜,毋劳双屐齿。茅屋两三家,稻田八九里。既至半山亭,少住停芳趾。主人命治庖,布席陈八簋。食讫复前行,拾级互逦迤;纡回苔石阶,层层高尺咫。老树当路隅,疏钟度林里;佛寺隐山腰,寺外环垣垝。隙地起楼房,高墙筑壁垒;红白间草花,青苍缠葛藟。老僧亦不俗,见客询姓氏;知是长官来,面目色然喜。丹荔与*蕉,浮瓜杂沈李;通竹引山泉,煮茶甘且旨。敬客结佛缘,邀我究禅理。顾兹清净地,心胸涤尘滓。振衣最高峰,游兴尚未靡;独鹤与高飞,众山皆俯视。怪石远如人,健牛小于蚁;矗地青芙蓉,屹立成鼎峙。树影阴满衫,云气寒生屣。忽闻山麓间,有声震入耳。山僧前致词,举手前山指;瀑布从空悬,日夜喧无已。百丈碧琉璃,嵌补在山觜;排决天上泉,汇归成涯涘。我疑上有龙,扬髯长喷水。渔梁(在福建浦城亦有瀑布)已巨观,匡庐可窃比。咽石乱流声,入壑清见底。濯足挹清流,坐石叹观止。[vi]
同年,许南英重游鼎湖山,作诗《重游鼎湖山短吟八首》为证:
入山不见人,古树如人立。偶逢行脚僧,圆顶顶尖笠。
竹兜轻又快,五步当十步。彳亍阡陌间,牛与人争路。
路旁有盘石,少坐歇游踪;下有最清水,上有最高松。
曲折入幽径,石畔起孤亭;水已僧眼碧,山亦佛头青。
山静太古初,松柏送凉吹;危亭闻午钟,声出庆云寺。
湖在山头巅,寺在山腰里;寺下又有山,山上还有水。
山顶泻飞泉,百丈垂瀑布;移灌民间田,滴滴如甘露。
在山泉水清,可以濯我足。何日再来游,梦绕鼎湖曲?[vii]
次年,也就是宣统二年(),许南英和朋友再游鼎湖山,许南英作诗《秋日与蒋梓舒明府再游鼎湖》:
一江秋水一江烟,酒具茶铛共一船;携手蒋侯船上坐,偷闲重试鼎湖泉。
石径秋风作势骄,旧经行处响萧萧;千山落叶无人扫,尽逐山泉过野桥。
东坡赤壁游前后,我已三回上鼎湖;僧侣曾知非俗客,又劳盛馔设伊蒲。
佛堂幢里有婵娟,稽首慈云大士前;我是游山伊拜佛,各人各自有因缘。[viii]
当年,许南英还到过福建漳州南山寺,见《辛亥冬日与徐蕴山、胡君湘游南山寺(在漳郡南门外)》:
未来曾有约,今日入招提。古佛金泥落,名山培塿齐。诸天将寂灭,觉路转昏迷。领取尘根净,寒烟菜一畦。[ix]
入民国后,时代剧变,许南英仍不忘和友人到佛寺看看,《六月二十四日与社友往竹溪寺参谒关圣》为证:
少年喜结诗文会,胜日同盟香火缘。忠义千秋悬日月,沧桑一瞥化云烟。登堂礼乐从先进,入座衣冠尽后贤。一勺权当清酒荐,潢汙行潦在山泉。
佛光神道两虚无,淘汰将归造化炉。独有纲常留正气,能令崇拜起吾儒!漫云唇齿同文国,忍看河山易色图?父老凋零多白发,犹闻仓葛大声呼。
南郊健步免扶筇,芳草迷离旧径封。寺外新分一脉水,门前不见十围松!山僧已死空禅室,远客重来动午钟。且息尘缘谋住此,溪山是否肯兼容?[x]
三、许南英诗作很多涉及佛教
光绪十年(),许南英三十岁。本年以前,《窥园留草》载许南英作诗十二首[xi]。《窥园先生自定年谱》也载:“甲申以前存七绝五首、五绝四首、七律二首、五古一首,计十二首。”[xii]但是仅是这十二首诗中,已经有关于佛教的诗文《鼓山纪游》,并且篇幅很长:
我昔在家山,曾读古闽志。榕城有鼓山,日夕萦梦寐。想欲一登临,林君有同嗜(林致和);邱君喜欲狂(邱君养),王子争附骥(王泳翔)。壬午中秋后,同人毕秋试;相约出南台,不待携幞被。命仆买扁舟,呼童裹干糒;马江一帆风,山门顷刻至。一水慰溯洄,众山何嵬岿。斯游亦有缘,拾级从此始。万壑遍秋声,数家饶野思。松柏蔽天青,藤萝缠石翠。樵牧时或逢,猿鸟遥相避。百丈流泉飞,一声清磬坠。已到半山亭,有僧挂锡寄;揖客入禅房,席地蒲团位。我亦脚力疲,跏趺脱芒屣。老僧前致词,夕阳人影里。请看摩崖碑,欲罢不能字。努力向前途,勿负初来志!石瞪六千层,纵步忧颠踬。荡胸暮云升,刮面西风恣。更衣构小亭,闻是王忠懿。峦嶂秀摩天,殿堂高矗地。听经喝水岩,礼佛涌泉寺。山僧问来由,高谭有清致。座上证菩提,佛前看舍利。亦有百岁僧,袈裟脱半臂。扪虱向斜阳,旁若无人意。山楼亦明净,开筵饭疏食。指点翠微间,大师驱山魅。独登屴崱峰,与天通謦颏。苍崖翠壁间,处处探幽邃。扫石读新诗,妙语中心醉!山鸟啄稻粱,池鱼争饼饵。月影入檐低,苔痕上阶积。山楼枕簟凉,疏钟扰清睡。胜游足千秋,客心空万累!归来有短吟,当作游山记。[xiii]
光绪十三年(),许南英三十三岁,本年他撰有《梦蝶园怀李茂春先生》:
李先生,龙溪人;明末进士。避乱,隐于台湾。
喃喃口诵波罗蜜,遯迹东来毘舍耶。名士晚年多好佛,古梅无主自开花。荒园蝶梦犹留址,瘴海龙潜未有家。二百余年香火地,孤松苍郁有栖鸦。[xiv]
光绪二十二年(),许南英四十二岁,本年他撰有《秋河贻梅花画册,诗以谢之》,其一是:
浮生佛说是因缘,酷爱梅花已十年;正眼法门无处觅,头陀妄证野狐禅。[xv]
宣统二年(),许南英五十六岁,本年他作诗《题李凌洲为陈雨三画美人纨扇》,有明显佛道色彩:
凌洲道人老曹椽,邱壑胸中千万变。从来名士悦倾城,道人下笔开生面。肥环瘦燕是前身,石上含香想旧因。莫是汉宫同伴妒,昨宵谪贬落风尘?陈子无端生艳羡,乞画蛾眉入纨扇。祗爱空中见色身,岂真肉髅堪系恋?自从小劫历沧桑,廿年自据一胡床;美眷如花间列屋,好龙竟似沈诸梁。我正与君反比例,乞图作佛书揭谛;忏除结习净尘根,寡过未能思强制。目中有色心中无,如君亦自非凡夫!情丝到处如罗网,谁脱人间地狱图?
同年,许南英作《题伏虎降龙图》:
金刚具佛力,见虎目亦怒;不及小沙弥,欢喜无恐怖。
*龙本有*,收在净瓶中;如何忽放出,云翳迷太空?[xvi]
许南英有一诗友、潮汕人*仲琴,许南英在宣统三年()有诗作《*仲琴赠诗,即用原韵报之》,其中一首是:
故人寥落已晨星,思着羊裘变姓名。未与斯文称后死,欲依我佛证前生。酒酣拔剑雄心尽,烛炧看诗老眼明!强欲高謌和白雪,巴人下里不成声。[xvii]
同年,许南英还撰过《*仲琴赠漳郡开元寺宝幢石刻陀罗尼经拓本》:
宝幢石刻开元寺,唐代咸通大会场。我佛本空归寂灭(左文襄改寺为考棚),何人好古费收藏?跳龙卧虎忘真相,贝叶莲花发古香。此段因缘谁契合?揭阳许氏海阳*(仲琴,海阳人)。[xviii]
以上仅举数例,足以说明许南英的诗作受佛教影响很大,佛教题材经常可见于许南英的诗作中。
*庭坚
四、许南英和*庭坚同受佛教影响
许南英一生创作的诗作数量巨大,其中不少都散失了,一九三三年,许南英的四子许地山将余下的作品汇编成《窥园留草》一部,共收诗作一千零三十九首,其中七绝三百三十五首、五绝三十四首、七律四百七十四首、五律一百三十二首、七古二十三首、五古三十五首、四言古体诗一首、七言排律一首。[xix]这批诗歌是研究许南英生平、思想和诗歌成就的宝贵资源。
有研究者指出,在诗歌风格上,许南英有意模仿苏轼和*庭坚。许南英崇拜苏轼和*庭坚,尤其是*庭坚。除了对苏*两人人格、才学的欣赏外,相似的人生经历也使许南英在心灵上更加贴近*庭坚。
*庭坚(—)年幼丧父,家境贫寒,晚年屡遭贬斥,“父亲的英年早逝,使他过早地领悟到人生的短暂,过早地思考生与死的问题,从而对于人生存在的意义,有一种虚无的悲观主义倾向。……贫寒的家境,寄人篱下的生活境况,使他饱尝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过早地认识到世道多艰、人心险恶,从而产生一种反世俗的倾向。……少年生活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当他长大成人为养家侍亲不得不入仕做官时,兀傲的性情、避世的理想便不可避免地与现实发生冲突。他一再地在诗中描写自己处境的尴尬,抒发欲归不能的抑郁情怀。”与*庭坚一样,因为父亲早逝,家境贫寒,许南英也较同龄的孩子早熟,在他早期的诗作中,同样看不到年少的豪气与进取,他二十四岁时写的《端阳日哭谢宪章先生》就显现出超出年龄的老成:“命不如才奈尔何?几年笔砚共研摩。贾生‘治策’虚宣室,屈子‘骚经’吊汨罗。蓄艾不能除酒病,插蒲未必绝诗魔。停杯欲共冤*语,三尺孤坟夕照多!”科举考试的屡屡失利让他对俗世更加失望,“扪心自觉此心平,自古文章有定评。不信再来犹有望,依然两度未成名!计偕远道悲翁子,对策伤时笑贾生。甚欲邯郸寻梦去,人间无枕可通灵!”(《被放出都》)在历经多次挫折考上进士后,他也没有“喜欲狂”,反而表现得很平淡,甚至在诗作中看不到丝毫的“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喜悦。中年后迫于生计,不得不出仕为官,在诗作中更是多次出现“归隐”、“避世”的想法,“也思归去空山里,耐冷看花不自由?”(《题画梅,赠张悔盦同年》)此外,*许二人都受到佛家思想的影响,*庭坚从小就学习佛学,对佛理颇有研究,许南英诗作中也常常看到佛家思想。[xx
以上是*庭坚和许南英的异同略论。少年丧父、科举不顺、家园沦陷、仕途多变、经济窘迫、客死南洋……许南英的一生比较坎坷,而个人命运又和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当个人、民族和国家不幸相联系,文人更希望从佛教中求得解脱。许南英所崇拜的另一人物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后者和佛教的关系更是非同小可。苏东坡诗作的艺术水平、精神思想影响许南英肯定深刻。苏东坡诗作中的佛、禅词语随处可见,苏东坡给许南英的启示自然值得研究者深究。
最后附带说明,许南英的儿子许地山是著名作家、学者。许地山除了研究佛教,其文学作品受佛教思想影响很大,这方面的研究在所不少,在此从略。但许地山对佛教兴趣应最早起源于家庭,包括受到诗人父亲许南英的巨大影响,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同载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