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坎坷的一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很多成功人士,比如曾国藩,稻盛和夫,梁启超等人,都是通过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不断激励自己,最后超越了客观上的困难条件,实现了生命的自我超越,慢慢强大起来。
善护口业,不叽他过。口业有两种:一种是搬弄是非,一种是制造是非,这都是口舌的恶业。
这个世界上本没有是非,话说得多了,便有了是非!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说话,说得多了,言语中就自然而然地会暴露出许多问题。
王阳明说:“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会说话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修养,说话最能暴露一个人,恰当的时候说话是智慧,沉默的恰当也是一种智慧,是积口德。
想学会说话,首先是要学会沉默。真正有效的沟通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双方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开始实质的沟通,第二种就是沉默反而更能让交谈变得有效。适当的沉默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更能提高沟通的价值。
王阳明告诫:祸从口出,做人要学会管住嘴巴,层次高的人从来不说这3种话
守口不密,祸患自起
隋朝名将贺敦立有大功,他因为对朝廷赏赐不公心怀不满,便口出怨言,结果被权臣宇文护逼令自杀,临死时,他叫来儿子贺若弼说:“我因口舌而死,你不能不记住!”接着用锥子将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来,以此告诫儿子慎言少说。
贺若弼开始还能记住,经常以“遇事三缄其口”来提醒自己,可随着他功劳日大,地位日高,便把父亲的告诫忘到脑后去了。同父亲一样,他也因对朝廷封官不满而大发牢骚,被免去了官职;他不接受教训,反而怨言更多,于是被逮捕下狱,继而被处以死刑,重蹈了父亲的覆辙。
王阳明:“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者,有讳忌也。”意思是:古人有这样的说法:“口可以用来吃饭,但不能用它乱讲话,因为说话容易犯忌讳。”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做人如果常在众人之中鼓唇弄舌,搬弄是非,都不是一种好现象,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及早纠正革除,总有一天,会自食苦果。所以,每个人都应管好自己的嘴,防止说话时把不好口风,结果给自己带来灾祸。
言语是银,沉默是金
《墨子》中有这样一段对答:
子禽问道:“多说话有好处吗?”
墨子答道:“苍蝇、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然而没有人去听它的。但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震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
我们常常评价一个人情商高,很会说话,其实正是因为他懂得在适当的时机说适当的话,既不让他人难堪,也显得自己大方得体。
就如有一次记者问*渤:“你觉得自己能否取代葛优?”
眼看着会被记者大做文章的对话,*渤却淡定的说道:“这个时代不会阻止你自己闪耀,但你也覆盖不了任何人的光辉。因为人家曾是开天辟地,在中国电影那样的时候,人是创时代的电影人,我们只是继续前行的一些晚辈,对这个不敢造次。”
既没有得罪前辈,也没有刻意委屈自己,不禁让人佩服他言语中的那股不卑不亢。
因为电影的合作,一向孤傲的周星驰也对*渤赞赏有加,称“*老板(*渤)其实就是喜剧王中王”。
面对如此高的评价,*渤没有沾沾自喜,也没有过于谦虚而不接受赞扬,让对方尴尬,而是幽默地说了一句:“王中王?星爷这是在说我是火腿肠呢,哈哈哈!”
我想*渤之所以能走出成名前困苦的那段幽暗岁月,走到今天事业成功,这和他深谙说话之道不无关系。
*谷子说:其身外而言内者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切记说话前要先衡量一下关系,跟不同关系的人说不同的话,切勿交浅言深。如果这样的话,很容易被人算计,只会给自己带来困扰,甚至危机。
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三缄其口
王阳明在说过:“言多必有数短之处。”也就是言多必失的意思。在现代生活中,这条仍然受用。老实人觉得自己嘴巴笨,不会说话,也不能做到出口成章。在*谷子看来,真正的口才不在于说多,而在于精。学会这三个技巧,从此可以让你字字珠玑,懂得说话的艺术。
1、管住嘴是教养。很多人喜欢嚼舌头根子,管不住自己的嘴,喜欢根据自己片面的了解,就开始胡乱猜测妄加评断。这样很容易混淆真相,扰乱人心。特别是在单位,这种人很容易被领导反感,断送前程还不自知。
2、“先报忧后报喜”是沟通的关键。如果有两件事情,一件是好事,一件是坏事,先说坏事最好。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都喜欢先苦后甜。若是先甜再苦,则让人难以接受,原本听了好事心情大好,却被随后的坏事心情一落千丈。在与领导沟通的时候,这一点尤为重要。
3、真正的诚实并不是全说真话。为人坦诚是必须的,并不是鼓励说假话。但有时候还是要有“善意的谎言”,要懂得随时变通,视情景而定。当年楚汉相争紧要关头,刘邦被项羽射中胸部,伤势十分严重,但刘邦为了稳住全*将士,强忍着痛做样摸摸脚,并假意骂道:“贼人射中了我的脚趾!”这才稳定住*心。
人生在世,你可以管不住别人,但是一定要管住自己,尤其是自己的嘴。这个社会,如同猴子爬树,向下看全是笑脸,向上看全是屁股,左右一看全是耳目,假的太多真的太少,每个人都带着各式各样的面具,学会管住嘴巴,层次高的人从来不乱说话。
当然,以上只是我对王阳明心学中粗浅的认知罢了!
学一学王阳明,人生就能少走一段弯路
王阳明虽然已经远去,但他创建的“阳明心学”却风靡海内外,影响至今。近代的曾国藩、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等名人志士,都很推崇他;日本明治时代的“*神”海*元帅东乡平八郎更是在自己的腰牌上刻了七个字:“一生伏首拜阳明”。
在日本,王阳明的《传习录》是大众读物,上到老人,下到孩子、家庭妇女,都对它时常研读。
王阳明心即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已深入人心,并且当代众多名人、大咖在他的思想指导下,创造了不菲成绩。如今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疲惫不堪的人们精神生活逐渐荒芜,心灵越发孤独。
阳明心学高扬的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初心,洒脱的胸怀,从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意义,让疲惫脆弱的内心重新获得强大力量,在浮躁的氛围中获得内心的宁静,是修身养性的良好指导思
同时,王阳明心学对个人发展,思想解放,事业、仕途的开拓进取都有着有益的启示,为此,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杜维明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因此,我们要全面了解王阳明的一生,读懂阳明心学,从中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
在了解王阳明的一生、哲学智慧方面,莫过于读他的传记、语录故事,下方横条《知行合一》+《传习录》两本书,不仅全方面描写了王阳明的一生,还有弟子对其语录和信件进行整理编撰而成的传习录,对知行合一、致良知给予了细致的讲解,使读者更容易吸收理解阳明心学的哲学智慧。
《知行合一》这本书,还以小说敏锐的触角探及王阳明的内心世界,解开了有关于王阳明思想的诸多谜题,让读者了解到一代先哲是如何在大明王朝的风云变幻中,达到“立德、立功、立言”的至圣追求的,这不仅是一部“从凡至圣”的励志书,更是一部全面了解阳明心学精髓的作品。
如果您想购买的话,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即可直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