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阳明太牛了
宋代大学者张横渠,曾提出了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公认为是儒家的最高道德理想,用来形容王阳明的一生也不为过。
王阳明出生于明朝中叶,在那个社会动荡、*治腐败、学术萎靡的时代,他怀着成为圣贤的抱负,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创下了令人瞩目的事功和学说。
王阳明生平命运多舛,屡试不中,及第之后入朝为官,在任兵部主事时,因反对刘瑾等宦官为*,被贬谪为龙场的驿丞,后来受朝廷重用,平乱屡建奇功,荣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在学术思想方面,他钻研朱熹格物致知的儒家思想,对存天理、去人欲之说产生了疑惑,认为朱子学说不是真正的圣人之学,心学才能解释其中的困惑,从而转学陆九渊的学说,并将其发扬光大。
纵观王阳明的生命历程,虽然一路坎坷,但他事功显赫,学名昭昭,成为中国历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
2.后世评价甚高
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曾说:王阳明是伟大的精神生活者,他是儒家精神的复活者。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甚至认为,王阳明是近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可见王阳明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精神的传承和立新两方面的重要地位。
王阳明的思绪流传千古,响彻中外,不仅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人都从中受益,而有着日本经营之圣之称的稻盛和夫也将王阳明视为精神偶像,他的经营哲学中无不渗透着王阳明致良知的思想。
3.超凡脱俗的思想
王阳明的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
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是心学的基本观点。王阳明认为人心是根本的问题,是产生善与恶的源头。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
针对当时社会言行不一的弊病,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说,纠正了朱熹先知后行的知行观。他认为知和行不能够相分离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总之,有知必有行,有行必有知。
王阳明摸索的致良知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是千古圣贤相传的一点真骨血。
良知人人都有,致良知就是让心回到无善无恶明洁的本真状态,是通过主体的意识达到自我道德的修养,规范自我的行为。致良知被称为王阳明心学的核心部分。
王阳明的一生都在坚持自度度人、成己成人的原则。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为圣人。
只要维护心为本体,做到心外无物,追求透彻的本心,胸怀洒脱、超然入生,便没有什么困难可言!
这个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禁锢,为萎靡消除的社会灌注了生机与活力,一时间心学占据了当时学术的主导地位。
4.现实意义重大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旨在呼唤人的本体意识,着重强调个体本身的价值和自我人性的修养。心学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现在的社会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面对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生活,疲惫不堪的人们精神生活逐渐荒芜,心灵也越发孤独。
阳明心学高扬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洒脱,对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对现代人个性的发展、思想的自由解放、事业的开拓进取也都有着有益的启示,由此,国内外掀起一股学习和研究阳明心学,崇拜王阳明的热潮也是顺其自然的。
阳明心学是人人都可以学习、都可以运用的实践之学,不是那些高高在上,令普通人高不可攀的深奥理论,这也是阳明心学热的一个基础和原因。
备注:图自网络侵删
作者:嘞一李,曾经是武警老兵,今天在沪上修行,和你一起修心,传播正能量。
如果喜欢,请点赞、转发,分享给其他朋友。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