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八章
上善若水(高等完美的善就如水一样)
水善(水善的表现形式是)
利万物而不争(滋养万物而不争功)
处众人之所恶(甘居众人之所不厌恶的地方)
故几于道(所以水最接近于道的特性)
居善地(姿态善于选择低下)
心善渊(心态善于处于平静,深幽)
与善仁(交流善于待人仁爱)
言善信(言语善于遵守信用)
正善治(*见善于治理国家)
事善能(处事善于发挥长处),
动善时(行动善于把握时机,顺其势)
夫唯不争(正因为像水这样不争)
故无尤(所以才能万事无忧)
这章主要讲老子的人生论,讲他处世为人的原则和方法。老子还以七个“善”字,对水德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这其实也是在介绍“圣人”所应具备的品格。
圣人的德行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圣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像深潭一样深沉平静,不受外界环境所扰,侍人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恪守信用,为*懂得治理之道,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顺势而为。圣人正是因为具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没有忧虑。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它没有固定的形体,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它没有固定的色彩,“染于苍则苍,染于*则*”;它没有固定的居所,沿着外界的地形而流动;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多变,或为潺潺清泉,或为飞泻激流,或为奔腾江河,或为汪洋大海;它川流不息,却没有穷竭之时。这不就是老子在前面几章中描绘的道的特质吗!
居善地:我们常常说在社会中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位置,如上学时选择专业,出来后找工作。有时我们太过看重外界的评价,太过注重虚荣,而换来换去,殊不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即使在别人看来,它很低下。品德:谦虚!
心善渊:人的心要像深潭一样平静而深远,即要有涵养,能包容,不浅薄,不狭隘。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包容不同的人和事,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当中。品德:包容!
与善仁:与别人交往要怀有仁慈和爱之心,像水一样善利万物,默默无闻,不求回报,以不争之心而争。品德:仁义!
言善信:水客观地映照天地万物,人也应像水一样,恪守信用,直行危言。品德:诚信!
*善治:水能满足人的饮用需要,也能推动水车促进生产,还能做其他很多事情。水有自己的规律和章法,且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若能依照此法为*,就可以避免扰民害民。品德:无私!
事善能:治民皆应顺应大道,无为而治;行事应该效仿水,遵从潮流,圆润而不僵化,发挥所长。品德:变通!
动善时:水总是依规律应时而动,人亦当如此,遵规应时,顺势而为。品德:顺势!
水不像火那么热烈,也不像石那么刚强,但人们又知道,水可以灭火,水滴石穿。王夫之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
《荀子宥(you)坐》记载了孔子答弟子子贡问水的一段对话:“孔子观于东流之旨,即“居下不争水。子成于孔子日: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在此处,孔子以水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具备崇高人格的君子形象,这里涉及德、义、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道德范畴。这其中的观点与道家有显而易见的区别,但也有某些相似之处。也是孔子从水上得出的智慧启迪。
《易经》:“润万物者,莫润乎水。”水润物细无声,有博大的仁爱胸怀。在生活中,应该对强者保持一份尊重,对弱者给予同等的仁义友爱。无论强者弱者,我们都能待之以仁,给予他人我们所能给予的善,那么整个社会将变得团结友爱。
水之道给了我处事最智慧的指示,顺应事情发展而变化,顺应环境改变而改变行为,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水之道‘柔,能润物无声;刚,能大浪淘沙’,审时度势,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