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人若命苦,心态不好一个人要是事事不顺
TUhjnbcbe - 2022/11/16 22:34:00
彭洋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974543871359540&wfr=spider&for=pc

明代王阳明,是心学大师,修心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创建的心学理论,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和信服,在中国乃至国外,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据说在日本有很多他的忠实粉丝。王阳明提出的“相由心生”,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很认同这个观点。因为人的内心有什么想法,常常不经意间表现在细微的面部上,时间长了就容易形成“记忆”神态,从而会影响人的面貌。

在他的心学中提到,好命之人,心态绝大多数都是心胸宽阔,遇事亦能坦然顺遂,大自在;而苦命之人,多半心性不稳,消极倦怠,遇事不决,自乱阵脚,自然也就求福无门,命中多生桀骜了。

王阳明:福薄之人——眼高手低,挑三拣四

王阳明:“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为人眼高手低,挑三拣四,成事不愿从小事着手,未来注定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而若能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分内之事,他日才能平步青云,未来可期。”

俗话说得好:“心系八荒六合,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

连一个房间都无法清扫整理的人,更不要高谈阔论,妄想能够一统江山,成就丰功伟业。

“纸上谈兵”固然简单,谁还不曾有过意气风发的时候,谁还不能说几句感慨,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

然而这种犹如浮萍一般漂浮不定的心性和作风,往往是人通往成功,与好运结缘的最大阻碍。

现实中,眼高手低之徒,处世缺乏成熟稳重,他们性格浮躁,格局有限,却莫名其妙地觉得自己才华横溢,面对鸡毛蒜皮的小事,更是不看在眼里,提不起半点兴趣。

到头来一事无成,不反省自身的问题,反而将当下不佳的遭遇,归纳于怀才不遇,认为只是碰不到识别“千里马”的伯乐,殊不知这种自以为是才是最可笑,最悲哀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怀才不遇”,只要是纯粹的金子,即便埋于泥土之中,也依旧掩盖不了它的璀璨光芒。

一个人之所以郁郁不得志,其原因无二,就是因为自己才不配位,自身的能力还不足以支撑起心中“宏伟”的梦想,所以才一次次与成功失之交臂。

故此,一个人想改变当前颓势,势必要认清自我,正视自己的缺点,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接人待物不要盲目自大,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更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没有足够的能力,就只能被人生选择,而不是挑三拣四地去选择人生,越是普通的工作,越能为成功奠定基础。

只有不断地学习、进步,让才华逐渐支撑起梦想,自己才能“脱贫致富”,和不堪的过往做一个道别。

王阳明:福薄之人——怨声载道,一脸苦相

王阳明:“苦命的第一特征就是怨声载道,一脸苦相。所谓相由心生,境由心转,以欢喜心行事,则事事欢喜;以哀愁心行事,则事事哀愁。”

抱怨永远是无能的“标签”,它对解决问题没有丝毫积极意义。

一个人稍遇琐事就哀哉抱怨,对改变当下,外界状态毫无信心和动力,不仅让自己消极沉沦,甚至还影响别人的心态和积极性。

和这种负能量爆棚的人接触得越多,会让人陷入不安,这类人在现实中很难得到别人的待见,会逐渐“社会性死亡”,未来注定在怨声载道中“苦命”一生。

其实无论面对困境还是绝境,我们虽不能规避,但也不该将负面情绪暴露出来。因为抱怨,消极,只会干扰我们的判断,消磨激情,让我们错失机遇,对于改变命运百害而无一利。

聪明的人不抱怨,会通过努力去改善处境。人往往就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品德,总结了宝贵的经验,获取了成功的钥匙。

相反,常常哀哉抱怨的弱者,终其一生,也无法抒写属于自己人生的惊鸿一笔。

我们要明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是诗和远方。不管遇到任何问题,与其抱怨,不如埋了怨,坦然接受,换一种心态面对。

王阳明:福薄之人——嗔恨心重,眼红别人

现实中凡命苦之人,其嗔恨心最为易犯、常犯,他们稍有不顺,情绪上就难以自控,容易躁动不安。

甚至时常把自己的不顺归咎于他人,嫉恨他人的利好,最后因一念之差,造下罪业,与人结下恶缘违缘,弄的自身处境越发尴尬,这便是命苦福薄的最大病根所在。

王阳明:“乐由心造,福自我召。”一个人内心充满暴戾嫉忿,生活自然难得称心如意。

所谓心顺事才顺,若心胸狭隘,不能正视别人比自己好,甚至剑走偏锋,纵容歹念,用不正当的卑劣手段打压对方,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当有这种想法时,其实就是苦命的先兆。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人不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叶障目。

不能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优秀的人,走到哪里都会滋生愁苦,愤世嫉俗只会让自己变得苦不堪言。

人生在世,要想命好福厚,自当“山崩于前,面不改色;海浪于后,心思坦然”。

待人心胸宽阔,做事光明磊落,坐得端、行得正,广结善缘,方能收获善果,懂得一念护善,一念坦然之人,命运就会随心态的转变,变得越来越好。

所以说,嗔恨心、嫉妒心重是最要不得的病态心理,见不得他人利好,因嫉生恨,因恨造业,更是有损福报的。

待自身积累的福缘全被自己造业造没了,久而久之就会沦为真正的苦命人。

如果能放开心胸,正视他人的优点,不因他人的好、坏影响心境,清除杂念,明心见性,就会少很多烦恼,少生愁苦。届时,哪怕自己不去刻意求索,福报也自会如期而至。

当然,以上只是我对王阳明心学中粗浅的认知罢了!

学一学王阳明,人生就能少走一段弯路

王阳明虽然已经远去,但他创建的“阳明心学”却风靡海内外,影响至今。近代的曾国藩、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等名人志士,都很推崇他;日本明治时代的“*神”海*元帅东乡平八郎更是在自己的腰牌上刻了七个字:“一生低首拜阳明”。

在日本,王阳明的《传习录》是大众读物,上到老人,下到孩子、家庭妇女,都对它时常研读。

王阳明心即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已深入人心,并且当代众多名人、大咖在他的思想指导下,创造了不菲成绩。如今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疲惫不堪的人们精神生活逐渐荒芜,心灵越发孤独。

阳明心学高扬的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初心,洒脱的胸怀,从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意义,让疲惫脆弱的内心重新获得强大力量,在浮躁的氛围中获得内心的宁静,是修身养性的良好指导思想。

同时,王阳明心学对个人发展,思想解放,事业、仕途的开拓进取都有着有益的启示,为此,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杜维明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因此,我们要全面了解王阳明的一生,读懂阳明心学,从中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

在了解王阳明的一生、哲学智慧方面,莫过于读他的传记、语录故事,下方横条《知行合一》+《传习录》两本书,不仅全方面描写了王阳明的一生,还有弟子对其语录和信件进行整理编撰而成的传习录,对知行合一、致良知给予了细致的讲解,使读者更容易吸收理解阳明心学的哲学智慧。

《知行合一》这本书,还以小说敏锐的触角探及王阳明的内心世界,解开了有关于王阳明思想的诸多谜题,让读者了解到一代先哲是如何在大明王朝的风云变幻中,达到“立德、立功、立言”的至圣追求的,这不仅是一部“从凡至圣”的励志书,更是一部全面了解阳明心学精髓的作品。

如果您想购买的话,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购买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若命苦,心态不好一个人要是事事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