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01
任继愈先生认为,这一章的前半从“道生一”到“冲气以为和”讲道是万物的总根源。这里的道理并不复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只说明事物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分化的过程。前人注解虽多,但失于穿凿,替老子说了些老子没有说过的话。可供参考,但不能当真。后半讲柔弱、退守,是道的原则在*治生活、社会生活方面的具体运用。
高亨先生认为,这一章的前半段是老子的宇宙论。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原始就是一,所以一也可以称为道。一与道并生,大道即大一。有一即有道,有道即有一。道产生了天地,天地产生了阴气、阳气、和气,三气产生了万物。后半段是老子的人生论。老子抱着朴素的辩证观点,认为事物损益的矛盾现象是互相转化的。谦虚自贬反而有益,强梁自逞反而招祸。他强调后者,是为了鼓励前者。
02
老子认为,在可经验的万事万物之外,存在一个先验的实体,它在时空中无限,恒常为一,但却处在周流不息的运动状态之中。他将这个实体命名为“道”,他认为“道”生养着可经验的万事万物,如母亲生养子女一般。所以,老子也将“道”看过宇宙间最伟大的母亲,即“玄牝”。
所以,在老子观念里,自然界存在着两种实体:一是客观存在着的万物万物,一是不可经验的道。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直接或间接被人类的感知觉官能经验到,而道却永远不能成为人类经验的对象。所以,相对而言,万物是实,道是虚;万物是有,道是无;万物是多,道是一。
道是万物之母,它生养和支持万物。所以,道宇宙最先存在的事物和状态,也就是先有道,然后生成万物。但是古人认为,道先生成天地,天地再生成万物。这样,老子宇宙生成过程是,道先在,然后道先生成天地,天地再生成万物。所以,天地是万物之母,道是天地之母,从而也是万物之母。
道生一,这句话不应当理解为道生成一。因为,一是道的一个特性,即经文中所讲的“独立而不改”。所以,道生一,其实是道是生。
一生二,这个二是指天地。有些作者将二理解为阴阳二气,但是老子在经文从未讲过阴阳二气的观念,只讲过天地。所以,我认为二理解为天地,比理解为阴阳二气更合理些。
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56购买二生三,这个三,要理解为多。在古人那里三就代表多。这个多实际上是指万物。相对而言,道是一,万物是多。二生三,就是指天地生万物。这样,三生万物,实际是就是三是万物。
这段文字历来最受推崇,宣称简单的几个数字就将宇宙生成的过程讲完了。可是试问一下,当你读过这段文字后,真能知晓宇宙演化的经过了吗?事实上,老子根本没有什么宇宙生成学说。道只是老子空想的概念,自然界并不真实存在这样一种事物,它不可能成为宇宙演化与生成的一个要素或环节。即使对于现代哲学与科学而言,宇宙生成与演化的过程,仍然在一团迷雾中,如何奢望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呢?
所以,读古人言论但一定不要迷信它。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这样一个过程不能反映宇宙生成与演化的过程,自然界根本不存在这样的过程。所以,老子不会有也不可能有宇宙生成和演化的学说。
人们最讨厌的,不过是“孤家”、“寡人”、“余一人”之类的称呼了。可是王公贵族却将它们用作自己的称谓。这是统治者脱离群众的表现。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疾苦,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老百姓才是他们的根本。道为万物之母,总是居万物之后之下,而王公贵族却总是争居万民之前之上。他们越是争前争上,就越是离破产不远了。只有不争不居,才能令自己的功劳不被百姓忘记。
03
道,恒为一。一生成天地,天地生万物,万物是多。万物都背负阴,怀抱阳。全赖一团生气充盈于其中而成就其生。
人们最厌恶的,莫过于“孤家”、“寡人”或“余一人”了,而候王却都以此来称谓自己。有的事物减损它,反而会受到增益;有的事物增益它,反而受到了减损。先人将这个道理教导给我,我也要将它传授给对这一道理毫不知晓的人们。强横与霸道的人必然不得好死。强梁是增益,反而会招致不得其死的结局,这便是损了。这可以看作这个道理一个证据。
所以,身轻天下,高高在上,自谓孤寡,是失根失基的行为,不以民为本,必然会招致百姓的厌恶和抛弃。正所谓“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参考资料:
《老子绎读》任继愈著
《老子注译》高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