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留言,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议。
有网民留言称,“我是一名软件开发人员,今年45岁,精通各种技术体系……而我辞职回家半年后再回来寻找工作机会的时候,却发现连个面试机会都很难得到。”
近年来在网络上,35岁现象一直都是热议的话题,这份留言再次戳中了部分人的痛点。
中国互联网发展20多年,这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45岁程序员,应该是中国最早一批程序员了,这代人的发展呈现了两个极端。
一部分人,抓住了时代的机遇,自主创业或在早期加入创业公司,积累到了一定的财富。
另一部分人,依靠技术积累、行业经验,成为各大公司的高管,生活也还算富足,比如K哥就属于这一类。
还有一部分人,仍然在一线做程序员,这个年龄的程序员的处境就比较尴尬了,比如上面例子中的那一位。
IT圈一直有个“35岁职业危机”的说法,许多大厂都有这样的潜规则:中层以下的员工,年龄不超过35岁。也就是说,如果你在35岁以前没有混到中高层,就很难在IT职场上生存下去。
本文就来聊聊,如何应对35岁的职业危机?
有句话叫做:“有的人早就破产了,只是活在还没有倒闭的公司里”,说的就是35岁职业危机现象。
并不是说,这个危机到了35岁那天,就突然爆发了。其实,危机早就发生了,只是你浑然不觉而已。
产生35岁职业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已经停止了学习,所掌握的技能不再稀缺,失去核心竞争力。
如何应对35岁职业危机?
第一,每个人都要有“清零思维”
首先要有“清零思维”,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英特尔公司早期的时候,CEO格鲁夫发现存储器的销售大幅下降,来自日本、韩国的竞争者势头迅猛。
于是格鲁夫对英特尔的创始人摩尔先生说:“我们的处境很艰难,董事会已经在讨论新CEO的候选人了,你说这个新来的家伙会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目前的困境?”
摩尔想了想,说:“他大概会放弃存储器生意,转做CPU吧。”
格鲁夫突然惊醒:“那为什么我们不这样做呢?”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在格鲁夫的带领下。英特尔果断放弃了存储器生意,Allin到CPU赛道,一举扭转了局面,帮助英特尔成为了一家伟大的公司,而格鲁夫也一战封神,成为伟大的企业家、管理大师。
这个在危急关头拯救了英特尔的秘密武器,叫做“清零思维”。
格鲁夫的“清零思维”的核心就是,“假装自己一无所有”、“假装自己一无所知”,重新审视和思考当下。也就是乔布斯常说的,“Stayhungry,Stayfoolish。”
职场人每过一两年,都要对自己做一次清零,以对自己在市场中的“估值”,看看自己还有多少“职场资本”。
清零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清零履历。
每年更新一次简历,划掉过往的贡献,只写近一年来,你带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如果思索半天,乏善可陈,那你就要注意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2年,你就已经在破产边缘了。
2)清零知识。
看看你的书架、电子书收藏夹,最近一年读过的书有多少。你再去豆瓣的专业领域书籍排行榜看看,如果许多新书的专业术语对你来说很陌生,说明你的知识储备已经落伍了。
3)清零技能。
在互联网行业,不论是产品、开发、运营,相关技能每2年一次大的更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