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德教双馨执着担当亦吾师记我的博士导师
TUhjnbcbe - 2022/11/4 19:01:00

有人说:

当你处在科研之迷雾中找不到努力方向时,你会“渴望”得到这个人的指点;

当你遭遇生活的烦恼而缺乏前进的动力时,你会“渴望”向这个人倾诉;

当你获知了喜讯而兴奋得一塌糊涂时,你更会“渴望”与这个人分享快乐!

那么,这个每逢“关键时刻”都会被忆起、都会让你“渴望”的人是谁呢?

时光摆渡姚门桃李忆芬芳

年12月,我与同事赴江城武汉有关高校考察学科专业建设与招聘人才,便特别去了我的博士母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既到母校,是一定要去看望自己的导师的。然而不巧的是,我的导师——姚岚教授去北京出差了。无奈,我只好在她的办公室门口拍照留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和导师“见了面”了。

故地重游,一草一木既陌生又熟悉至极,亲切而温情。进入同济广场,两位重要人物的雕像一下子进入了我的视野:一位是埃里希·宝隆(—)博士,它让人自然想起这位一个多世纪之前的德国医师当年对“同济”的开创性贡献,即他于年创建了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的前身——上海德文医学堂的产生敬意;另一位则是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的裘法祖(—)院士,说到这位老先生,便不免让人想起他的“会说会做会写”六字箴言与“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的人生格言。沿着校内的主干“拐”字形路向内步行,不远即是碧珠长廊。在长廊的右侧,则是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办公与教学楼。站在楼前,回忆如潮水般涌来,连绵不绝,那是我十多年前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与研究的日子。

年9月的一天,我参加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在六楼举行的研究生开学典礼。

典礼刚开始后的几分钟,有位女教师迟到了(后来获知是因路上堵车),即要在会场的最后一排静静地坐下,主持人看到后,连忙热情地说到:姚教授,来、来,请上来!我看了下主席台上的台签,“姚岚”。原来她就是我久闻其名的姚教授——明眸善睐,尽显大家闺秀的气质与风范。我随即对其进行了“百度”:

年在上海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培训中心获得学士学位;、年先后在同济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得医学硕士、博士学位,其中-年借调在卫生部工作,年在澳大利亚Momash大学进修一年;年至今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博士生导师,研究;自年11月起,担任中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贫困救助项目项目经理。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部、卫生部、教育部等各类课题10多项,近10项成果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

国内知名的专家朴实平素、不长不短的个人简介,自然让任何一个求学者了解后感到敬佩。那时,我还不知,这一小小的百度便结下了我与导师的不解之缘。说来也快,仅仅过了几天,学院研究生办公室的老师通知我们进行导师“双选”。

我向比较熟悉的医药信息系主任金新*教授请教。他思虑再三,向我推荐了原来我就“熟悉”(刚刚百度过)的姚岚教授,并且表示他负责和姚联系。没想到,姚老师第二天就约见了我,她简要了解了我的学习、工作经历和科研情况后,便欣然同意了我选报她为导师。她打趣地说到,自己还是第一次接收年龄长于他的博士生呢,随之又提醒我:老曹啊,你是本级同学中年龄最大的,一定要好好努力,否则可让同学们笑话啊!

从此,开启了我和姚老师四年的师徒生涯,以致确定了终生的师徒关系。

学海泛舟不倦教诲自成蹊

不知不觉,两年紧张而有序的公共课、专业课程很快就结束了。接下来,最艰巨的任务即是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取与开题。我第一次拟定的题目是围绕“医药卫生领域信息不对称”的有关内容,主要考虑和我硕士的研究领域相关,而且自己也一直从事“信息”工作,加之发现有位师兄研究的是“医患非对称信息及互动模式”。各项因素综合起来,我便直接选定了题目。开题报告形成后,我欣然将它发给了导师。不料她没有说“行”,也没有说“不行”,只说“让专家们评价下吧”。结果论文开题答辩时,有专家提出,已经有博士生的题目与此相似,而从答辩者的研究设计看,预计研究结果很难有所突破。主持答辩会的专家在总结时也表示“建议这个题目还是不要做了”,自然让我非常郁闷。

博士生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姚老师对学生的成长发展特别负责,要求也非常严格,在整个学院里是出了名的。比如,遇到研究生学习、研究过程中由于个人不认真、不负责出现的各种不良后果与问题,她绝不姑息。想到这些,我也做好了被批评的准备,因为题目拟定后与答辩前,确实犯了向老师汇报不及时的错误。

随后,姚老师召集了她指导的全体博士硕士生参加的开题答辩交流会。她对本次答辩会作了简要总结,对各位同学汇报的情况作了简要点评,强调论文选题应符合“三性”即必要性、可行性与创新性的要求。老师当着我的面告诉其他同学:你们不能和高芳同学比,他已经功成名就了,你们还得严格要求自己!这种在关键点上所谓的“宽容”让我无地自容甚至有些羞愧,没有一点轻松的感觉,反而给我增加了莫大的压力,产生了必须下定决心高质量完成学位论文的想法。可能这也正是导师睿智的一面吧。

在从武汉返回威海(汽车再转烟台)的火车卧铺上,长达23个小时的行程乃至回到单位后的一段时间内,我翻来覆去思考答辩专家的意见与姚老师的建议,特别是作为基础点“可行性”的问题。对于研究的选题,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属于自己读博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二级学科范畴。这样,我又想到了自己长期从事的“医学信息教育”。它作为交叉性学科,既属于“信息”的领域,又可归入“卫生管理”的范围,特别是自己熟悉国内医学信息教育的基本情况。向导师汇报了自己新的想法后,她说,国家正在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该题目的研究有必要性;属于本学科博士研究的范围,又是自己擅长的领域,具备可行性。但又特别提醒我,关键是看研究成果能否具有创新性。

在得到导师的肯定性答复后,我随即加紧进行论文设计,拟定了“我国医学信息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题目,基本思路为立足于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国家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对医学信息教育进行研究,进而搜集资料与分析、形成研究方案。后来,顺利通过了开题并进入正常的论文调研、分析与撰写中。

德教双馨随风润物师慈心

客观地说,姚老师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初次见面或不了解她的人,可能认为她脾气不佳甚至有点“凶,至少和“和煦”不太沾边。但长期和姚老师接触后,同学们最终会发现,姚老师是一位好导师,是“真心”、“真情”、“真实”对待每一位学生的人。大家对于导师,也常常从最初的“敬畏”逐渐变为“感恩”。

她真心指导学生。导师与普通的教师不同,教师重在“教”、而导师重在“导”。在我的论文预答辩时,专家们提出的问题,仍然围绕在题目拟定时姚老师最

1
查看完整版本: 德教双馨执着担当亦吾师记我的博士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