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导什么该怎么考
TUhjnbcbe - 2022/10/28 21:22:00

本文原标题:《既是本科生导师也是创新领路人》。

日前发布的《北京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年)》中提出,将探索推进本科生导师制,支持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本科生进课题、进实验室、进团队,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基础科研能力。在这方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可谓走在了前列。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自年(级本科生)实施基于创新教学的本科生导师制,经过在部分学院试点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从级起全面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导师指导全过程、创新训练全覆盖、教学科研全融合的特点,让每名本科生在学期间都能获得定制化创新训练的机会。

学校副校长刘波向麦可思研究(以下简称“麦”)介绍,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学校在构建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的背景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所做的制度创新。学校以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为依托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与不断完善,已逐步形成“教育理念精英化、教育引领全程化、人才培养立体化、科研创新梯队化、人文关怀个性化、创新训练定制化”的育人特色。

在我国高校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往往受限于生师比问题的背景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如何实现导师对学生指导全程、全覆盖?如何确保每个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都能接受到个性化的创新训练并收获成效?刘波副校长与我们分享了学校在全过程导师制实施与管理中的实践经验。

麦:在中国矿大(北京)一位导师通常会指导多少名本科生?主要职责有哪些?

刘波:首先我们学校明确了教授、副教授均应担任全程导师。—年,本科生全程导师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占66%,而且在职在岗的校领导、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都担任导师。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指导需求,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存在动态调整,一般而言每年级指导2至5名学生。导师的主要职责从立德树人、指导规划、指导学习、指导研究、促进发展等五个方面展开,涵盖学生的思想、学业、生活、科学研究、人生规划等各个方面,并且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需求,设定不同主题。每个学院结合学院培养目标、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主题,做好因材施教。

麦: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导师指导重点有哪些不同?

刘波:比如在一、二年级,导师以指导规划和学习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完成角色定位和转变,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教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全面健康发展。

进入三年级,创新训练项目是导师指导的核心内容。参加创新训练环节并获得学分是我校本科生毕业的刚性要求,这个项目旨在通过导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研究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围绕创新训练项目总体目标,细化阶段性目标和要求,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完成创新训练过程。

针对大四学生,全程导师制将毕业设计(论文)作为落脚点。导师负责提供高质量选题和研究内容,鼓励以工程实际问题和科学研究项目为主要选题来源,指导学生撰写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创新意义的毕业设计(论文)。此外,导师将本科生纳入科研课题组,使毕业设计(论文)成为学生本科阶段创新实践活动的高峰体验。

麦:创新训练全覆盖是学校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特点。要让每名学生都能接受到个性化指导,这如何实现?

刘波:创新教学是导师指导的重要载体。它以创新训练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项目资助立项形式开展,为期三个学期。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的研究条件准备、方案实施、成果总结、结题报告等训练内容。导师每学期根据创新训练参与度、知识学习、综合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培育情况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创新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重视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能力,又要激发个人兴趣专长,开发优势潜能,使学生有机会和条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所以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必修课程基础上,学校还设置了学科竞赛、学术研究与论文发表、科技创新与发明、学术交流、社会调查等创新教学环节。导师通过创新教学必修环节中对学生的直接指导,分析和把握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帮助学生合理定位个人专业发展、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打造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创新教学选修方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与实践指导,促使学有余力、学有所长的学生充分施展才能、提升自我。

从近几年的工作成效看,我校学生创新能力有大幅提升。毕业生中平均每6名本科生就发表1篇学术论文,平均每4名本科生中有1人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60%的本科生获得创新学分优秀证书。

麦:从试点到正式全面推行,学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已经进行了10年的实践。在此期间,学校形成哪些机制确保全过程导师制工作真正落实、落细?

刘波:首先,学校成立了校院两级组织机构。校级层面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组织领导、*策制定、工作协调、专项经费落实。学院层面负责落实导师工作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经验交流等具体工作。各学院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保障。

第二,在组织管理模式上,学校构建了“授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和“导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相结合的“3+3”立体化工作体系。按照“学校引导、院系探索、导师落实、班主任和辅导员辅助、研究生协助、高年级本科生参与”的工作模式,各方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

第三,基于任务驱动丰富导师指导内涵建设。比如学校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教学进程,制定阶段性指导计划。明确导师要依托课程教学、校外实习、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毕业设计(论文)等平台,对学生的专业发展、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等进行全程化、个性化、精细化指导。

第四,强化对导师工作的过程管理。一方面,严格导师选配制度,明确导师工作职责,细化导师指导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定期教学检查和组织学院开展导师考核工作,确保导师指导成效。此外,学校还加强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信息化服务与管理,在学校教务系统上研究开发了导师制工作模块,各学院也通过建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导什么该怎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