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必得学术ID:topeditUS」
01
论文答辩始于早八点。
42名本科生答辩完,已是晚八点。
老师们疲惫不堪,而学生们早已兀自狂欢。
晚十点,撸串且喝了六瓶啤酒的老杨朗诵了酒后的保留项目《将敬酒》,随后又即兴吟诗一首,没起名字。
他拿着啤酒瓶说:
假使我们不去发火
学生用不堪卒读的论文
愚弄了我们
还会用手指着我们的毕业照说
“看,这是傻子”
这诗改编自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老杨是个学者,也是个诗人,只是我不明白他为啥把学生比作敌人。
我问他,他喝醉了,不说话。
十一点半,夜摊依然喧哗,答辩完的学生哭着、笑着、跳着、唱着青春的歌,此起彼伏。
我也想喊诗一首,只是酒不够多,半天没蹦出一个词。
02
网上扔论文的老师“火”了!
答辩前一天,老杨拿着手机看了好几遍,然后丢给我:“老弟,你评论评论?”
我说这事还是别评论了吧,学生论文再怎么烂,当老师的都不能失态,而且自打当老师的第一天起,老教师就告诉我们要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循循善诱;摔学生的论文无论如何都算不上举止文明,也算不上循循善诱;此前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时不摔,现在摔,也有点晚了;且于大庭广众之下,这样一个粗暴的行为可能给学生的精神带来一生的伤害;等他工作了,客户直接把方案摔到他脸上时,他就知道老师有多么好了……
老杨听我“不拉不拉”地评论了二十分钟。
我最后说,更何况在这个全民直播的时代,谁先发火,谁就输了。
可不发火,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唤醒一个心存侥幸且麻木的学生呢?
老杨使劲盯着我,像在问我,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说实话,我挺羡慕这个能够发火的大学老师的。因为听了一些学生的答辩,我也几次想扔掉他们的毕业论文。
但,我不敢,或者,我已经油腻了。
总觉得这个老师是帮我扔掉了论文。
03
论文答辩前,依然是通气会,大家“一致”认为答辩时要“正襟危坐”且“严肃严格”,但“尽量让学生都过”。
因为如果不“正襟危坐”、“严肃严格”,这种宽松的氛围很快就会传到下一届学生的耳朵里,论文可能一蟹不如一蟹。
可如果让学生不过,学院还得重新组织二次答辩,耗时费力,劳民伤财。
而且,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再给学生几天时间,论文并不会好到哪里去,倘若学生一时想不开,上了楼顶露台,谁也担待不起这个责任。
说到这里,几位本来不“一致”的老师没了声响,既然毕业论文都人命关天了,那当然就得“以人为本”。
事已至此,遇到写的一塌糊涂的论文,也只能自己忍一忍,不能摔回去。
如果不是亲自答辩,可能无法想象学生的毕业论文会一塌糊涂到什么程度。
论文排版混乱,章节逻辑不清,文献综述成了摘要汇总,数据和访谈漏洞百出,参考文献和文章没有任何关联,到处都是错别字……答辩时,每一个细节都考验着答辩老师的忍耐程度。
当然,一塌糊涂的还有那些通篇没有任何毛病,像教科书似的论文,全是常识介绍,没有任何问题意识。
每一句话都正确的让你无法反驳。
04
参加答辩是个体力活。
而遇到一塌糊涂的论文,不能摔回去,且同时让学生知道我不是瞎子其实是个技术活。
每位学生的答辩时间只有十五分钟,拿捏这个分寸着实不易:摔回去,却还让学生通过,只能反映自己脾气暴躁,相当于白摔;不摔回去,让这样的论文顺利通过,总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而且想到平时无所事事的那几个学生通过论文时“小人得志”的样子,比看论文还窝火。
有时候总学不会如何体面地表达愤怒。
可这又怨谁呢?还不是自己教的?
05
我经常怀疑,这些署着大名的论文指导老师平日里究竟有没有指导过学生的论文?
我不敢想象最极端的情况。
但是看到一些学生的毕业论文到最终答辩时还是一塌糊涂时,却不得不感到怀疑,或许这些指导老师乃至答辩老师在答辩之前都没看过学生的论文。
指导一名本科生并不比指导一名研究生更加轻松。
老杨是指导论文的“标兵”,他每年都会指导七名本科生写毕业论文,每周都要和每位学生见面,每位学生两小时,一周十四小时。不过,为了指导这两小时,他还要每篇一万多字的论文通读一遍,我不知道那又需要多少时间。
这样的节奏一直会持续两三个月。
比起发核心、报课题,指导本科生写毕业论文并没有太多好处,有人说,前者是自留地,后者是公家田,但老杨说,从学生的毕业论文最能看出大学老师的良心。
他还带了两名硕士生和一名博士生。
不过细想也可以想通,年轻老师们都把经历放在科研、教学和挣钱上,年长点的老师都把经历放在科研和培养研究生上,考核任务年年审,指导本科生写论文这种不能带来“远大前程”的事情自然就成了鸡肋。
对于学生来讲,本科毕业论文也是鸡肋。
除了考研或保研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在实习、找工作、考公务员、考教师编,似乎没人愿意静下心来写一篇论文。而且,一些学生认为,倘若不做学术,论文写的再好,也似乎没有多少实际的用处。
在就业形势亚历山大的情况下,“论文通过就行了”。
因此一怒之下摔论文并不容易,如果不从根上解决平日的培养问题,冲冠一怒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摔论文也得看主人,论文写的烂的,既有青年教师的学生,也有资深博导的学生,摔前者的论文容易让人感觉盛气凌人,摔后者的论文容易让人感觉羡慕嫉妒恨。
摔了某位学生的论文,也相当于打了指导老师的脸。
三年前,一位老教师不让另一位老教师指导的学生过,两人结下了梁子,至今也没在一张桌上吃过饭。
06
指导学生写论文其实是一个高危工作。
因为答辩时,虽然评委提了一大堆意见,但只要答辩通过,学生就再也没了改论文的动力和理由。这些带伤的论文一旦署上指导老师的名字,便和自己有了脱不开的关系。
学生毕业可能离开了学界,而答辩时的论文则有可能影响指导老师的一生。
老杨说,尽管就差给学生动手写了,但是在上交之前,他还得挨个给论文查个重……
不管论文有没有被摔,在学生那里,通过答辩,意味着论文环节已经结束了。
而在老师那里,一切似乎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