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年10月31日-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比起之前的一些大师,毫无疑问,王阳明受到现代人特别的偏爱。
偏爱王阳明的理由也很简单:
王阳明“知行合一”,他讲的很多道理,他自己都做到了。读他的书,可以把他的一生作为例证,而不需要再到历史中去找寻。
比如:他告诉我们事业如何更成功,而他本人就是一个文治武功冠绝一时的成功者;他告诉我们如何修身养性,脱离低级趣味,而他本人也被公认为五百年一出的“圣贤”。
这一点,王阳明跟他之前某些只擅长说教的大师就很不一样。
更重要的一点是,王阳明的心学,去除了以往儒学中那些虚伪的、形式主义的、令人反感的成分,字字句句都能说到人的心坎里去,一句话:有干货!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王阳明的“做人四要”。这是他在龙场悟道后写给学生的一篇著名文章,其中蕴含着心学的精华。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到底悟出了些什么?我们不知道!因为精神层面的东西,很多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我们也没必要去过度揣测。但是悟道者表达出来的思想,若能认真领会,自然大有益处!
这篇文章不短,我们撷取精华部分加以解读。
一、责善
原文:“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责求向善,是朋友之道,但是必须做到“忠告而善道之”,以忠诚爱护之心,用委婉温和的态度,使朋友听到后能够接受,醒悟后能够改正,对我只感激而不恼怒,这才是最好的方式呀!
王阳明认为朋友之道,贵在相互责求向善。朋友有过失,能以适当的方式提出来,使对方乐于接受。
在这里,王阳明引用了孔子的一个著名观点,叫“忠告而善道之”,语出《论语·颜渊》: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现实中有没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确实是“很够朋友”,朋友有过失,往往直言相告,最后结果却不好,正确意见没被朋友接受不说,还闹了个面红耳赤,甚至是反目成仇。
所以王阳明认为,既要给朋友指出问题,又要给他留面子,这样才能皆大欢喜,否则可能自取其辱。这里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务实”的态度。
二、勤学
原文: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已经立志的人,自然要多加学习,凡是学习不勤奋的人,必定是志向不够坚定的缘故。
我们都知道一句古训叫“业精于勤,荒于嬉”,曾国藩也说“一勤天下无难事”,现实中勤奋的人也不少,可是只能勤奋一阵子,俗语叫“三分钟热度”,你有没有?
王阳明认为,学之不勤,问题根源还是立志上。
王阳明立志成为圣贤后,听朱熹等人说“格物致知”是圣贤之道,于是成天拿根竹子来“格”,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后来发现不对,就又刻苦学习儒、道、兵法,还跑到边关游历,开阔视野。就连结婚那天,他因为在道观跟人切磋学问,还耽误了婚礼……
这些听起来有点荒唐,但若不是长期勤学,保持痴迷的状态,就不会有那场惊世骇俗的“龙场悟道”,也不会有他后来展现的种种惊世才华了!
现代人恐不会立志成为圣贤了吧?那就换个别的志向,比如当富翁,是不是可以?
不管你立什么样的志向,关键是要把志向变成信念,这是你奋斗的动力!
正如林肯的名言: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成就也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
动力强劲,你才能走得更远!
三、立志
原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不立志,天下就没有可成之事,各行各业有所成就的人,无不以立志为根本……一个人不立志,就好比没有舵的船,只能随波逐流;又好比没有衔环的马,只能盲目奔跑……到哪里才是个头呢?
“有志者,事竟成”,这也算是老生常谈了。
但对王阳明来说,这是他的肺腑之言,也是毕生经验之谈。
王阳明年轻时就立志要当“圣贤”,却挨了他父亲王华一记响亮的耳光。在曾考取状元的王华看来,这简直狂妄至极!
可是王阳明不改初衷,最后他做到了!
所以王阳明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过什么样的人生,就立什么样的志向。
人生是你自己的人生,立志也是你自己的事!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四、改过
原文: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再伟大的人也会有过失,但是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能改正。所以做人有过失不要紧,要紧的是能够改过。
强调有错就改,是儒家一以贯之的主张。孔子有句话说得很好,“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这与王阳明“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异曲同工。
人这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可是王阳明之前或同时代的一些理学家,以过于苛刻的态度对待过失,不容许自己犯错误,也不容许别人犯错误,这从根本上违背了人性。
而王阳明从人性出发,强调“改过”。一方面是通过自省,另一方面则通过下面要讲的“责善”。
以上就是王阳明的“做人四要”,语言平实,不难理解,但是做到却不容易。所谓“知行合一”,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关键看你肯不肯用“心”。王阳明心学告诉我们的,其实是内心的价值。良知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方法、出路也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正所谓: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数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国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
当然,以上只是我对王阳明心学中粗浅的认知罢了!
学一学王阳明,人生就能少走一段弯路
王阳明虽然已经远去,但他创建的“阳明心学”却风靡海内外,影响至今。近代的曾国藩、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等名人志士,都很推崇他;日本明治时代的“*神”海*元帅东乡平八郎更是在自己的腰牌上刻了七个字:“一生低首拜阳明”。
在日本,王阳明的《传习录》是大众读物,上到老人,下到孩子、家庭妇女,都对它时常研读。
王阳明心即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已深入人心,并且当代众多名人、大咖在他的思想指导下,创造了不菲成绩。如今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疲惫不堪的人们精神生活逐渐荒芜,心灵越发孤独。
阳明心学高扬的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初心,洒脱的胸怀,从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意义,让疲惫脆弱的内心重新获得强大力量,在浮躁的氛围中获得内心的宁静,是修身养性的良好指导思想。
同时,王阳明心学对个人发展,思想解放,事业、仕途的开拓进取都有着有益的启示,为此,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杜维明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因此,我们要全面了解王阳明的一生,读懂阳明心学,从中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
在了解王阳明的一生、哲学智慧方面,莫过于读他的传记、语录故事,下方横条《知行合一》+《传习录》两本书,不仅全方面描写了王阳明的一生,还有弟子对其语录和信件进行整理编撰而成的传习录,对知行合一、致良知给予了细致的讲解,使读者更容易吸收理解阳明心学的哲学智慧。
《知行合一》这本书,还以小说敏锐的触角探及王阳明的内心世界,解开了有关于王阳明思想的诸多谜题,让读者了解到一代先哲是如何在大明王朝的风云变幻中,达到“立德、立功、立言”的至圣追求的,这不仅是一部“从凡至圣”的励志书,更是一部全面了解阳明心学精髓的作品。
如果您想购买的话,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购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