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叔本华文集:悲观论集卷》)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位哲学家,其最为著名的哲学思想就是悲观主义——这位哲学家就是叔本华。
在叔本华出现之后,西方传统的柏拉图理性精神和基督教精神所代表的进步信仰逐渐丧失,取而代之出现的则是一种悲观并且迷茫的情绪——对于现代性的反叛和对于人生意义的困惑开始呈现出来。
叔本华作为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之一,对于人类本性的悲观主义的认识极为的深刻,并且对于现今人们的生存具有着人生导向作用。
1.人生的痛苦无法避免
在弄清楚叔本华本人的哲学思想和悲观主义之间的关系之前,就必须认识到叔本华所谓的意志哲学指的是什么,正是在他的意志哲学的基础上,才可以确认,叔本华本身的哲学思想具有成悲观主义的性质。
虽然叔本华本人并没有声称自己的哲学是悲观主义,但是,在其哲学当中所描绘的一幅关于人生无意义或者悲痛的一些画面,都透露了这一倾向。
在他之后的尼采,就曾经说明叔本华:
所有的著作当中的每一个片段都充斥着痛苦的气息,和对于意志的否定的呼声。叔本华并不是直接的论述和谈到人生本身的痛苦,而是从自己的意志哲学当中出发去论证了人生本身的痛苦。
叔本华认为,人生的痛苦本身无法避免。尽管很多人都把叔本华的意志哲学和悲观主义分开,把他的意志哲学看作是一种本体论,又把他的悲观主义看作是一种人生观。
但是其实在叔本华的学说当中,这两者无法区分开来。并且叔本华本人也声称自己的哲学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伦理学、形而上学融为了一体。也就是说,叔本华本人的哲学也是从人生出发才出现的,而且最终的目的也是要服务于现实的人生当中。虽然具有着形而上学的本性,但是也是人对于自身身体的直观。因为意志的盲目的欲求,使得人们的生活陷入了一种痛苦当中。
就像一些人所说,叔本华本身所存在的悲观主义,在其呈现上似乎是形而上学的结果,但是叔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