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院士回母校赵晓哲把握似水流年,成就精彩人
TUhjnbcbe - 2022/8/12 18:35:00
彭洋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2/

今天,小中为大家推送的是中国指挥控制与信息系统工程专家、海*作战软件系统工程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大连理工大学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晓哲,年10月13日参加大连理工大学“院士回母校”的精彩片段。

把握似水流年

成就精彩人生

赵晓哲

指挥控制与信息系统工程专家

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获博士学位

现任海*大连舰艇学院教授、博导,兼任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事学科评议组成员、解放**事运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造船学会电子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事系统工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

长期从事*队指挥控制信息系统工程领域的技术研究、工程管理和教学工作,是作战软件系统工程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那个时候一点也没觉得苦

回忆起来觉得很快乐很充实

04:08

主持人:

您是我校80级的校友,想必您对大屏幕上展示的这两张图片并不陌生吧?可能在座的同学并不知道,这个是打孔带,是当初赵院士在本科学习的时候为了记录自己所测量的数据所运用的一个工具方法。那么我们也很想知道它背后的一些小故事,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赵晓哲:

现在计算机是拿键盘输入,那个时候往计算机里输程序输数据都要靠这个纸带,可以看到这个纸带上面有孔,这个孔有点类似摩尔斯码,是由专门的打孔机器打到上面的,打出来之后再想读懂它就很困难了,然后输入计算机里。那个时候上机很麻烦,整个学校当时只有一间机房,上机需要预约,而且预约很困难。学生预约一般都会约到下半夜使用,因为老师也要用。我们都是平时把程序编好、纸带打好,然后上机一个小时把程序调试出来。那个时候最害怕的就是纸带输进去被吐出来了,说纸带有错误。我们当时也总结出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判断对错,如果一排孔是奇数,那就对了;如果是偶数个孔,那就出现错误了。我们后来就想了一个招,晚上在宿舍里,坐在上铺一人拿一个手电,另外两个人分别坐在上下铺拽着纸带,让光透过纸带打到对面墙上,其他几个人瞪着眼睛数奇偶数。“一二一二一二”这样数,如果数到二停了,那就大喊“偶孔!”这个时候赶紧拿笔标一下。当时还出过笑话,我们宿舍一个人,他有一次半夜睡觉做梦,大喊一声“偶孔!”把我们全宿舍的人都喊起来了,后来他就得了这样一个绰号。现在说起来,你们觉得好像很艰苦,但我们那个时候却一点也没觉得苦,反而回忆起来觉得很快乐很充实,这个东西我到现在看着也还是很亲切的。

做人严谨、朴实、诚恳、内敛

做事务实、开放、坚韧

做学问求真、求是、求实、求新

05:33

主持人:

赵院士您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恩师的话,您绝对不会有今天的成就,那么赵院士您有什么话想对王(众托)院士说,王院士又教会了您什么呢?

赵晓哲:

古训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念书我跟了王院士两轮,—年读硕士,—年读博士。我认为他对我来说是终生为父、终生为师。我们现在接触也很多。他教会了我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本领和精神,而且他教给我的,身教比言传要多。做人严谨、朴实、诚恳、内敛,这绝对是我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我相信只要是跟他读过书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做事务实、开放、坚韧,做学问求真、求是、求实、求新。老先生到现在八十多岁了,还在想办法组织人去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我真的觉得很难得。

年我开始读硕士,那个时候先生就要求该上课上课,同时要到实践中去选题目去,到实际工作当中选题目,希望我们在实际项目中学会系统工程到底如何应用,学会做一件事怎么做。我跟着老师选了两个题目,一个算是练习,在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搞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另一个就是毕业课题,在辽宁西北部和内蒙古交界处搞农村区域发展规划系统。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系统工程应用和计算机工程应用都刚刚起步,所以当时先生所有的事都是亲力亲为,带着我们一起做,一段程序一段程序调试,一个数据一个数据地比对,一个结果一个结果地看,一个图表一个图表地磨。每一件事,他都要求我们一定要说得出来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事,一定要先说出来你想要做成什么样子,一定要在做出来的时候你说和你原来想象的要做出来的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是你改进提高了还是你做不出来了,然后你还要把每个东西拿过去用,用完了回来你要讲清楚在用的过程中,哪些东西好用,哪些东西有事儿,哪些东西要修改。至于取得了什么成就要发表论文,也都是要拿给老师看的,从来都是要求我们“有十说八”。我们就问老师为什么要“有十说八”,有十说十行不行。先生说,你们要是想有十说十,要是觉得别人不管怎么问你们都能说得上来,那没问题,可以说。

我想把它做出来,我得按时准点做好这样一件事

03:50

主持人:

赵院士,正如您刚才所提到的那样,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大工人身上这种坚毅和勇敢的品质是始终未变的。据我了解您当初随*出海的时候曾经在一个不足五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进行*事领域的科研工作。这在很多大学生看来是不可想象的,我们特别想知道长久以来支撑您的动力是什么?

赵晓哲:

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指挥信息系统要往舰艇上装,实装之前首先一定要在海上把所有的实验都做透,而做实验一定要有实验的舱室,但是舰上空间很狭小,没有专门的实验舱室,当时就想了一招,就用了一个类似集装箱的东西按着舰上的大小做了个临时的舱室,把设备放进去之后里面的空间只够两三个人转身。那个时候条件确实很艰苦,冬天特别冷,夏天温度很高,但那个时候工作起来没有人在意这个事儿。要说有什么东西支撑着我,当时没有现在这个理想信念的想法,就是我想把它做出来,不管怎么着,我的按时准点做好这样一件事。我们常说的“三观”,我认为十分重要,“三观”一定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建立起来的,因为中学天天忙着做卷子,是没有办法形成“三观”的。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追求什么东西,而你追求的东西、有兴趣的东西、热爱的东西,你就会去认真地做,而且你会在做这件事的过程当中和成功之后的收获当中,找到你的充实感、喜悦感,真是不会感觉到很艰苦、很累的。

有没有兴趣、志向是不是在这、热不热爱这件事

03:23

主持人:

感谢赵院士!接着您提到的“三观”,我想问您的是,现在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以及就业观念并不是很强,表现出来更多的是一种迷茫。所以我想请问一下赵院士,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对专业的爱好以及拥有正确的就业观?

赵晓哲:

我觉得这个问题如果去讲道理能讲出很多很多,国家的需要以及学校的培养等等,大家应该也都清楚这些道理,这是个世界观的问题。但在这个前提下,你有多种选择的时候怎么办?或者说你在过程当中受到挫折怎么办?我想这几条很重要:第一个是你有没有兴趣;第二个是你的志向是不是在这;第三个是你热不热爱这件事。你一定要有一种追求,你想去干什么,就去做相应的选择。还有一定要注意,你不能只看到成功的事例,一定要去发现成功背后一定有那些艰难的甚至是非常痛苦的追求经历,人人都要从这一关出来。因此我们在择业的时候不能只看到好的一面,要辩证地看,一定要去看他如何成功,不能只看到他成功的结果。再一个就是我们还是要量力而行,顺势而为,努力去做,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年轻同志眼高手低是最可怕的事情,还是要扎扎实实从最底层做起。当你的职业稳定后,你回头想你的求学、择业再到就业,这些过程看起来都是由偶然事件撮合的,但要是把它们串起来看,这些偶然事件当中的必然性就会很强烈。

赵院士寄语青年大学生

成功的鲜花,一定是从开拓路上的荆棘中采集到的,我们只要努力地向前走,遍地是鲜花。

文章转载自:中国大学生在线

1
查看完整版本: 院士回母校赵晓哲把握似水流年,成就精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