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ldquo学术人生rdquo与大
TUhjnbcbe - 2022/6/28 17:29:00

研途有你

一路精彩

“学术人生”——与大先生面对面

上期访谈活动我们共同学习了毛新平院士“讲科学、讲历史、讲传承、讲未来”的思想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本期我们很荣幸能邀请到胡正寰院士作为“学术人生”系列访谈第二十二期嘉宾,向我们讲述他的科研感悟和人生智慧。

胡正寰,中国工程院院士,零件轧制成形专家,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科技部、教育部“高效零件轧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锻压)分会名誉理事长。长期从事零件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成果推广工作,为改变传统生产工艺、推广轴类零件轧制新技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杰出贡献,使我国轴类零件轧制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乃至世界领先水平。他领导的团队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科技发明、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获省部级二等奖5项。出版技术专著4部,发表论文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0多项。培养硕士生近百人,博士生30多人。

01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在北京科技大学的西北一角,缺少校园独有的静谧,却多了机器的轰鸣声。每天清晨,人们总会看到满头银发的胡正寰院士,步履稳健地走进国家高效零件轧制研究与推广中心,几十年如一日的为国家轧制技术研究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年,中国成立不久,胡正寰正值高中毕业,当时国家最缺两样东西:一是粮食,二是钢铁。于是胡院士怀揣实现钢铁强国的梦想,考取了刚成立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前身)。大学时期的胡正寰成绩优异、勤学好问;实习时,他天天泡在工厂车间里,接触钢铁生产。

胡正寰院士不喜张扬,总是默默地去做事,但他做的事却又是关系国家发展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不是说说那么容易,这是胡院士的信仰,支撑着他,也鼓舞和影响着身边人。

02

实践促科研,转化助生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实际上,科学技术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生产力,二者之间的转化亦非易事,因为从科学技术到生产力的跨越中间还需要有一句话来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胡正寰院士从参与陈先霖老师的实践教学改革,到斜轧钢球的试验,再到斜轧、楔横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无一不是通过实践探索道路,摸索规律,取得成功。

前不久,胡正寰院士刚从行*职务上退下来。这位大半辈子耕耘在零件轧制高新技术的耄耋老人仍不愿意停下。“‘帽子’(指相关职务)摘了,但责任没法退。如何将先进的零件制造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我的毕生追求。”

03

科研到老创新无止境

科技创新无止境。虽已87岁高龄,胡正寰院士仍精神矍铄、干劲十足。在朋友们看来,他早已到了陪伴家人、享受悠闲生活的年纪,却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他坦言“在工作中,我的满足感和获得感更多。”哪怕是现在,胡正寰还时常出差,去企业查看生产情况,检查产品质量;与更多客户商讨,技术更新的难点和关键。

胡正寰院士坚信“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更是中华民族希望之所在。”正是凭借青年时所点燃的创新强国之梦,胡正寰院士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践道路上不断创造着辉煌!

04

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胡正寰认为,人一定要有追求,对于个体来说,就要将对社会做出贡献作为自己的追求,要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促进社会国家的进步,还认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追求、有取舍、有奉献、有团队精神、有创新精神。

胡正寰院士表示“很强调现在的学生,不能光在计算机上算,一定要做实验。现在人都是要念大学,都是要学历,要不要,当然也要,但是怎么能够把这个事做好做成,我觉得现在特别需要。”他也提出要警惕唯学历唯论文论,须以工匠精神推动科研转化为生产力。“把科研转化为生产力是我毕生的追求,这其中可能会让我在生活中别的事情上享受少一点,但我也很满足成功时的喜悦。”

报告信息

时间:12月8日上午10点

地点:北京科技大学学术报告厅

不能到现场的小伙伴,可以观看学术人生的现场直播。

直播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学术人生rdquo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