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美,在于它对人类丰富想象力的解放和对现实无限可能性的呈现。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让人类有机会了解世界;对内心世界的追索,使我们把视角向内。心理学便是人们探索内心的途径。在中国古代教育实践中,就萌发了教育心理思想,孔丘、孟轲、荀况、墨翟等思想家的著作中,已有教育心理的思想。0世纪0年代初,西方教育心理学传入中国,中国学者在引进和学习西方社会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独立研究。
五月的北京,草木葱茏,繁花似锦,在北京国二招宾馆,记者见到了前来北京开会的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莫雷。他精神矍铄,脚步轻快,“望之俨然,即之也温”,举手投足间尽显学者风范。他表示,心理服务在西方由来已久,但各个领域至今还是各自为*,难以整合。中国的心理服务体系不同于西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服务体系。要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走中国心理学发展道路,一定要瞄准国家对心理学的重大需求来确定核心研究问题。
莫雷,华南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历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社科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无论做什么,都力争做到最好。年,莫雷出生于广东省高州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跟着当教师的母亲一直读到小学四年级,深沉而饱满的母爱,给了他人生的底气与勇气。莫雷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喜欢逻辑推理,数学极好,他常常去图书馆如饥似渴地阅读,涉猎各种杂书,小说、哲学、数学不一而足。“根本没有什么目的,见什么读什么。”正是当时的“无心插柳”,打开了他的视野。年,莫雷中考考取了“克初劳动大学”,学校半农半读,莫雷不怕吃苦,打砖、砍柴、挑担,样样在行。艰苦的劳动磨炼了他的意志和不服输的精神。年11月,莫雷进入湛江市前进农场曲河生产队做知青。他争强好胜,无论做什么,都力争做到最好,很快成为生产队的干活能手,被称为“莫雷牛”。在一次削甘蔗大会战竞赛中,莫雷眼疾手快,提起甘蔗末梢,手轻轻一扬,“唰唰唰”,刀起皮落,一气呵成,干练利落地把别人甩在后面。当日,他以削把甘蔗的战绩打破以往50把的纪录。晚上知青们休息聊天,莫雷便找一个角落安静地看书。别人笑他:“这么努力干嘛?读书不能当饭吃,又不能考大学!”莫雷笑而不语,他深知,书不是读给别人看的,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思想投资,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书籍就像一扇任意门,通达四方。年10月,农场学校一位教师休产假,莫雷被借调去教书。他苦心钻研,将课讲得生动丰富、有声有色,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语文课,他都信手拈来。不为青春留遗憾。岁月不会辜负一个勤奋刻苦的人,你想要的,生活最终都会给你。年4月,莫雷被招工回城,分配在港务局中学任教。年恢复高考,莫雷考取了华南师范学院教育学专业。但他对教育学、心理学的课程很陌生,便下决心调整自己,根据新的专业要求进行学习。“当自己的爱好跟专业相冲突时,要及时调整,学会适应社会,这也是学习能力的一部分。”莫雷说。他对来之不易的大学时光倍加珍惜,利用一切时间拼命学习。上课坐在最前面,好课听得不过瘾,就跟着老师去别的班听。英语基础薄弱,他下狠心将英语单词、课文背得滚瓜烂熟。那段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青葱岁月一直成为莫雷心头最真醇的青梅佳酿。莫雷棋艺高超,抽空会与同学对弈厮杀,但班里高手如云,莫雷觉得下棋太费心思了,总有一种浪费光阴的负疚感。有一次,面对高手同学的玩笑挑衅,莫雷豁出去了,楚河汉界,落子如飞,从日中到日落,直杀得天昏地暗。15盘棋,莫雷完胜对手,棋毕,他一把抓起棋子撒向窗外,决心以后再不下棋荒废时光。大四时莫雷以华南师大全校文科各专业最高分考取了教育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师从著名心理学家阮镜清教授。当时学校每周三晚上开研讨会,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有观点的碰撞,又有经验的交流。这样的学习交流方式对莫雷来说如鱼得水,他像海绵吸水般吸收着饱满的能量。年月,莫雷再接再厉,考取了心理学专业的博士,成为华南师范大学本校培养的第一个博士,他将学习心理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毕业后留在华南师大任教。莫雷一直将“尽人事以观天命”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当我们无法预料自己的潜力,无法预料自己适逢何种时势、是否可能取得成功时,依然要沿着自己追求的方向不懈努力,即‘尽人事’。即使没有抓住机会,思想也能得到升华;纵使时机没有降临、奋斗没有成功,只要努力追求奋斗过,就无愧于人生。”追求科研之大美科学没有恒定的预期路径。莫雷坦言,做科学研究,是很美妙的事情,探寻的过程是跌宕人心的,有一种未知的美,让你无法停下脚步。窗外的热闹与繁华,如同沸水之上的浮沫。莫雷潜心研究,十年面壁磨砺宝剑,在研究进行的关键阶段,他将家人送回老家,春节独自就着稀粥小菜连续奋战,最终取得了重要成果。科学是面对未知无休止的探索,没有恒定的预期路径。莫雷秉承“只认可头脑中的逻辑,不畏惧任何权威”“宁要清清楚楚的错,也不要糊里糊涂的对”这一治学之道,在科研之路不畏权威,勇于创新,不断突破。对皮亚杰理论的分析研究是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学术界最热门的话题,莫雷凭着自己的独到理解,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了《个体思维发生理论述评》的文章,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国内关于皮亚杰理论评价的三大观点之一”。莫雷提出,必须将探讨的问题想透,哪怕是权威观点,也不应盲从。他将敢于怀疑、勇于批判的精神作为科研原动力,敏锐地从以往的研究中发现问题,寻求独树一帜的解决方法。他对英国心理学家康拉德“关于短时记忆是声音编码”的经典研究提出质疑,用新的实验证实了康拉德权威结论的片面性,提出短时记忆随情境而变换编码方式的新结论,在心理学界引起巨大反响。莫雷非常自律,他提出“三无一有”:无周末、无节假日、无寒暑假,才会有所作为。做学问必须沉得下来、钻得进去,静心求实,学会享受孤独,从孤独中发掘光芒。一个成功的科学家想要取得成就必须刻苦,任何人不付出时间,一定不会有成功。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超越。“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莫雷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他提出“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超越”。学会学习,就是让学生深刻理解学科体系,学会把握学科体系;学会超越,就是使学生超越书本,学以致用,超越前人,敢于创新。莫雷创立了“倒立金字塔”的教学方法。首先讲解课程“目录”,即讲解该课程的核心体系,将学科最核心的知识内容放在最底层,构成倒立金字塔的塔尖,并逐层展开,构成系统。“整个人才培养一要立足前沿,二要挑战权威,三要努力创新。”这是莫雷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他要求学生谨记三句话:读懂一篇文章、形成一个设想、完成一项研究。莫雷表示,首先一定要读懂研究领域最新发表的文章,那是最高端的前沿总结,然后再看文献,带着问题去读文章,才能使知识贯通延伸。莫雷与学生组成课题组,提出“以科研带学习,以学习促科研”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按照研究需要不断跟踪国际前沿性的研究,阅读当前最新的重要研究文献,了解该领域整个研究状况,跟踪国际研究前沿:监控国际心理学权威刊物,对新发表的有关研究,进行讨论;对该领域重要的心理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讨论。保持对本研究方向的前沿把握。为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莫雷组织学生每周开课题会,学生提出最前沿的研究,大家讨论分析、质疑拓展,形成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案。会上人人平等,没有师生之分,在思想的碰撞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研究能力得到极大锻炼。“莫老师思维敏捷、睿智博通,讲课风趣诙谐、妙趣横生,能够聆听到莫老师的课实乃幸运。”学生如此评价他。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立足国际心理学研究的前沿进行创新,莫门弟子,精英辈出,学生的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权威刊物以及国际SSCI权威刊物上,其中两名博士生的博士论文分别在00年与年获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莫雷热爱运动,不管多忙,都坚持锻炼身体。他傍晚常常去校园散步,学生看到他,便围过来问问题,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碰撞,气氛融融、如沐春风,久而久之,莫雷别具一格的“散步教学法”,已成为华南师范大学的独特风景。身心放松了,思维反而格外活跃,神清气爽之下,缕缕灵感如清风入怀。莫雷笑称,他的很多重要灵感就是在散步时出现的。心向科研,无问西东成果不过是努力之后的意外之喜。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不服输的“死磕”精神,莫雷“磕”出了一片辽阔的天空。在0世纪90年代,莫雷关于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经中国心理学会的审议,认为其“创造性地提出‘活动—因素分析法’,对能力结构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莫雷运用认知实验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探讨了文本阅读信息加工过程与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实验,形成了有原创性的文本阅读过程双机制加工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关于验证“语言影响认知”的沃尔夫假说的一系列研究,首次揭示了语言对知觉的影响是通过“改造”知觉的机能实现的,他将语言影响知觉的研究从相关研究推进到因果研究;将研究“语言是否会影响知觉”的研究推进到“语言如何影响知觉”的研究。年,莫雷在国际顶级刊物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有关“颜色影响心理”的著名心理学假设方面的论文,西方的研究结论止步于“颜色与心理密切相关”,他的研究突破了其中一项未被解决的难题,证明两者为“因果关系”,即颜色促进认知,这项国际瞩目的研究,在国内亦是开先河的重要突破。“在科研的道路上,我得到了很多帮助,特别是天津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沈德立先生与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先生,给了我深刻的教诲与指导。”莫雷表示。科研成果要服务社会。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莫雷不忘初心,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他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心理危机理论,系统探讨并解决*队特殊环境下的应激心理干预与重建问题,形成实操性强的心理调整实施方案,并设计了*人应激心理援助车,反敌心战方舟、心理素质提升工程等软硬件产品平台,为我国国防建设作出贡献。莫雷高度重视科研为社会发展服务,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就是根据国家与地方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心理健康与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年汶川地震后,莫雷带领团队奔赴汶川灾区,开展心理救助工作。0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莫雷与团队投入防控疫情心理疏导第一线,建立了防控疫情“心晴热线”,对为疫情所困扰的民众尤其是中小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个体心理危机的实时监测与干预系统的建构”中,莫雷以“实时监测”为核心,形成了具有原创性的个体心理危机实时监测与干预系统的构想与方案。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构建”中,莫雷报送的《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三点建议》一文,被教育部正式采纳,并在《教育部简报(高校智库专刊)》上刊发。他主持广东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模式研究,提出了“双系统三平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形成了影响全国的“广东模式”,在全国起了示范作用。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术带头人,虽已年过七十,莫雷仍矢志不移地为推动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孜孜不倦地努力着,对后辈满怀期冀。光影流转,岁月斑驳,乐观豁达、一生致力于科研的莫雷眉宇间生出山间朗月的风,风上是闪烁的星辰。—END—来源本文刊于《教育家》01年5月刊第4期,原标题《莫雷: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确定心理学核心研究》作者
本刊记者王湘蓉邢晓凤编辑
王楠设计
朱强统筹
周彩丽何勇:如何办一所“卓越高中”?
校长说关于开展“寻找榜样园长”公益活动的启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