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道教育全心全意为家长和学生服务
愿每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最信任的盟友,最厚实的底气,最强大的托底。作者孟臣
如果你的孩子长大了想当个小贩,你会是什么反应?
网上这位妈妈的回答,让人不禁动容。
一个4岁多的小朋友,牵着妈妈的手,一边蹦蹦跳跳地走着,一边欢快地与妈妈对话着:
“妈妈,我考上清华呢?”
“妈妈会为你很骄傲呀!”
“那考上北大呢?”
“也会很骄傲呀!”
“那我考(烤)上了地瓜呢?”
“啊!如果你把地瓜烤得又香又软又甜又美味的话,妈妈也会为你骄傲的!”
“那我以后就当个烤地瓜的老板!”
“哈哈哈!恭喜宝贝有了新的愿望呀!”
孩子稚嫩欢快的笑脸,妈妈温柔有爱的语言,都让人感受到了冬日暖阳般的温暖。
孩子的小愿望被妈妈接纳、肯定和呵护,这种爱和尊重,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支持与呵护。
《父母的语言》的作者,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达娜·萨斯金德,在长期的调查研究中得出结论:
“语言环境对孩子有决定性影响,也就是说,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不能影响孩子学业的好坏,父母与孩子交谈中使用的语言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没有天生阳光自信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用心托举,和润物无声的滋养。
在充满爱的语言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眼里有光,心里有梦,脚下有路,未来有无惧风雨的力量和方向。
父母的语言,决定孩子的未来。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这4句话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走向——
01
“这些事情,你自己决定就好了”
在孩子的成长中,好多父母都习惯替孩子做决定,有些父母甚至时时掌控着孩子,不给他们独立自主的机会。
比如,好多家庭都会出现这样的声音:
“今天降温了,必须穿上秋衣秋裤!”
“先做笔头作业,做完了再背书。”
“兴趣班肯定要选英语,这样可以帮你提高英语成绩!”
“学医好,工作好找又有前途,第一志愿给我填医学院……”
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志愿填报、事业抉择,孩子从未被父母尊重过,从未有过独立的选择权。
选择意味着对与错的决策,也意味着要承担错的结果。
没有经历过自我决策的孩子,在未来要么畏畏缩缩毫无决断力,要么浑浑噩噩缺乏担当。
《不管教的勇气》作者岸见一郎曾说过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情:
那天,他要去参加一个同学的聚会,回家就跟妈妈商量能不能去。
谁知妈妈随口就说了一句话:“这种事情你自己决定就好了。”
这句话瞬间让岸见一郎感受到自己长大了,自己可以做出决定,也能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起后果。
在孩子能独立思考,能有自己的主见时,父母要尽量尊重孩子,将选择权交给孩子。
如果有担忧,那么用客观的态度告诉孩子“我的建议是……”,提供成年人的视角,同时给孩子留出思考和斟酌的空间,也不失一种智慧。
即便选择错误,那也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会承担这个错误,并从中学到更为精准的判断能力,在下一次选择时,不会重蹈覆辙。
这样的孩子在未来才有足够的自我修复能力,对自己的人生也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掌控。
02
“不怕,没关系,我们想办法来解决问题”
很多父母在外人面前一副彬彬有礼、温柔谦逊的模样,但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却时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的作业总是出错、当孩子玩得满身是泥、当孩子将玩具丢的满地都是……
这些都会变成父母眼里的麻烦,心中的怒火也很容易蔓延到孩子身上。
作家显克维支说:
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一只温柔的手引导他前进,而不是用脚去踢他的胸脯,那么,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当孩子不小心犯了错,请平和自己的情绪,用温柔的语言告诉他:
别怕!没关系,我们想办法来解决。
抖音上有位爸爸的做法,值得每位父母学习。
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拿着一杯可乐向爸爸走来。
或许是地上太滑了,女孩一不小心就摔了一跤,可乐洒得满地都是,衣服也弄脏了。
女孩没有哭闹,也没有抱怨地滑,只是调侃了一句“哦!天哪!”后就爬了起来。
一旁的爸爸没有惊讶,也没责骂,而是淡定地问女儿:
摔跤后首先该干什么?
女孩用稚嫩的声音高声回答:
换衣服换裤子,洗洗手,先拖拖地,然后再喝可乐,再吹头发。
不一会儿,换好衣服、拖好地的女孩对爸爸说:
今天就是最好的日子,放假每天都是开心的日子。
女孩遇事后的解决能力,还有乐观积极的心态,让人看到了家庭教育的智慧。
在孩子犯错时,父母温柔地安慰、积极地引导、适当地激励,才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且去想办法解决错误。
这才是教育的良性循环。
让孩子在错误中懂得责任、习得经验、获得判断,才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所在。
03
“做你自己,无论怎样,我们都爱你”
“你就不能正常点吗!?”
这句话来自一部皮克斯动画短片《飘》中,一位父亲痛苦绝望的呐喊。
动画片刚开始,是一副温馨愉快的画面,父亲牵着孩子在院子里快乐地嬉戏。
突然,一朵蒲公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为了逗孩子开心,父亲一口气吹散了蒲公英。
蒲公英随风飘散,这时,父亲怀中的孩子为了去抓蒲公英,竟然脱离了怀抱,跟着一起飞了起来。
眼前的这幕让父亲惊呆了,正巧邻居路过,父亲才缓过神,连忙抓住孩子。
但是,孩子的这一超能力,还是吓坏了邻居。
不知所措的父亲迅速将孩子关进黑暗的屋内,为了避免邻居的指指点点,他将孩子关了好几年。
到了孩子上学的年龄,父亲绞尽脑汁,试图让孩子能和正常人一样去学校。
他给孩子扣上帽子。
为了不让孩子飞起来,他还在孩子的书包里装了大石头,并绑上了一根绳子。
在路上,父子俩小心翼翼,时刻保持警惕,防止邻居认出自己和孩子。
当他们经过游乐场时,父亲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不知什么时候,孩子丢下了书包,躲过了父亲,飞了起来。
这个在空中飞来飞去的孩子,吓坏了所有人,父亲粗暴地拽住儿子,在众目睽睽下,吼出了那句:
你就不能正常点吗!?
这句唯一的台词,彻底戳碎了孩子的心,孩子闭上眼睛,扣紧帽子,泪水肆意滑落。
这一幕看得人内心压抑。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和这个父亲一样,无法接纳孩子原本的样子,只想将孩子打造成自己期待的模样。
然而,父母都忘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
相对于他人的眼光和嘲笑,他们更在意的是父母对他们的评价。
孩子的自信与阳光,源于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就如《在远远的背后带领》一书中说的:
一个内在感觉安全、被接纳的孩子,他们才会发展出健康的人格,长出与风雨共舞的翅膀。
所以,当孩子变得与“与众不同”时,请用温暖的双手拥抱孩子,轻轻地告诉孩子:
做你自己,无论怎样,我们都爱你!
这才是一个孩子行走于人世间最大的底气。
04
“即便所有人反对,
我们都会全力支持你的梦想”
这个世界有太多“远见”的父母,让孩子选择更有“前途”的职业,而少有父母,会支持孩子不被看好的,甚至是毫无前途的梦想。
下面这对母子的故事,非常动人:
儿子李炫君从小就喜欢打游戏,妈妈因为孩子沉迷游戏也焦虑过,抓狂过。
儿子初二那年,第一次和妈妈提出想去做全职电竞,妈妈当时的反应和天下所有的妈妈一样,直接拒绝。
到初三那年,孩子的想法更坚定了,他正式找妈妈谈话:
你希望我过上好的生活,但我去打游戏也能挣钱。我有我的人生规划,我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我一定要去。
妈妈看到了孩子眼里的执着。
经过了考察,听取专业人士意见后,妈妈又确认了孩子的天赋。
最终,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包括孩子的爸爸在内,给孩子买了机票,送孩子去了上海的俱乐部。
当所有父母都在费尽心思让孩子上个好大学,这位妈妈却将孩子送去打游戏,这个压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熬过了最艰难的八年后,在年11月7号的凌晨,全国各地的高校、各地小区、广场和朋友圈都出现了为EDG战队胜利欢呼的呐喊。
那是一场世界级的竞赛,中国队获得了世界冠*,而李炫君就是核心成员之一。
作家周国平说:
当孩子在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
只有被尊重,被认可,被支持的孩子,才会激发内心的创造力、自驱力和毅力。
世界如此多元,若每个孩子都能在各自着迷的领域,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多精彩,孩子的人生将会多丰盈。
庇护孩子的灵*,支持孩子的梦想,远比谋计他的前途更重要。
这不仅呵护了孩子的心灵,也保护了人类的火种与希望。
05
《自卑与超越》的作者阿德勒说:
一个孩子终生所追求的,就是两样东西,一个是归属感,一个是价值感。
无条件的爱能让孩子拥有归属感,而尊重与支持孩子的一切,能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感。
归属感与价值感,才是支撑孩子努力向阳生长的力量,也是激发孩子实现自我的生命力。
而这一切,都来自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正向、积极、包容、温柔的成长环境。
愿每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最信任的盟友、最厚实的底气,最强大的托底。
如此,我们的孩子才会在自己的人生舞台,自信地绽放最闪亮的光芒。
作者:孟臣,多平台签约作者,《读者》新媒体签约导师,人生路上,执笔取暖,煮字疗饥。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tougao
ksj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