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励志middot筑梦西安音乐学院
TUhjnbcbe - 2022/6/3 13:02:00

艺术与思*的融合探索实践

西安音乐学院管弦系音乐微*课

第二十二讲

梁祝

年5月27日,历时一年艰辛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上海兰心大戏院正式上演。演出一结束,现场掌声如雷,好评如潮,《梁祝》迅速红遍大江南北。年《梁祝》首演60周年之际,新华社曾报道:“这只琴弦上的‘中国蝴蝶’,代言着中国人从古至今忠贞不渝的情爱,飞过了沧海,飞向了永恒,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符号,更将成为全人类共享的艺术经典。”那么这部经典作品,走过一条怎样的创作道路呢?

创作背景

梁祝的故事是民间传说,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上海越剧院创编的越剧舞台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于编剧、表演出色,音乐优美,纷纷被全国越剧团效仿演出。当时由于小提琴演奏的中国曲目很少,更没有一部是越剧、沪剧音调的,针对西洋乐器小提琴怎样才能被中国民众接受和喜欢这个问题,身为上海音乐学院系领导的刘品提出了探讨性的意见。刘品先生一方面号召大家“打破迷信,解放思想”,开展群众性的创作活动;另一方面,他建议组织部分同学成立一个“研究小提琴如何民族化”的学术性组织。年8月9日,在刘品先生的倡议下,小提琴专业的六位同学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他们是:何占豪、丁芷诺、俞丽拿、沈西蒂、张欣、朱英。他们大多都是新中国第一批国内培养出来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演奏人才,是一群立志于创造中国小提琴学派的年轻人。短短的几个月,就创作改编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弦乐作品。其中两首引起了人们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励志middot筑梦西安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