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就因为考试不及格,40万人被做了绝育手术
TUhjnbcbe - 2022/5/27 15:18:00

「魔宙奇谭」是一个严肃活泼的成年人栏目

讲述传奇人物,奇趣话题和惊奇故事

以达到缓解焦虑和增长见识的目的

优秀作者众多,均来自广大人民群众

大家好,我是朱富贵。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个奇人,自称人类高质量男性。人类、男性我都懂,啥叫高质量还真不明白。看了他几条视频,我明白了他对高质量的定义:高颜值、高学历、高财富。这哥们挨锤的事,咱就不多说了。但话题都集中在夸张的妆容,学历的真假,凡尔赛的动作。大家都在回避那个的真正问题:人是不是真有高低质量之分?如果有,什么才是区分高低质量人类的标准?如果一个人达不到这个标准,会被怎么对待?这个问题并不是空谈,因为在不远以前,这个问题曾经被认真讨论。上世纪的西方,一群科学家、*官和社会工作者认为他们找到了判断人类质量的终极答案——智力。配合这个指标,也出现了智力测验,精确地判定一个人的智商,高效地把人划为三六九等。这个实验很有魔力,直到今天,还有大批的人热衷于此。今天故事的作者是赵十一,她讲的就是上个世纪有关智商测验的故事。不同的是,今天的智商测试基本只有参考价值。而在当年,测试分数不高的人,可能会丢掉性命。蒂姆3岁的时候,他妈就焦虑的要死。她的梦想是送孩子去华盛顿的私立学校,但那个时候不管是上学还是去幼儿园,都得考试。小孩必须通过智力测试,才有资格去幼儿园报名。不管是企业家、*治家、科学家还是律师的小孩,全都日夜苦读,只为考进这些幼儿园。虽然蒂姆他妈很反感这种行为,但他爸特支持。因为蒂姆的爸爸就是从当地最好的学校毕业的,他想让儿子跟自己上同一所学校。于是,等蒂姆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他妈就带他去了入学咨询机构。这些机构会给小孩子做智商测试,根据结果推荐学校,当然咨询费用也很高,基本都是上万美元起步。测试完,咨询员给蒂姆他妈推荐了郊区一所特殊学校,那儿专门招收有语言障碍的人,还强烈建议他妈带蒂姆去做语言矫正。蒂姆的妈妈吓坏了,回家哭了3天,她觉得自己生了个“弱智”。痛定思痛,她开始带蒂姆去做矫正。当时幼儿园的智力测试,主要考俩方面,一个是语言能力,一个是动手能力。很可惜,蒂姆这两方面都不行。心理医生让他讲个简单的故事,他刚开始还行,越到后边就越结巴,最后干脆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动手能力也是,医生让他定点连线,或者画出一个图形,他也经常画错。为此医生还给了蒂姆他妈一把刷子,让她没事就刷一刷蒂姆的皮肤,好让皮肤放松,增加对肌肉的控制力。就这样,蒂姆过上了每周两次语言矫正,两次心理医生见面的生活。在这种高压环境下,蒂姆崩溃了。他一说话,脸就皱成一团,好像说话要了他的命。发展到最后,干脆拒绝沟通。在那个时候,像蒂姆父母这样的中产阶级认为,只有私立学校才是最好的,公立学校是给打工人的孩子上的。就算削尖脑袋也得挤进去,不过削的不是他们的头,而是3岁孩子的头。蒂姆5岁生日后,参加了正式的智商测试,叫“韦氏幼儿智力测评(WPPSI)”。医生对他的第一印象还不错,觉得蒂姆很健谈,但是词汇量有限,特别是问答环节,非常抗拒,好几次都跟他妈说想回家。测试结束,语言能力方面,蒂姆得了34分,但是动手能力只有2分,上私立学校肯定不行。虽然当时的学校都大言不惭地说:“我们没门槛,只要是优秀的孩子都能上”,却暗戳戳地暗示家长,如果你觉得孩子状态不好,那就别送来考试了,很大几率是通不过的,真是老阴阳人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心理学家说,能去那些学校上学的人都有很深的背景,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最起码得90分朝上才有资格入选。最后,蒂姆的父母还是妥协了,送他去了一所公立学校。虽然没什么名,但老师水平都挺高。所谓的治疗停止后,蒂姆说话也不口吃了,但是开学第一天,蒂姆他妈还是先给老师打了个预防针,说自己孩子哪都好,就是学习不行。结果过了几周,老师专门把蒂姆妈妈叫到一边,跟她说蒂姆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啊,不管是阅读、数学还是写作成绩都不错,而且对科技非常感兴趣。听到老师这么评价,他爸妈的鸡娃之*又开始蠢蠢欲动。蒂姆7岁的时候,他妈带他做了个更高级的测试“韦氏儿童智力测评”,结果蒂姆一下就考了98分。如愿以偿进了他爸的母校。蒂姆的事让很多心理医生觉得难以理解,但是制定韦氏儿童测试的负责人说,孩子5岁以下,测试结果一定有波动,以16岁为界比较好,高于这个年龄,结果才准确。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结果因人而异,凭什么光靠着测试结果就给一个人下了终审判决书呢?这事追根溯源,得怪达尔文的表兄。弗朗西斯·高尔顿,达尔文的表兄,优生学创始人。他一直信奉一个观点,万物皆可测。跟全世界的纨绔子弟一样,他靠着父亲的遗产到处旅行,首先盯上了颅相学。颅相学是什么呢?通俗地说,人的心理状况,是由脑袋形状决定的。长鞋拔子脸的人和长猪腰子脸的人,擅长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尽管跟脑容量沾点边,但本质上跟看面相一样,都是伪科学。高尔顿去伦敦拜访了一位颅相学家,临走的时候,对方直接跟他说,他不适合做脑力劳动者,熬油点灯这种活他来不了。高尔顿信了,短暂的失落了几天,立志成为一个非洲探险家。他利用自己的绘图天赋,在南非的达马拉兰地区混得风生水起,回英国之后出了本游记,成了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会员。年,他的表弟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高尔顿把这本书视若珍宝,看完之后精神崩溃了三年,几乎足不出户,也不和人交流。他在自传里说,“这本书标志着我的智力发展到新纪元”。从震惊里走出来之后,他提出了优生学。简单说就是,他认为优秀的基因是可以遗传的,优胜劣汰才是人类传宗接代的准则。成功人士应该多多繁育后代,至于残疾、精神病患者、社会底层的人不应该生孩子。为此,他专门画了个钟形曲线来解释。曲线最左端是遗传最差劲的人,包括罪犯、潜在罪犯、流浪汉以及他们的同伙。遗传稍好的人处于中端位置,他们是偶有收入但生活贫困的人,存在酗酒、懒惰等一系列问题。曲线中段凸起的部分,属于令人尊敬的劳动阶层人士。最后,曲线最右端的是处于社会阶层最高端的国家智者。有了理论,实操也得跟上。高尔顿需要一种检测方法,能快速判断出那些适合生育的青壮年和在校学生。年,《物种起源》出版六年后,高尔顿发明了一种考试——智力测验,让“人类高质量男女”通过这种方法结婚,造福社会。但是接受测试的人很少,不少人压根不知道他的理论。年,英国伦敦召开的国际健康博览会给了高尔顿抛头露面的机会。他在里边搞了个摊位,挂了个写着“人体测量实验室”的牌子。这勉强可以算初代智力测试,不过不是答题的形式,而是一系列动手测试。比如把一个圆筒轮流放在测试者两只耳朵上,高尔顿在另一头敲击硬币,测试对方的听力敏不敏感。这种新奇的玩法吸引了很多人,不一会就把高尔顿的摊位围得水泄不通。高尔顿觉得,越有天赋的人,神经反应越快,鉴别天才和非天才,测试对方的体能、反应时间、感知敏锐度就行。而且,他一直都觉得男的比女的聪明,加上女性的头围一般比男的小,所以他觉得头大的人聪明,即使他长了个小头,也依然这么坚定的认为。到这里,智商测试还没发展成我们熟悉的样子,更像是高尔顿在推倒自己的结论。即使是他快死的前几年,还在宣传优生学,翻来覆去就两点:1.让能建功立业的人生小孩。2.阻止平庸和能力低下的人生小孩。如果放在现在,高尔顿能被揍到妈都不认得,但当时有不少人真信了他的邪。当时高尔顿有个死忠粉,叫詹姆斯·卡特尔,是莱比锡大学的博士。在卡特尔事业起步时,许多科学家还把心理学看作一门辅修学科,甚或是一门类似于颅相学的伪科学。卡特尔非常崇拜高尔顿和他的人体测量术,俩人在剑桥大学相遇,相见恨晚。等他回美国后,马上开始传播人体测量学。在19世纪80-90年代,各种家庭作坊式的智力测试实验室在欧美遍地开花,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各种心理实验室。法国人埃尔弗雷德·宾尼特这时候出现了。这哥们心理有点不正常,因为他爸小时候虐待他。为了“治疗”他害羞的毛病,强迫他摸尸体,给他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后来学医、学法都一无所成。没想到,心理学在这个时候救了他。宾尼特是个写文章的好手,观察能力也很强。他从俩女儿5岁起就开始观察她们的行为,发表了3篇研究文章,虽然当时没激起多大的水花,但是事后学界把这些论文当成儿童心理学的智力测试的奠基之作。宾尼特用高尔顿和卡特尔的测试来测自己的女儿,结果发现在敏锐度和动手能力上,小孩和成人难分伯仲,但是在语言描述上,小孩就不行了,没法准确的描述出一个东西是干啥用的。于是,宾尼特得出了一个结论,智力测试应该有儿童版和成人版,并且不应该只有动手能力,还应该
1
查看完整版本: 就因为考试不及格,40万人被做了绝育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