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年11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应用心理学硕士项目又一批硕士毕业生自信又从容地开始人生新的旅程。
“神仙岭修仙令”系列推文将为大家带来研究生的分享。本期,让我们一起看看应用心理学硕士项目的三位校友——龚倩雯、吴艺琛、曾晓玲的大学生活。
龚倩雯
届应用心理学硕士毕业生
学勤书院研究生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专业
现就职于宝安区精神卫生中心
修读应用心理学硕士项目的契机:
放弃北大保研机会的倩雯进入了互联网行业,工作强度非常大,然而成就感与意义感不强。自己仿佛总在“赶路”、闲不下来——她希望能为自我腾出“慢下来”的空间。于是,她决定离开鲜少个人时间的互联网行业。
偶然,她在校园BBS上发起了与陌生人一对一的聊天活动:20多位陌生人响应,他们会与倩雯聊自己的困惑、经历,甚至哲学——“两个真实的人的相遇,是很美好、很动人、很有力量的”、“在(互联网行业)感受不到自我存在的几年,(这)让我终于感受到‘活着’的状态”,“每次聊完都很亢奋很激动”、“感觉找到了意义”,倩雯如是说。于是,她决定了心理咨询师的方向,着手准备研究生申请。
而港中大(深圳)应用心理学两年学制的硕士项目,让跨专业的她有更多时间去深耕专业、探索自己;而一线城市深圳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师资、国际化的的教学模式、奖学金申请,以及有出国交换的机会等等优势,让倩雯最终选择了港中大(深圳)。
在港中大(深圳)两年的自我探索:
研究生期间,倩雯与搭档一起创立了“真我心理”工作室,产出心理学相关的内容。她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工作室的实践上。在吸引了一定流量和丰富了产品之后,她们也推出了轻量级的课程和心理咨询服务。虽然后来由于发展方向的分歧,倩雯离开了工作室,但这段主动探索心理学领域、设计后端产品和对接运营的经历,也让她更加确认自己想做“更有长期收益”和“能为人们带来力量”的事。
研一的第二学期,倩雯尝试了中学心理老师的实习。“不抗拒(做老师),但也不像有些同学对教课有那么天然的兴趣。”这份实习让她认识到,真正要在中学当心理老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并非那么轻松,也存在各方面的限制。“身边许多同学都会去做心理老师,但我发现自己(做心理老师的)动力没有很足。“
在研一的暑假,倩雯参与了剑桥大学暑期项目。她在一篇小文中写道:“我选择来剑桥学习,其中一个出发点便是:我想要发现更广阔的世界,看见更多不一样的人,感受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同时,我想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我想要彻底摘下在熟悉环境里的面具,真实地面对我自己。”那两个月,她沉浸式地体验了英国的文化和学术氛围,也让她对自我有了更深入的探索和了解。
倩雯的硕士毕业项目导师是Prof.KohJessie,一位以严谨、认真、高要求著称的导师。她叹服于Jessie对学术的热情,“Jessie下班后吃完晚饭,还会回到办公室兴致勃勃地读文献,”倩雯笑说,“虽然质性研究的采访很有趣,但我个人确实对漫长的实验和研究没有这样的兴趣。”高自由度的选题让她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依恋关系的研究,导师也会根据研究进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而与教授们课后的交流,也让倩雯很有收获,“和老师们像朋友一样,交流也不限于课本和心理学本身,我们探讨的领域很广,比如正念啊、佛学啊,这些对我的影响现在依然很大。”
港中大(深圳)给同学们提供了在校内学生健康辅导中心(SHCC,StudentHealthandCounsellingCentre)的实习机会:“这个机会很难得,也很有收获。”倩雯作为实习心理咨询师需要面对学生来访者,“每个个案、每位来访者都会激励我去主动学习更多关于心理咨询的知识,总会感到自己有进步空间”,而倾听共情、助人自助的咨询过程也让她“非常有满足感和成就感”。此外,实习心理咨询师需接受校内学生健康辅导中心专业心理咨询师的督导;倩雯说,和督导老师及同学们一同讨论案例,是非常愉快的体验,“实践的经历真的很不一样,也很宝贵”。这难得的咨询师实习经历,使倩雯坚定地走上职业心理咨询师的发展道路。
倩雯说,回想起硕士时期最有感触的时光,映入脑海中的是与三两好友在校园里散步、放松自在地谈天说地、畅想未来的画面。“快一年没有线下聚会了”,倩雯惋惜地说,“这在校园里或司空见惯,但工作中并不常见。读研的两年能认识这么好的朋友,是意外的收获吧!”
上下滑动浏览更多
关于倩雯学姐为何选择宝安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
倩雯的关键词是“安静,内敛,放慢脚步,温柔而有力量。"她也希望向理想中的自己靠拢:“人格独立、精神世界丰富,成熟但保有孩子气”。
宝安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岗位的工作内容包括心理咨询、管理性的行*工作、把控心理热线的服务质量、进行督导、和居民科普等,也会接受心理学相关的培训。
选择这个岗位是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1.待遇良好2.能够积累专业经验3.个人时间相对充裕。倩雯说,虽然这并非最好的选择,但是是目前能够满足主要需求的选择,“要自知,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舍弃自己不想要的,才能够获得‘选择的自由’。”
给学弟学妹们的祝福:
“活在每一个当下;自知、自信、自如、自在。”
吴艺琛
届应用心理学硕士毕业生
祥波书院研究生
本科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心理学研究型硕士学位(第二硕士)
修读应用心理学硕士项目的契机:
在本科期间读了一些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有出国留学学习心理学的打算。而师资力量雄厚、国际化教学的港中大(深圳),既是出国攻读第二硕士学位以及博士学位跳板,也是锻炼人的平台。虽然没有很深的专业知识积累,但他的学术热情和勤勉刻苦让他在港中大(深圳)应用心理学专业夏令营拿到了conditionaloffer,之后顺利进入应用心理学硕士项目。
在港中大(深圳)两年的自我探索:
两年的硕士项目让艺琛足以兼顾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科研项目的探索,也让他更加了解自己的学术兴趣和科研热情所在。
研究生的两年,艺琛不仅要适应新专业全英文授课的学习模式,也面对着课程容量和学习强度都很大的挑战:“当时赶ddl,一直从晚上写到太阳出来哈哈”,“当然会有压力,但是也真的非常充实”。因为本科专业和心理学完全无关,身边的同学都非常优秀,“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就会有很大的动力去主动学习、提升自己。”高强度的学习下,是自我的快速成长:“毕业之后会发现,不仅掌握了与绩点直接挂钩的专业知识,或是提升英语写作与演讲水平,这两年也锻炼了许多能力,比如与人沟通、科研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走出港中大(深圳),我可以有底气地说,自己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
由于较早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艺琛没有尝试太多实习;但担任心理学感觉与直觉课程助理(TeachingAssistant)的经历,也让他收获颇丰:“其实我们也相当于在和同学们一同学习这门课程”,他自己钻研完了整本课本,“学到了很多专业相关的新知识”;回答同学们的疑问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而批改同学们的作业和试卷,在他看来也十分有趣,“会看见不同同学们回答问题的不同思维方式,蛮拓宽思路的。”
艺琛对校园里师生平等、友好交流的氛围特别印象深刻:他修读了王晓田教授的LearningandCognition课程,因为对课程内容非常感兴趣,他常会在课后与老师探讨,“王教授的知识储备非常丰富,每次都非常耐心地解答我的疑问,而且回答地很全面。”还有统计学老师清晰的逻辑、教育心理学老师的严谨态度,都让他受益匪浅。
艺琛研究生毕业项目导师是林志成教授。“林老师会给出非常清晰明确的指导。虽然之前没有开展心理学科研的经验,但在林老师的帮助下,我一直都很明确研究的每一步该做什么。”他也提到了开展实验、收集数据时,与许多同学打交道的经历:“本科时候工科专业的实验都是一个人默默地面对化学材料,而心理学实验会和人互动,蛮有意思的。”
在港中大(深圳)的两年,除去学术领域的探索之外,爱运动的艺琛最喜欢校园内的是完善的健身设施、球场和游泳池。他和舍友的关系十分融洽,“经常一起打球”。他很享受教学楼、健身房、宿舍、食堂四点一线的规律生活,“学校有这么好的配套运动设施,真的很不错”。
上下滑动浏览更多
关于艺琛学长为何选择格拉斯哥大学研究型硕士学位:
现在在英国攻读第二个硕士学位的艺琛,对自己的期待是能脚踏实地地提升科研能力,他希望三年后的自己可以找到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领域,也能有在该领域独立开展研究的领域。
当时艺琛也收到了爱丁堡大学的offer,但由于格拉斯哥大学的项目是研究型硕士项目,能够集中精力在科研领域,他选择了后者。而就在英国上学的这一个月来看,他认为英国和港中大(深圳)的教学模式没有太大出入:“学习方面适应的还不错,就是好想念国内的美食啊!”他笑着感叹道。
给学弟学妹们的祝福:
“压力大的时候,其实也在快速成长。希望大家都能少些焦虑,别忘记享受生活!”
曾晓玲
届应用心理学硕士毕业生
逸夫书院研究生
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
现就职于中南大学心理中心
修读应用心理学硕士项目的契机:
申请港中大(深圳)应用心理学硕士项目时,晓玲被港中大(深圳)的国际化教学模式和师资所吸引,也同时申请到了奖学金;综合多方面的考虑,她来到深圳,开启了两年的校园时光。
晓玲说,港中大(深圳)是她“梦想中大学的样子”:全新的国际化教学模式;更大的平台和资源;遇见了许多十分优秀的朋友;师生氛围平等,老师如朋友一半亲切“很治愈我之前面对前辈和上级的不自然”;教授们知识渊博,课堂内容在最新的领域前沿;校园氛围纯粹,非常包容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管理较为自由且扁平化;邮件系统的高效;对心理咨询接受度高等等,晓玲列举了许许多多她喜爱港中大(深圳)的地方——“我可以说好多好多我们学校的好!”
在港中大(深圳)两年的自我探索:
在港中大(深圳)的这两年,晓玲尽情投入、收获许多:“没有遗憾,每一分钟都很有意义。”
本科期间,晓玲做心理学实验被试的经验很多,大二大三也进入课题组开展研究,但那时科研的自主性和参与度并不太高。直到研究生才“感觉自己的科研热情被导师点燃了”——来自欧洲的导师Prof.Giovanni非常负责,对学术研究有种纯粹的热爱,同时也非常关切组员们的研究方向,根据每位同学的兴趣共同讨论课题。导师对专业领域也涉猎甚广、了解颇深,在研究设计、论文撰写各个方面,都给予了充足的支持,又给她很大的个人自主性,“非常有成就感,感觉真正在做自己的研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她中途不得不更换毕业项目选题、学习新的统计方法:毕业在即、压力剧增,但晓玲回顾那段忙碌而充实的时光,“虽然那时也挺焦虑的,但也真的很有收获。”
晓玲在校担任过教学助理(TeachingAssistant),不仅有经济回报,而且了解到了老师们备课的流程,更是作为教师角色的一次挑战和锻炼。兼顾课程、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她非常忙碌,但这也推动着她的进步,“虽然压力大,但学到的东西很扎实,各方面的能力也都在提升。”研一暑假,她回到高中母校做心理老师的实习工作,授课任务很重,“一周有13、14节课,”但她仍能乐在其中。
晓玲特别谈到在港中大(深圳)校内学生健康辅导中心(SHCC)的实习,“是一段很开心、很有收获的体验”:两周一次的督导,SHCC的心理咨询师会复盘个案、指导实习的同学,“中心的咨询师都非常专业,而且很负责”;和身边优秀的同学一同讨论案例的日子,也让晓玲十分怀念,“感觉现在工作上遇到个案,反倒没有以前在学校里那么有精力去钻研了。”而晓玲自己也非常认真和投入地对待每一次结束咨询,她都会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去详细记录个案情况,并回顾作为咨询师的自己面对来访者时的感受和回应。
除去专业领域,晓玲也很享受她的大学生活:她和一群伙伴在新生晚会上表演开场舞、跟随汉仪社去大鹏古城采风,也经常和朋友去学校里的恒温泳池游泳。还有与学院老师的午餐会,“虽然大家都不熟悉,但破冰活动让氛围慢慢就温暖起来了。”她说,自己很喜欢尝试新事物,而港中大(深圳)也带给了她许多机会去体验。
上下滑动浏览更多
关于晓玲学姐为何选择中南大学心理中心专职教师岗位:
晓玲的关键词是温润、认真、努力。
心理中心专职教师与其他科目的教师岗位在晋升路径上相差不大,但工作内容上却有很大不同:除去心理咨询外,晓玲还会负责行*管理,也同时带领学生心理社团、管理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