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人格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意义在于:
第一、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都存在着特定的心理危机。
第二、人格发展任务完成的成功或者不成功,会形成人格发展的两个极端,成功的一端形成积极的品质;不成功的一端形成消极的品质,出现发展的“危机”。
第三、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积极品质,避免消极的品质。
第四、现代人一切心理问题,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甚至失调所致。
02具体表述第一阶段
婴儿期(0~1.5岁)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在这个阶段,婴儿对所处的世界一直处于十分不确定的状态,非常希望照顾者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如果这个阶段的需求被满足,就会产生不信任、猜疑和焦虑。这时,婴儿除了生理需要,还有情感上的需要。父母需要多给婴儿做一些抚触,多一些身体接触、眼神交流、声音交流等来表达对婴儿的爱意。
如果成功解决了本阶段的发展危机,儿童的人格中便形成了希望的品质,这种儿童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容易成为易于信赖和满足的人。如果不能成功解决,儿童的人格中便形成了恐惧的特质,这种儿童胆小懦弱,易成为不信任他人、苛刻无度的人。
第二阶段:
儿童早期(1.5~3岁)
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本阶段的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渴望自主并试图自己做一些事情。这时,父母要允许儿童自由地探索,给予适当的关怀和保护。如果父母对儿童一味的严厉要求和限制,会使得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本阶段危机的成功解决,将会在儿童的人格中形成意志品质。要是孩子在越来越独立自主的过程中得到了足够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能力就更有信心和安全感。如果不能成功解决危机,则形成自我怀疑的人格特征。
第三阶段:
学前期或游戏期(3~6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
本阶段儿童既要保持对活动的热情,要控制那些会造成危害或可能被禁止的活动。成年人应该是监督而不是干涉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过多的干涉可能会造成儿童缺乏尝试和主动性的性格。
在本阶段中,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他们便会发展较多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获得“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如果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表现受到成人的嘲笑和挖苦,他们就会产生罪疚感,丧失自信心。
第四阶段
学龄期(6~12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
在本阶段中,儿童进入小学,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儿童一方面努力追求着自身的完善,促生了勤奋感;另一方面,儿童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种害怕失败的自卑感。因此,勤奋感对自卑感便构成了发展危机。
学业的成功、家长和教师的认可、同伴的接纳都可以使儿童产生勤奋感。勤奋感占优势的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能体验到“灵巧和智慧在完成任务时的自如运用”,即能力的实现。如果儿童的表现不能合乎家长和教师的期望、本身不被同伴接纳就会对自己感到失望,体验到自卑感或无能感。
第五阶段
青春期(12~18岁)
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
此时,青少年因为生理的急剧变化,以及新的社会冲突和要求,而变得困扰和混乱。个体开始开始考虑“我是谁”这一问题,体验着角色统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这里的角色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他包括有关自我的能力、信念、性格等一贯经验和概念。如果个体在这个时期把这些方面很好的整合起来,他所想的和所做的与他的角色概念相符合,个体便获得了较好的角色同一性。随着自我同一性形成了“忠诚”的品质。
第六阶段
成年早期(18~25岁)
亲密与隔离
本阶段发生在18岁-40岁之间的青年期。这个阶段的主要冲突是发生在亲密关系上的。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在亲密关系中分享自己,探索与原生家庭之外的人建立长期稳定有承诺的关系。如果这个阶段发展顺利,则会进入一段幸福的关系。关系中包含着承诺、安全感和互相关怀。
躲避亲密关系、避免作出承诺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孤立和自我隔离,有时会导致抑郁。这个阶段的成功会带来爱的美德。
第七阶段
成年中期(25~65岁)
成就与停滞
在本阶段中,个体已经建立家庭,他们的兴趣开始扩展到下一代;而且他们也非常关心各自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状态。在埃里克森看来,他们进入了繁殖对停滞的时期。此时,相应的发展任务便是: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这里的“繁殖”是一个意义相当广泛的词,不仅指生儿育女,关怀、照料下一代,而且还指创造新事物和产生新思想。埃里克森更侧重于后者。有的人即使没有孩子,但是他们在其专业领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最终有所作为,亦能获得繁殖感。
第八阶段
成年晚期(65岁以后)
自我完整性与绝望
这是人生的最后阶段,发展危机是自我整合对失望,发展任务为: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随着时光流逝,老年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离开了工作岗位,社会角色的转变,收入减少,亲友、配偶的相继离去……因此,老年人需要作出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重大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这个阶段的成功将带来智慧的美德,智慧可以使人以一种封闭的态度完整地回顾这一生,便可毫无畏惧地接受死亡的到来。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
因此,家长朋友们可以按照上述理论进行分龄教育,即按照孩子不同年龄段,提前储备好教育方案,列教育清单,并且创造家庭教育的环境,选择家庭教育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提前教育。
END
FOCUSONUS点击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