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读书笔记埃里克森的基本理论自我心理
TUhjnbcbe - 2022/5/3 17:27:00

一、其人其事

埃里克森,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预科(相当于高中)毕业于蒙台梭利学校,接受安娜.弗洛伊德儿童精神分析的训练,成为一名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认为精神分析家不必攻读医科专业),曾任匹滋堡大学及哈佛大学的医学院教授。年出版名著《童年期与社会》,将社会文化因素与人类自我功能相互匹配,创立了“自我心理学”。

1.精神分析=\医科专业,当机器可以探测大脑电波的变化,并将其变化与人类精神的变化划上等号时,精神分析是否也成为医科专业的一部分?模拟大脑电波的人工智能大脑是否也成为一种可能?

2.对精神的分析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经验的科学?对现象、经验加以分析,抽取并概括出一种理论。埃里克森的理论显然并没有经过科学的实证,但我们又不得不同意他所说的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我们心理发展的规律,至少部分是如此。那么,是否可以说中医所走的就是这一路线?如果说中医是玄学,那是否也可以说心理学某些程度上也是玄学?

3.学历不代表学力,尤其是在人文学科领域,在没有可见性探测仪器之前,心理学的研究手段更多是属于人文学科领域的。而在与技术密切挂钩的学科领域中,想来学历和学力的关系还是更为密切一些。与精确的自然科学领域相比,人文科学则多了一些突破学历的浪漫的模糊的空间,可供无学历者加以发挥,甚至可以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无学历者较之接受正规教育的学历者,反而有更大的突破的可能。如,埃里克森?!

4.埃里克森所提出的“自我”,是否可以理解为个人与社会碰撞之后产生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和后果?

二、理论来源

埃里克森的理论建立在他精神分析的工作之上,他所面对的病人决定了他的理论研究的方向。

病人问题从怎么做到是什么的变化,是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过去,生产力低下,多数人都处于生存线上,成为什么人或是自己是什么人,不是他们所能选择的。他们所能做的就是想尽办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当生存已不再是问题,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也有更多的空间,来选择如何生活得更好,选择成为什么人,或认定是自己是什么人。人们的心理问题自然从“怎么做”转到“是什么”上来。埃里克森所面对的病人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对他来说,治疗的关键是如何增强病人的自我认同(同一性),使其能达到处理生活问题的程度。

在此基础上,埃里克森提出,健康的人的自我是以在八个发展阶段中每个危机都能得到积极的解决而形成的八种美德(希望、意志、目的、能力、忠诚、爱、关心和智慧)为特征的。没有获得这些美德的人,他们的自我就会比健康人的自我更脆弱。

精神治疗的目的是促进未曾得到的美德的形成,而治疗者促进病人美德形成的方式是帮助提供形成这些美德的各种条件。出于这一治疗的需要,埃里克森必然要认定,每一危机解决的结果是可以消除的,即一个在离开第一个发展阶段时未形成基本信任的人是可以在以后获得,而已获得这一美德的人也会丧失它。而事实是在以后获得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当然不是没有。例如《都挺好》中*所扮演的大姐,小时从父母亲那里未获得的基本信任感,在长大后从信任并默默体贴她的男友那里获得了。

从这个层面来看,埃里克森的八阶段其实是一种理想的设定,大多数人都是难以达到的。但这并不妨碍人的生活,只要危机不爆发,甚至自己都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埃里克森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强调“作为危机积极解决的结果所形成的各种美德都是自我的功能”,美德对人生的价值具有某些影响,但很少影响人的生存,换而言之,没有美德的个人仍能生存,只是这个人能够满足生物(本我)的需要,但他可能不及那些有美德的人那样灵活、乐观,或者说没有那么幸福。

三、理论依据

埃里克森将生命由出生到死亡,根据人类自我功能的发展,分成八个阶段。他认为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生物基础决定了阶段产生的时间,因为成熟过程决定了可能获得各种经验的时间。而危机是划分每个发展的特征。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得到积极的解决。

5.生物基础决定阶段产生的时间,危机是划分每个发展的特征。埃里克斯所说的“危机”,虽是以自我的功能的角度加以命名的,但从这里来看,是否可将“危机”理解为“个体成长需求与社会供给之间的矛盾冲突”?1周岁以内的个体,处于无力的全依赖阶段,生活中需要他人全心全意的照顾,心理上需要爱与稳定,当这种需求得到供给,便拥有了希望的美德,渡过了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的危机。而得不到供给,则这一危机在个体身上会以潜伏的方式一直存在,不影响生活,但一旦遇到触发物,便会爆发出来,产生精神问题。由此,可进一步分析埃里克斯理论的来处与去处。理论的前提:人是社会的人。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和社会联系在了一起。人的自我功能(心理)的发展是与适应社会的需求关联在一起的。从这个层面来说,社会对处于不同生理时期的人的正当合理的需求,才可能成为危机产生并得以顺利解决的决定因素。换而言之,埃里克森的理论是建立在他对社会对处于不同生理时期的人的正当合理的需求的观察之上的。这也是罗森批判埃里克森理论的说教口吻的原因之所在。在他的理论中,能够在相应的生理时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美德,便是以积极的方式解决了危机的。也因此,个人不同成长阶段与社会对人不同阶段的要求在生理与心理上的“同一性”成为埃里克森理论中最为关键,也最为重要的概念。同一,则自我得到加强,顺应能力提高,获得美德;不同一,则自我被削弱,阻碍顺应,步向美德的反面。理论的路径:人的心理发展遵循与人的生理发展一样的渐成原理。按照资料中提供的(,第92页)的表述,“有机体的生长从子宫内就获得了的渐成原理,即任何生物都有一个大体的生长方案,这一方案决定了机体的各部分的生长,各部分都各有其优势获得生长,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社会对处于不同生理时期的人提出了不同的心理需求,当人的心理与其同步时,就获得了相应的美德,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下一阶段的发展;而不同步时,则会产生消极的后果,并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发展。启示:挖掘理论背后的逻辑,方能理解其实质。四、核心概念:同一性同一性是个复杂的概念,埃里克森在各个方面使用这一概念。1.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危机阶段——12~20岁左右,寻找同一性时期(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思考全部积累起来的有关他们自己及社会的知识,最后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一旦这样做,就获得了一种同一性,长大成人了。同一性:生活策略与自我同一,与社会同一,即所致力于的生活策略与自我的认知不矛盾,与社会的基本需求不矛盾,或者说,同一性危机解决好的人,其形成的生活策略将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保留个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的价值。2.同一性贯穿于个人自我成长的所有阶段。同一性:既指向外部,也指向内部;既指向个人,又指向社会;既指向欲望,又指向能力;既指向他人的评价,又指向自我的感觉……3.同一性危机的消极解决后果——角色混乱与消极同一性。角色混乱以不能选择生活角色为特征,消极同一性是告诫不要学习不良行为,导致儿童不自觉地向着不良行为靠近。4.“如果儿童感到环境试图对允许他把下一阶段整合在他个人的自我同一性内的所有表现形式进行彻底地剥夺,那么,儿童就会以野兽突然被迫捍卫其生命般地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进行抵抗”

这句话是否可以像左图那样去理解?

如果可以,是否代表自我同一性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是否可以这样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寻找和保持同一性的过程?

如果可以,那么,治疗者所要做的就是帮被治疗者找到旧的自我同一性,并提供新的自我同一性相应的环境,帮他完成顺应整合的过程。这是不是解释了埃里克森所说的“治疗者促进病人美德形成的方式是帮助提供形成这些美德的各种条件”?

左侧的图式让我想起皮亚杰认识论中的“顺应”与“同化”的概念。

5.用同一性描述早期经验的整合为个人今后担负的主要角色的现象。这里的“同一性”是指向一个人的自我定位,是“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依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这种自我定位,将自己所依赖的人的期待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五、教育启示基本信任——爱与惯常——安全感——稳自主主动——规范与鼓励——自由感——稳中求变勤奋积极——技能与鼓励——自信心——变在提供安全感(团体归属感)的同时,给学生以自由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得到自信心(“我能学好”)。南昌洪中杨翠云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书笔记埃里克森的基本理论自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