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要解决人生的问题,就要研究哲学。哲学的定义是什么呢?哲学应该是精神层面的,是建筑在思考之上的认知,认知自己,认知社会,认知历史,认知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是我的理解。
我们来看看科学的定义是如何解释哲学的。哲学(英文:Philosophy,希腊语:Φιλοσοφ?α)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的问题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等普遍基本问题的总体认识,方法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
哲学家们对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定义一直存有争议,这争议随着历史而不断地扩张,且根据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问题兴趣而改变着。一般认同哲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套主张、命题或理论。哲学的研究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寻求能做出经过审视的假设且不跳脱信念或者只是纯粹的类推。不同的哲学家对推理的本质有不同的想法。
外国哲学家对哲学的理解与定义
1、罗素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2、柏拉图
柏拉图指出:“thauma”(惊奇)是哲学家的标志,它是哲学的开端。柏拉图满蕴深意地说:“iris”(彩虹,虹之女神,宙斯的信使)是“thauma”(惊奇)之女,并无误溯其血统。“iris”(彩虹)向人传达神的旨意与福音,哲学是由惊奇而发生。在其注目之下,万物脱去了种种俗世的遮蔽,而将本真展现出来。由此,它把自己展现为一种真正解放性的力量。
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例如关于月相的变化,关于太阳和星辰的变化,以及关于万物的生成。一个感到困惑和惊奇的人,便自觉其无知。
4、黑格尔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哲学以绝对为对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黑格尔《小逻辑》。
5、诺瓦利斯
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关于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活动的本质原就是精神还乡,凡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哲学。
6、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这样谈论哲学:如果把科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中国哲学家对哲学的理解与定义
1、冯友兰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中外哲学的产生皆起源于疑问。
2、胡适
胡适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指出:“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我今天要讲的读书体会,是胡适的《中国哲学史》。
蔡元培在给胡适这本书作序时讲到:适之先生生于世传“汉学”的绩溪胡氏,又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兼治文学哲学,于西洋哲学史很有心得。我只盼望适之先生努力进行,由上古而中古,而近世,编成一部完全的《中国哲学史》,把我们三千年来一半断烂、一半庞杂的哲学界,理出一个头绪来。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述古代哲学,中卷述中古哲学,下卷述近世哲学。
可是,我们读到的只有第一卷,也就是古代哲学,此书的中、下卷未出。
胡适在导言里对哲学下了一个定义,这个定义在前面我已经叙述了。
又讲了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的位置。世界上的哲学大概可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又分印度、中国两系。西支也分希腊、犹太两系。这四系都可算作独立发生的。到了汉以后,犹太系加入希腊系,成为欧洲中古的哲学。印度系加入中国系,成了中国中古的哲学。到了近代,印度系的势力渐衰,儒家复起,遂产生了中国近世的哲学,历宋元明清,直到于今。欧洲的思想,渐渐脱离了犹太系的势力,遂产生欧洲的近世哲学。
中国哲学史可分为三个时代。
自老子至韩非,为古代哲学。这个时代,又名“诸子哲学”。
自汉至北宋,为中世哲学。这个时代,又可分为两个时期。自汉至晋,为中世第一时期。这一时期的学派,无论如何不同,都还以古代诸子的哲学作起点的。《淮南子》是折衷中古代各家的;董仲舒是儒家的一支;王充的天论得力于道家;魏晋的老庄之学,更不用说。自东晋以后,直到北宋,这几百年是中世第二时期。是印度哲学在中国最盛的时代。印度的经典,次第输入中国,印度的宇宙观、人生观、知识论、宗教哲学,都能于诸子哲学之外,别开生面,别放光彩。故这个时期的哲学,完全以印度系为主体。此时第一流的中国思想家,如玄奘、宗密、窥基,多用全副精力,发挥印度哲学。那时的中国系的学者,如王通、韩愈诸人,是第二流以下的人物。
第三阶段是近世哲学。唐以后,印度哲学已渐渐成为中国思想文明的一部分。印度哲学在中国,到了消化的时代,于中国固有的思想结合,所发生的新质料,便是中国近世的哲学。明代以后,中国近世哲学完全成立。佛家已衰,儒家成为一尊。清初的汉学家,嫌宋儒用主观的见解,来解古代经典,有“望文生义”流弊,故汉学的方法,只是用古训、古音、古本等客观的根据,来求经典的原意。到了最近世,从前作经学附属品的诸子学,竟成专门学。清代可称为古学昌明的时代。自从有了那些汉学家考据、校勘、训诂的工夫,那些经书子书,方才勉强可以读得。中国到了这个古学昌明的时代,不但有古书可读,又恰当西洋学术思想输入的时代。一方面是汉学家传给我们的古书,一方面是西洋的新旧学说。这两大潮流汇合以后,中国若不能产生一种中国的新哲学,那就真是辜负了这个好机会了。
中国的新哲学到底有没有产生,没有看到表述。我们还是继续读能够读到的中国古代哲学吧。
下期再继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