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开始
读《论语》系列之一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绵延数千年、迄今为止没有中断的古文明,诸子百家、三教九流、经史子集,各类典籍浩如烟海,其中《论语》可说是经典中的经典。它奠定了中华民族集体人格的基础,是中国人文化生命的根。要了解中国文化,从《论语》开始是最佳门径。
《论语》的“论”有两种读法,一是第二声,编的意思,最广为接受;一是第四声,论道的意思,这里从众读第二声。《论语》全书20篇章,一万五千多字,一般把《论语》20篇分成上下两部分,上论、下论各10篇。《论语》是孔子去世后,弟子有子、曾子等编撰的孔门师生教学和弟子探讨的对话语录。因《论语》省去了时间、地点、情景甚至人物等上下文语境,看起来像一本金句汇编,不成体系。其实不然,每篇都条理井然,脉络一贯,而全书20篇的编排也是首尾呼应的。
第一篇《学而》是讲个人做学问的内在修养,第二篇《为*》则是讲学问的外用,如何施*。第三篇《八佾》讲文化精神,是把个人的内圣为学,外用为*,综合起来的文化精神。仁是孔子学问的中心,第四篇《里仁》就专讲核心要义“仁”。第五篇《公冶长》和第六篇《雍也》,是通过孔子师生的对话和讨论,来说明孔门的学问。这六篇连起来,是全部《论语》中孔门学问的纲要。
第七篇《述而》是对《学而》篇的注解,引申了学问之道。第八篇《泰伯》是对《为*》篇个人学问修养的引申注解。第九篇《子罕》,可以说是《公冶长》和《雍也》两篇内容的引申,是孔子有关学问、教育以及历史观念的进一步发挥。第十篇《乡*》是孔子日常生活的素描。
第十一篇《先进》和第十五篇《卫灵公》是对《学而》和《为*》的发挥。第十三篇《子路》,子路问从*的道理,是对《为*》篇的发挥。第十二篇《颜渊》和第十四篇《宪问》,都是对《里仁》篇的发挥。第十六篇《季氏》与《雍也》篇有互相呼应的关系。第十七篇《阳货》是《述而》篇的引申,所讲大都是孔子为人处世的重点,后世用来作为借鉴。
最后一篇《尧曰》比较特别,是上古历史资料。这一篇放在这里实际上是表示孔子的思想,是延续了中国上古的传统文化,就是从尧、舜这些圣王来的。篇末一段“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则是全书20篇的总结。
“命”是指自然规律,“礼”是指社会秩序,“信”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三者构成了学问的三个领域。从《学而》开始,整部《论语》都是在讲做人的学问,一步一个台阶,攀向做人的最高境界——君子。
篇后语:古往今来,不论持推崇与批判态度,可以说大部分知识分子都读过《论语》。在封建时代,更是学子必读书。古今中外《论语》研究专家不胜枚举,研究专著汗牛充栋,观点更是众说纷纭,有些还截然相反。《论语》属于思想性经典,学习目的在于形成自己的见解,提升自己的精神思想境界,探寻人生问题的答案。写读《论语》系列,只为传承文化,不做学术研究,大部分观点属自己学习后认同的,也有少部分个人心得感悟,无论雷同与不同,仅供参考。读其他思想文化类经典系列也属此类情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