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是孔子(公元前年9月28日―公元前年4月11日)诞辰纪念日,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让我们一起重读《论语》经典名言,重温先贤智慧。
孔子·名言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我们一起读《论语》名言,重温孔子教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大意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子曰:“三*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大意
孔子说:“一国*队,可以使他丧失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放弃主张。”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大意
孔子说:“看见有德才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大意
孔子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大意
孔子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大意
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大意
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大意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他为‘文’?”孔子说:“他聪明灵活,爱好学问,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
大意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
大意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
据《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
孔子是如何看待学习的?又是如何谈做人的?他的交友之道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的讲解。
孔子·学习
孔子对学习的定义是怎样的?
学而时习之
第一个“学”,古代的学,他学五经、六艺。五经是我们很熟悉的《诗经》、《书经》、《易经》加上《礼经》跟《乐经》。里边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社会生活的规范,以及音乐跟艺术这些,统统在内。六艺是六种基本的技能,礼乐射御书数,礼跟乐前面有过,那是理论,这边是操作实践,怎么样让它落实。射是射箭,御是驾马车,书是书写,数是计算。
所以孔子的学有具体的内容,五经、六艺,加上他个人对于当时许多事情的评论、观察,他的心得,所以这是他希望教给学生的。
我们接着要看第二个字“时”。这个字该怎么理解,我仔细研究,在《论语》这本书里面,“时”这个字出现十一次。它用的最多的是适当的时候,比如说你说话要找适当的时候,别人才不讨厌你说话。“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这个时非常重要,孔子吃东西,他还有一句“不时不食”,不是这个时候的蔬菜他不吃。因为它不一定健康。
所以“时”这个字在《论语》里面,最主要是当作适当的时候。那么第二个是当作季节,春夏秋冬四季,或者人的一生少之时,年轻的这个阶段。没有当做时常讲的。
我们再进一步看,“习”这个字,你可以把它当练习来说,你也可以把它当实践来说。但是实践包含练习在内,练习不见得包含实践。整个儒家的思想是偏重在身体力行方面的。所以你学的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候去加以实践,不是会觉得很高兴吗?
所以如果从这样的一个简单的研究,在一本《论语》里面,大家经常用的一些字词互相对照的话就发现,孔子说的是什么?你学的这种经典或是六艺,学的做人处事的道理,都要在适当的时候去实践。
“学而时习之”,熟读经典、掌握技能,并适时地进行实践,这是孔子对学习的基本定义。
孔子·做人
四种毛病要摈弃
孔子完全没有四种毛病,第一,他不会任意猜测,第二,他不会坚持己见,第三,他不会顽固拘泥,第四,他不会自我膨胀,就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四个词不简单。第一个不要任意猜测,人有理性,每一个人跟别人来往,有时候喜欢卖弄聪明,发生一件事大家猜一猜,背后有什么样的秘密,有什么复杂的情况,这个时候你很容易就是靠想象力没有什么根据,猜测的时候对某些人可能造成伤害,你也不管,等到真相大白,那也没办法,谁叫他有这个嫌疑。
第二个叫做你不要“必”,我一定要怎么样,坚持己见,好像人跟人意见不一样,你的意见胜过别人,就代表你比较聪明,比较有学问吗?不一定的。很多时候你只看到你要看的这一面,所以《老子》里面就一再强调:“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你不以自己所见为完整的真相,你才能够明,了解整体。你不要认为自己总是对的,你才能让真相凸显出来,像这种不管是什么学派,都需要有的修炼。
接着他说不要顽固拘泥,你不跟着时代去变通,认为我有这个主意就一定不改,事实上我们讲变通是来自于《易经》里面的《易传》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所以变通要变才能通。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原则,但这个原则要看你用在什么地方,真正的儒家他有一个词叫做守经达权,经代表长,代表原则,权代表变化,我守护原则,但是要能够变通。我们常常讲到孔子的智慧就在这里。
最后不要自我膨胀,你再怎样了不起,都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像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学者,他事实上最崇拜周公,因为周公制礼作乐,把夏朝商朝到周朝,这个时候礼乐集大成,粲然完备,所以周朝才会有这么长的发展,后来的问题是礼坏乐崩,所以孔子有一个理想,我们用四个字来说,孔子的理想,就是承礼启仁,我把古代的礼接过来,开启一个新的局面叫做承前启后,那个仁就是真诚。因为所谓的礼坏乐崩,就是因为大家表面上行礼如仪,照样演奏音乐,但是缺乏真诚的心,那只是要空洞的形式,非常虚伪。儒家反对虚伪的形式,它要求你重新找到力量,由内而发,真诚,这样就对了。
孔子·交友
孔子跟学生说怎么交朋友呢?
那孔子有没有直接跟学生们说,怎么交朋友呢?有两个地方。
你交朋友最好找到中行,中行就是我们所谓的中庸之道,言行适中,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中行是很难的,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你找不到中行这么完美的人做朋友,就要找狂者跟狷者,真正受过教育的人,首先一定是个狷者,叫做洁身自爱,有所不为。第二种是狂者,从消极不要去做没有水准的事,要到积极去做更高尚的事。
那孔子另一方面怎么谈到交朋友呢?他说很多人可以一起学习,“共学”,跟一个老师学习,“未可以适道”,未必能够一起走上人生的正路,接着,可以一起走向人生的路,但未必可以一起立身处世,也就是碰到重要的事情的时候,能不能站在正确的位置上坚持下去呢,不一定。好,有些人可以跟你站在一样的地方,坚持原则,但能不能一起商量呢?不一定。
所以分四种朋友,共学、适道、立与权。权这个字,我们说磅秤去权衡轻重,权代表商量,你能找到这种朋友是非常幸运的,他了解你的性格,知道你的优点、缺点,然后具体的状况他也知道,他可以给你适当的建议。
源自:中华诗文学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