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舍弃本是善知识的病痛虽说肉体上的病痛与精神上的痛苦,会给我们带来很不舒服的感受,却可以促使修行的进步,提高修行的境界,所以不要拒绝。如果身体健康、心情愉悦,那当然更好。但万一体弱多病、心烦意乱,就需要换一种心态来面对。现在很多富二代就是最好的例子,从一出生开始,就含着金钥匙,吃穿受用样样齐全,什么都不缺,任何事情都不需要自己去处理,可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长期依赖别人的伺候,长期习惯于物质的丰厚,会滋养出脆弱不堪的个性,继而丧失了承担的勇气。如果有一天遇到一点点意外与打击,就根本没有承受能力。常言道:苦难是一笔财富。痛苦可以让我们认清轮回的本质,从而生起出离之心。若从未经历任何痛苦,则很容易落入幸福的陷阱,井底之蛙般地沉迷在眼前的小幸福中,不知天高地厚,不问前程归途。现在有些人,别人劝他念阿弥陀佛,祈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们会不屑一顾:我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我现在就在极乐世界!但今天的幸福,并不一定能延续到明天。很多人在面临突如其来的病痛折磨与精神打击之后,才如梦初醒,彻底改头换面,再也没有过去那种目空一切的口气,乖乖地开始学佛、念佛了。所以,痛苦成了他们扭转人生轨道的最佳机遇。同时,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本来就有肉体的痛苦,如果精神再去抗拒,不但不能解决痛苦,反而会苦上加苦。若能以开放的心胸接纳痛苦,反而有助于减轻乃至化解痛苦,让我们的心智逐渐增强,在突破痛苦的过程中,修行境界也会慢慢提升。修行的境界越高,面对痛苦的能力越强。阿罗汉不会有精神上的痛苦,却会有肉体上的痛苦。刀、枪等武器可以对阿罗汉的身体构成伤害,阿罗汉也可以被杀死;在没有食物的时候,阿罗汉也会饿死;生病的时候,也会病死。所以,在无间罪当中,就有一条是杀死阿罗汉。而一地菩萨则连任何肉体上的痛苦都不会再有了,无论肉体还是精神,都完全不受任何影响。佛陀圆寂的时候,身边的弟子当中,只有阿难一个人痛苦万分,其他人都如如不动,甚至还在谈论“现在释迦牟尼佛应该进入了第四禅”,“现在应该进入灭定”等等。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圆寂这么大的事情,他们都不痛苦?这不是因为其他人不在乎释迦牟尼佛,而是他们已经断除了痛苦。只有阿难还没有证悟,所以会难过哭泣。虽说肉体上的痛苦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定力来应对,但要尝试学会接纳精神上的痛苦。当然,这是针对我们这种人而言的,高境界的修行人已经不需要这些方式了。不要舍弃本是法性鞭策的怨魔魔障、仇敌的袭击和阻碍,会变成修行的动力,让我们意识到修行的珍贵,从而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修行。如果一辈子都待在风调雨顺的温室里,反而会让我们变得弱不禁风。稍稍遇到一点挫折,不知反思己过,反而怨天尤人:我明明给佛烧了高香,为什么还会不顺利?为什么佛祖不保佑我?然后就开始抱怨他人、抱怨佛陀。其实,这不是佛不保佑我们。佛如果可以保佑大家不痛苦,可以保佑大家成佛,那六道轮回不会留下一个生命。无比慈悲的佛陀一定不会让我们流转轮回,一定会让我们解脱。但佛陀不是万能的,他不能改变众生的业力,当我们自己业力成熟的时候,佛也没有办法。佛唯一的办法,是事先教育我们:尊重因果,断恶行善,闻思修行,解脱成佛。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准确——“圣者惧因,凡夫畏果”。圣者非常害怕杀盗淫妄,因为他们知道杀盗淫妄一定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凡夫不愿意贫穷、饥渴、生病,却不害怕杀盗淫妄。既然种了罪业的种子,哪怕再畏惧,痛苦的果报也一定会成熟。所以,如果害怕贫穷,害怕生病,就不要造罪。但如《入行论》所云:“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凡夫的行为,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我们的所有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不要舍弃本是悉地的应运而生之事自然而然所得的财富源于前世的福报,让我们无需辛辛苦苦地打工、做生意,却能自然而然聚集很多钱财。有人认为,使用这些钱会折福报,其实也不是。如果是以不正当的手段赚得的钱,那一定会折福报。但自然而然所得的财产,则不需要拒绝。不要舍弃作为智慧道梯的方便道修行的方法很多,中观是以逻辑思维来证明空性,并长期串习;一般的密法,是依靠气脉明点的修法来证悟空性;大圆满则是修直断、顿超等修法来证悟空性。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不要拒绝,因为任何方法都能殊途同归,有异曲同工之妙。佛陀也讲过,就像牛车、马车、羊车行走的速度各不相同一样,八万四千法门千差万别,学佛的方式各有千秋,修行的速度快慢各异,但目的地只有一个。虽然我们不一定要用所有的方法,但至少应该不排斥、不诽谤、不拒绝。不要舍弃本是悉地的应运而生之事自然而然所得的财富源于前世的福报,让我们无需辛辛苦苦地打工、做生意,却能自然而然聚集很多钱财。有人认为,使用这些钱会折福报,其实也不是。如果是以不正当的手段赚得的钱,那一定会折福报。但自然而然所得的财产,则不需要拒绝。不要舍弃能身体力行的一切法行因为我们是初学者,对我们来说,任何善事和功德,都非常重要。只要身体和语言能够担当和胜任,都不要拒绝。有了这些功德善法的力量,才能支撑我们走向解脱。无论是语言能够承受的念咒、念经、讲经说法等等,还是身体能够承受的磕头、修曼茶、当义工等等,都不要拒绝。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如果有了这样的心态,就随时随地能做很多善事。比如,看到公路上有一个垃圾,便以清净心或利他心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下雨的时候,发现有些小虫子、小蚂蚁快被淹死了,就赶快把他们移到安全的地方。这是每个人顺手都可以做到的功德,但我们很多时候却忽略了这些触手可及的功德,把自己的着眼点,放在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上面。试想,“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不从微不足道的善事做起,又怎能担负起普度众生的大业?所以,凡是对众生、对社会有利的事情,哪怕微乎其微,都不要拒绝。但发心的程度,也不要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比如,发心今年既要念完五十万金刚萨埵,又要念完一百万观音心咒,还有各种各样的功课;生病的人却要发愿磕若干长头等等,最后却无法完成,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的语言和身体承受不了。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才是理智的行为。不要舍弃尽微薄之力也利他的意乐虽然我们目前利他的能力非常微弱,却应该胸怀远大志向,不要妄自菲薄,不要总是说“我连自己都度不了,还度什么众生”等等。虽然我们的现状与发心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但只要有这个心,差距会越来越小。我们千万不要拒绝利益众生、让天下所有生命成佛的伟大发心。这种发心,是全世界无与伦比的思想。只要有了这样的发心,哪怕再难,也总有一天可以实现。当然,要实现这一远大理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了这个心,就能马到成功。
往期回顾
别把禅定修得像动物冬眠——人生十项不拒绝
有一种方法叫“以*攻*”——人生十项不拒绝
对别人,永远不能说长道短——人生十项远离
人生十项远离
物质过剩也是一种痛苦
不要让自己的依止成谜
对物质享受非常贪婪,就会失去自由
学佛时有些过程是无法跨越的
人生十大必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