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神奇虫药之虫白蜡
TUhjnbcbe - 2021/10/22 3:43:00

十余年来,国脉华医堂的中医药专家们潜力研究中华中医药精髓,开展挖掘整理、收集编撰民间祖传秘方,古方效方,名方验方,古法秘籍,在治疗“中医急症、疑难杂症、慢性重症,综合病症”四大症方面以及中医适宜技术等古方传承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申报中。

图为:国脉华医堂传承两百多年的部分古方古籍

于山河岁月沉淀千载的民间故事

流淌着中华民族最朴素的文化血液

她们如此古朴而生动

并将,经久不息

国脉华医大师们重用虫类药

治疗中医急症、疑难杂症、慢性重症、综合病症

临床经验丰富,见解独到

疗效卓著,堪称杰出大家

虫白蜡中药名。为介壳虫科昆虫白蜡虫的雄虫,群栖于木犀科植物白蜡树、女贞及女贞属其他种植物枝干上所分泌的白色蜡质,精制而成。8~9月间采蜡。清晨用刀将包有蜡质的树枝切下,名曰"蜡花",放入沸水锅中煮之,使蜡质熔化而浮于水面,冷后凝结成块。取出,再加水加热熔化,过滤后凝固即成。

关于虫白蜡的传说

历史悠久的峨眉虫白蜡(以下简称白蜡)起源于隋末唐初,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曾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及欧、美、东南亚市场,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

作为峨眉山珍稀特产的峨眉白蜡,它的起源还有一段与药王孙思邈有关的传奇故事。据峨眉山市白蜡重点产区之一的绥山镇炳灵村二组85岁高龄的老蜡农王文鼎老人口述,他年轻时就听前辈人说:峨眉白蜡的起源应归功于药王孙思邈。

隋末唐初,药王孙思邈于隋大业十四年(公元年)及唐武德9年(公元年)前后两次来峨眉山,住在清音阁后山的牛心寺。他常年不辞辛劳地进深山,攀悬崖、尝百草、访药农,同时采集各种草药炼制“太乙神精丹”。一日他在太峨寺后山上发现几棵树上结有很多果子,大小如豌豆,果子下方还吊有白色透明的水珠,尝之带有甜味,他想此果可能有药用价值。于是他每隔三五天就去看一次,后来当那些果果成熟后又发现树枝上密布着一层小虫,他摘下果果扳开果壳看见里面还有许多小虫,以他的经验认为那些小虫有雄有雌,可以繁殖后代,不久他又发现一些树枝上竟长出一层白霉(即蜡花),而且一天天长厚,他采下白霉尝后无*,认为如果把白霉提炼出来,一定大有用处。到秋收时他又发现原先的小虫变成蛾子飞了。在白霉上留下许多眼孔。随后他每年上山都注意观察,看到很多树上都吊有果子,而且果子下方都吊有水珠,几年观察,年年如是,这更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经过研究还发现那些白霉可治刀伤。白霉成熟后经过熬炼还可以做药,有止血生肌的功效。

随后他就动员峨眉山上的农民及时采集树上的白霉,同时教会大家如何提炼。又经过几年努力,把野生虫子变成人工培育,再将虫子放养而长成白霉,白霉经提炼成白蜡,这就是峨眉白蜡的起源。

后人又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白蜡虫培育和生产白蜡的经验,一直沿用至今。

当今峨眉白蜡已成为峨眉山极其珍贵的资源,年产数十吨,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以及外贸出口上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人们无不深情怀念峨眉白蜡的发现者、创造者孙思邈。

孙思邈曾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重要医著,书中记载药物余种、药方多个,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故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据《峨眉山志》记载,孙思邈两上峨眉山,历时10余载,他炼丹的遗址丹砂洞,又称药王洞,至今洞底洞口还有烟熏的痕迹,崖壁也呈碎裂状,早年有人还发现洞中有炼丹用的炉、罐、钵等工具。这些遗址遗物留存下来,给了后人许多宝贵的启迪。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在游览峨眉山药王洞时曾写诗怀念孙思邈:“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明代诗人朱子和在诗中也写道:“仙人剑去空青壑,丹鼎犹存铺彩虹”。这些诗歌极其生动地赞颂了药王孙思邈在峨眉山采药炼丹的不朽功绩。

岁月悠悠,多年过去了。如今当游人来到峨眉山药王洞,面对巍巍青山,洞穴犹存,无不深深怀念药王孙思邈当年历尽艰辛采药炼丹的动人故事,以及他发现蜡虫、发展白蜡生产的卓越贡献,他的医学著作和事迹定将流芳百世。

《神奇虫药故事》(摘要)

虫白蜡文献

性状:味甘,性温。归经:归肝;肺经。功能:止血生肌,敛疮。主治:用于创伤出血,疮口久溃不敛。

编后语:人类不能没有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提升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日后上学读书所带来的爆发力还要绵久和强大。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我们虫药的老先生们带你一起感受民间文化遗产,聆听中国民间故事。今天讲的是《神奇虫药故事》——虫白蜡。

1
查看完整版本: 神奇虫药之虫白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