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围头20万公斤鲍鱼滞销
被誉为“海峡第一村”的晋江金井围头村,沙滩好、海水清,渔业生产是村里的一项支柱产业。去年,仅渔业生产和近海养殖就创下3亿多元的产值,其中鲍鱼养殖产值超2亿元。
今年受疫情影响,围头的鲍鱼养殖产业遭遇危机。成品鲍鱼销路不畅,养殖户资金周转吃紧。对此,围头村全力开展生产自救,通过村书记直播带货,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危机仍未完全解除。
“天气越来越热,海里还有20万公斤鲍鱼,如果不赶紧卖出去,不但养殖成本继续增加,鲍鱼还可能死掉。”
近日,围头村干部与本报记者联系,希望通过本报向大家发出“鲍团”邀请,再掀一波围头鲍鱼销售热潮。
即日起,本报联合围头村推出“爱心助农——一起来围头‘鲍团’”特别行动,让我们一同携手,帮助鲍鱼养殖户打通销售通道。
金井围头20万公斤鲍鱼滞销
提鲍笼、冲污迹、放江蓠……昨日清晨,在围头村海上鲍鱼养殖基地,渔民们乘船穿梭其间忙碌着。
走进养殖基地——整齐划一的浮筏上,绑着一个个黑色的鲍鱼网箱。伸手,花了不小的力气从海里拉起一个网箱,里面趴着一个个肥硕的鲍鱼。
▲养殖工人手里拿着鲍鱼,盼早日卖出去
“春节前,鲍鱼价格一路走高,本想养大点再卖,没想到‘砸’在手上了。”阳光灿烂、风平浪静,今年39岁的养殖户吴剑彬却脸带愁容。
吴剑彬家有约1.5万公斤鲍鱼滞销。鲍鱼无法出笼,资金就无法回笼,养殖成本不断累加。“每个月工人工资、饵料支出需要数万元,还有海域租金、渔排维护费……”吴剑彬掰着手指头算,“新一批鲍鱼苗也要及时投放,这又是一笔开支。”
“往年春节,每天村里输出的鲍鱼有20多车60吨;今年来围头载鲍鱼的车子几乎没有了。”养殖户洪节约说,鲍鱼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养殖鲍鱼最害怕的就是每年夏季的持续高温,这会让鲍鱼存活率降低。
6月的晋江天气渐暖,海水升温。养殖户们都在焦急地等待,希望尽快卖掉剩余的成品鲍。
在围头村,从事鲍鱼养殖的村民有多户,0多名鲍鱼养殖从业者,年产鲍鱼量约万公斤。往年这个时候,海区鲍鱼线下发货量一般在万公斤上下,目前还有20万公斤左右的成鲍待出售。
围头村为鲍鱼“广开门路”
为了帮助养殖户解决销售难题,几个月来,围头村*支部想方设法、广开门路。
▲吃海带长大的鲍鱼“宝宝”
“一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围头渔业产业发展的短板,那就是销售渠道单一。”围头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水平认为,长期以来,围头的鲍鱼等海鲜多是依靠海鲜批发商上门收购的形式进行销售,合作社和养殖户几乎未涉足电商领域,既没有相应的物流、包装、冷链支持,也不熟悉线上经营方式。
如何破解疫情对渔产品销售带来的影响?
洪水平把焦点放在了年轻人最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