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上海市年科技节系列活动之“积极教育,幸福人生”科普论坛讲座顺利开展,本次讲座由上海市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紧扣社会期待和大众需求,为大众提供专业的心理科普服务,共有余人次在线上观看。
直播回顾
一、《现代人的幸福感和心理建设》吴增强教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幸福感是现代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度。吴增强教授从现代性人格特征的角度入手,介绍了健康的人格应该具备面对压力的勇气,通过提升幸福感,加强个体心理建设,让生命充盈蓬勃,从而让身心得以幸福。吴增强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三条路径:一是保持内心的和谐,学会自我调节和走出思维盲区,保持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扩展我们的心智视野,使我们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使我们更健康、更长寿。二是与人和谐相处,学会感恩,学会宽容与坦诚,学会欣赏与赞美。三是与环境和谐共处,追求身心合一、天人合一。可以通过旅游等方式,亲近大自然,远离喧嚣的都市,让人体吐故纳新、阴阳协调。二、《成长的特征与潜能发展引导》
李晓文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专职研究员
李晓文教授淋漓尽致地为大家介绍《成长的特征与潜能发展引导》,她指出支持个体发展的理想状态是,在成长每个阶段潜能能够得到锻炼和丰富化发展,这也是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她以正反案例的比较证明: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违背人的发展规律去提前透支孩子的学习能力,这样容易会适得其反。因此,引导扶助孩子发展需要教育智慧。认识不同年龄阶段的潜能特征,洞察和调动主体需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学会主动探索,从而实现潜能充分发展。李晓文教授也提出,在幼儿阶段,应该多培养孩子想象力,婴幼儿情绪氛围共鸣,举一反三让脑子更轻松,天性是发展真善美的动力。三、《轻叩幸福之门——积极心理剧之家长工作坊》
王琪老师
上海市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中心注册心理师、督导师
王琪老师通过分享丰富的案例,带来了《轻叩幸福之门——积极心理剧之家长工作坊》的主题讲座。一开始,王琪老师就提出了阿德勒的观点: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结合袁隆平院士身前一直感恩母亲对他一生带来的影响,强调了家长在幼儿心理中的重要作用。王琪老师从智慧家长、积极心理剧、家长成长心理剧等方面,分享了在多年研究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强调突出自我价值认知的重要性。婴幼儿生来也有“被认可”的需要,因此要做一个内心丰盈且心态积极的家长,要用正确的心态迎接小生命,为孩子成长之路种下幸福种子。王琪老师又从心理剧的角度,强调了在心理剧中可以在其营造的安全、宁静的氛围里,让参与者放松自己,打开心结。心理剧不去分析问题是什么,而是提供场域,让来访者自己探索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同时印证了这句话: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专家。四、《积极教育与健康成长》席居哲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上海市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
席教授强调积极教育应该从标本兼顾视角,为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提供重要理论视点和技术路径。健康成长是个人发展质量的关键特征,然而为数不少者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基于此,席教授分析了传统教育和积极教育的区别,传统教育强调补足式教育,而积极教育是培优式教育,帮助孩子培养创新思想,为了成功不怕错。那么,什么是积极教育?为何要积极教育?如何做积极教育?席教授从生活化案例让我们了解积极教育应该以爱为基础,对教育孩童有重要意义。要积极建构是温暖的、适应性的、持久性的人际关系,所有的都应建立在温暖的人际关系之上。希望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不要以爱为条件,以免引起关系“内卷”。席教授也将特鲁多的理念延展到教育,提出了为师之道:等待不是被动。只有等待,才是最主要的积极教育的素养和根基。为期一天的直播结束了,但专家们对积极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和带有哲理的金句却依然回荡在大家的脑海中。关于积极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还需要很长时间摸索。观众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参与度,还在评论中说“这次的科普讲座深入浅出,可以感受到积极教育的力量与魅力,希望以后可以多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而专委会将继续相应上海市科协号召,在积极心理科普工作上发挥更多优势。本次直播设置有回放,时间将会持续一个月,想要看回放的小伙伴们可以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