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流与中国文化:第二届“世说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赫兆丰主编
凤凰出版社年
前
言
年8月21日至23日,“魏晋风流与中国文化:第二届‘世说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成功举办。两个月后,南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学之都”的称号。南京也是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这两件表面看来并无关联的事情,实际上都与辉煌且富有特色的六朝文化息息相关。
时间倒回到71年前。年11月25日,时任南京大学文学院长、金陵大学兼任教授的胡小石先生,应中奥文化协会邀请,在金陵大学做了题为《南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的讲座。讲稿原刊《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九卷。这篇文章首次论述了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历史文化依据。在文章中,胡先生盛称:“南京在文学史上可谓诗国。尤以在六朝建都之数百年中,国势虽属偏安,而其人士之文学思想,多倾向自由方面,能打破传统之桎梏,而又富于创造能力,足称*金时代,其影响后世至巨”;“南京文学之最高发展,实为东晋以下南朝时期之诸代”。由此可见六朝之于南京城市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如果要在众多典籍中,推选一部最能反映六朝时期思想、*治、宗教、文学、艺术、士人人格气度的著作,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毫无疑问是最合适的。《世说新语》所收条目虽然主要是魏晋间事,但清谈尚玄的风气和事例,在南朝仍然史不绝书。正是这部书,为我们塑造了魏晋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至今仍然散发着六朝文化的韵味,对于任何一位研究中国文学文化特别是中古文学文化的人来说,这部名著都有不可抵挡的魅力。读这部书,我们仿佛回到魏晋的历史时空当中。魏晋士大夫的行事风格、思想、人生观,魏晋时代的*治、社会与文化特征,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世说新语》的条目大都短小精炼,语言隽永,很多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逸事,而且很多故事,就发生在南京。比如桓温“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生命感叹,比如南渡诸人“新亭对泣”的家国之念,比如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机敏回应,比如王羲之“坦腹东床”的潇洒气度……。
对《世说新语》的研究,最早以注释的形式出现。宋齐间人敬胤第一个给《世说》作注。其后梁代刘孝标注凭借极为丰富的资料,为我们展示了更为多元、鲜活的历史和文献图景。唐代以后,又涌现出许多模仿、增补、点评《世说新语》的著作,如《续世说新书》《大唐新语》《唐语林》《何氏语林》《世说新语补》《世说新语鼓吹》《女世说》等等,不可胜数。《世说新语》的影响还扩展到东亚,在朝鲜和日本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世说学”。因此,无论是从《世说新语》的内容价值,还是从它所带来的长久且深广的影响来看,这部书都称得上是一部中国文学经典,也是中国文化经典,在中国文学传统的建构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与国际传播中,占据着突出地位。
最早提出“世说学”一词的,是明代学者王世懋。明人顾懋宏在《世说补精华序》中说:“弇州王长公伯仲,特加删定,以续《新语》,次公敬美(即王世懋)尤嗜此书,至谓之‘世说学’。”诚然这里提到的“世说学”并不是现代学术意义上的概念,但正所谓“作者之心未必然,读者之心未必不然”,20世纪以来,随着有关《世说新语》的专题论文、系统性专著和重要注本、译本的相继问世,《世说新语》已隐隐呈现出继《文选》和《文心雕龙》之后,成为中古文学领域又一专门之学的势头。
年11月初,河南师范大学举办了“首届‘世说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年8月,第二届“世说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南京大学文学院主办。会议得到了众多海内外学者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美国、马来西亚等3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本论文集从50篇参会论文中精选19篇,内容涵盖中国古典文献、文学、历史、美学、接受学、书籍史、域外汉籍等多方面议题,视野开阔,研究方法多样,理路多元,较突出地呈现了中西学者有关“世说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