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年起开始设立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年度的申报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可点击此处查看年申报公告)其指导思想是始终遵循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切实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
笔者认为,“冷”和“绝”,其实就是一人、一饭、一水、一灯、一书、一板凳和一生固守!《公告》中的“濒危”一词是“绝”的前兆,所以“亟需抢救”。其中的“特色”意为“独特而又不失其色彩”,因而“有待加强”。
《公告》中特别提到“鼓励青年学者申报相关课题”。这其实是在鼓励青年学者有责任、有担当地既要坐好冷板凳(即无论外面的花花世界如何热情地拥抱奢华,“冷绝”学问的研究者依然乐此不疲地固守心中的价值观念),又要扛起学科建设的重任。一门学科的建设过程是长期艰苦奋斗的历程。年轻和坚持是学科建设“二轮车”的两个“轮子”!国家社科基金鼓励青年学者扛起一门“冷绝”学科建设的重任。
青年学者如何提高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的“中标率”呢?对于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虽然身处中国青年学者队伍中,在学术研究方面造诣微浅,在项目主持方面缺乏经验,但这并不影响笔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笔者以为,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的学者应当以端正“三观”为第一要务!
所谓“三观”,指的是正确的项目观、学术观和人生观。基金项目只是学术研究的附带品。但部分学者常常被名利权位迷住了双眼,使得学术研究“卑微化”。他们进行“学术研究”只是为了获取名利权位。他们申报项目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和“骗取”科研经费。功利心切和手段多样是这部分学者的特点。当然,只是为了项目而申报项目可能会获得暂时性的名利权位。但是,一名不爱学术研究本身的学者,必定不会赢得学术的真诚拥抱。除非学术瞎了眼!学术的生命在于传承,其可贵之处也在于传承。能够传世的学术作品必定是学者深爱学术的结晶。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的青年学者要坚定这样的信念:学者热爱学术本身达到一定程度,学术必将回报学者以回眸迷人笑!学术之所以还没有对学者笑,只是因为学者爱她爱得还不够,为她付出的心血还太少!当学者对学术的热爱致使眼里经常含着泪水,热烈得准备大哭一场时,他/她所爱的学术就会跳出来给学者一个爆热大拥抱!因为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和人心浮躁的学术界里,真正热爱学术本身的学者在学者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真正热爱学术本身的学者也就越来越珍贵。除非学术瞎了眼,否则,学者的持久真爱必定能赢得学术的传世之心!
本文来源:中东史学史研究作者:梁道远
图片来源:网络责任编辑:张灿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