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论文选题指导、中学心理健康论文投稿杂志推荐、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发表细节咨询。
中学心理健康论文优秀范文一篇,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创作出优秀的文章:
关于中学生逆反心理问题的探讨摘要:逆反心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处理不好严重的会造成学生无法完成学业,甚至是危机生命。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包括家长要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矫正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逆反心理、矫治
正文:中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关键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处理不好严重的会造成学生无法完成学业,甚至是危机生命。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包括家长要对中学生逆反心理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矫正对策。
一、逆反心理的界定
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求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抵触情绪,其实质是在于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相反,表现出对他人(非我)的不遵从(或抗拒)。“逆反心理”与西方心理学讲的“违谬”、“心理感应抗拒”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它是正确逆反和错误逆反于一体,逆反与认同相伴行的复杂心理现象,是人们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二、逆反心理在中学生的表现
1、第一,超限逆反。指客观要求超出主体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就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既主体执意表现出与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
第二,情境逆反。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自然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即主体心不在或根本听不进去说教、或做其他事情,如摆弄东西、收抬书包等,以示不满。
第三,信度逆反。表现为主体对信息传通者的人格或所传递内容虚假产生怀疑。如教育者所谈及的内容无可非议,而本人的人格却不端正或本人的人格无可非议,而传播的内容却是虚假的(或含虚假的成分)再则,其人格及传播的内容无可非议,便对内容的表达分析不能(或不能充分)说服学生。这样,会引起受教育者对施教者本人或传播的内容(甚至对其本连同内容)产生怀疑,拒不遵从。
第四,禁果逆反。中学生的好奇心极强。往往成年人向他们郑重宣布禁止的东西,他们反而越想接触。如玩电子游戏、交异性朋友、晚自习看电视球赛、甚至喝酒、吸烟等,实属禁果逆反。
第五、自主逆反。指体地位、尊严受到威胁时出现的逆反心理。如家长或老师动机良好,但却用打骂等简单、粗犷手段对待学生或相反的角度不关心、不理睬、不管教学生等等,都会引起主体对施教者的不满、抵触。
三、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心理不成熟,认知水平低。由于中学生社会阅历浅,认知水平低,生理和心理还处于发育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可塑阶段,因而辩证思维比较薄弱,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客观的全面的认识,其行为极易被非理性观念所支配,从而形成逆反心理。
2、独立意识强,表现欲高,喜欢标新立异。这是中学生特有的半幼稚、扮成熟的特点。这是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3、好奇心理,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有好奇心,老师越是认为不对的事,不让做的事,学生越想尝试,这是好奇心的缘故。
4、对立心理,学生对不信任的教师,或者不喜欢的教师,教师说什么学生都认为是错的,即使他认为老师说的也对,但是就是和老师对着干,这就是对立心理。
5、自卑和自尊的巨大反差。在应试教育的作用下,成绩落后的学生自尊和自卑的反差持久的存在往往导致学生生理和心理功能紊乱。使其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情绪焦躁、精神紧张,当这些消极情绪无法排挥之不去时,他们的理智就会被盲目和冲动所代替。这种超高需求与自身能力形成的巨大反差,加速了逆反心理的形成。
(二)客观原因
1、学校不良教育的影响
有的老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不按照中学生的心理变化的特点进行管理,而是采用简单、粗暴、强制性的压制或惩罚的方法,过分控制学生的行为使其感到压抑。使得学生把老师合理要求、正面的教育视为针对他们的“管”“卡”“压”。他们就有可能拒绝本来愿意做的事,这样就导致了逆反心理的产生。
2、家庭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欠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很长,父母对子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的家长没有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把已经不如青春的孩子当小孩看,使其产生不满和反感。
四、学生逆反心理问题的矫治
古人云,知其心,然后才能救其失也。对学生逆反心理问题,教师要根据其心理特点,摸准脉搏,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体察青少年的内心感受,理解尊重学生的感情,给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
中学阶段是人生中思维发展最快速的阶段,也是思维易出现片面、偏激的时期,引导不妥会受非理性思维的影响,从而造成终生遗憾,因此教师必须了解体察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他们的感情,把他们当作独立的个体来看,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感,允许他们诉说事情的前因后果,缓和情绪,让他们在被尊重的过程中感到自身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教育,他们会更乐于接受,从而有效避免逆反心理的出现。
(2)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自控能力。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训练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技巧。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武装他们的头脑,引导学生改变需要调整动机,转变兴趣,教会他们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和控制自我,在人生的坐标中寻找自己的合适位置,培养自爱、自重、自尊的道德人格,激发他们自我完善和自我控制的潜能,力求防止价值取向的失准和混乱,有意拒绝不恰当或破坏性的逆反心理及行为的出现,制造更多表达感情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平等、亲切的情感中释放其不良情绪,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3)善于寻找机会,引导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特别是作为班主任,更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想方设法接近学生,了解其心病知其所想所为,认真听取学生的倾诉,创设宽松的情境,为其寻找合理发泄消极情绪的场合,创造更多表达感情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平等、亲切的情感中释放其不良情绪,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4)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沟通情况,让他们配合进行抗挫折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达到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让他们必须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沟通情况,配合教育。首先,要共同分析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寻找其产生的根源,以便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其次,要教育学生端正对待挫折的态度,让学生明白只有面对挫折,知难而进,才能战胜挫折。再次,要在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创设情境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人生的失败、艰辛等,使之身心经受被打击的磨炼,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总之,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对这个急需重视和研究的课题科学分析、对症下药,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正确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一定会有所缓解,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他们一定可以以健康的心理步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付鑫.学生逆反心理的正因及矫正对策.新职教
2、*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更多中学心理论文发表
欢迎咨询白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