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忙碌,手边总可以有一盏茶,除了解渴,还可以养心——在某一瞬间,如坐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到清风浩荡。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
“人在草木间·趣品茶韵”茶文化专题讲座由著名文化学者于丹主讲。让我们在紧张忙碌中,在茶的陪伴中,让心灵澄净清澈。
咱们说茶的缘起,讲喝茶心思澄澈,就不能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大名鼎鼎茶圣陆羽,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今天想起他的《茶经》,那真是名垂青史的一部经典。
其实陆羽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蛮动荡的乱世,他自己也经历了几代的更迭,安史之乱爆发,大唐从胜至衰,他其实都经历了。从他个人经历看,他身世真是蹊跷,自己说不知所生,只知道3岁就被遗弃了。他叫陆羽这个名字和鸿渐这个号都是成年以后自己起的。
大家以为他姓陆吗?其实他是占了一卦,那么这个卦说,鸿雁渐于路,渐渐的停在路上,他的羽毛可做仪仗,所以他就叫陆羽了。
幸运的是在战乱中,他被湖北龙盖寺的老僧智积和尚捡到了寺里,但是他那么小,也不能去诵经,也不能去礼佛,干点什么呢?师傅想茶禅一味,就教这个孩子烧水、煮茶,慢慢的识字念书,他就在烹茶辨水上特别有灵性。等到孩子13岁的时候,再受这样的一种熏陶,但是少年心性也开始澎湃起来了。
山下就是攘攘红尘,所以有一天他就不告而别逃出寺外了。据说陆羽走了以后,智积和尚深深地痛心,从此喝别人的茶不能入口。于是为了纪念这个徒弟,他也就终身不复饮茶。是不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烹的茶里有点天真滋味呢?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大和尚追求的就是那样一种朴拙呢?我们都不得而知。陆羽其实离开了寺庙也挺坎坷。他进了戏班子,做伶人演的还是丑角,因为他长得相貌据他自己说不漂亮,而且还有点口吃。一直到,他遇到一个著名的人李齐物。
陆羽的家是在湖北天门,唐代的时候称为竟陵。当时贬到竟陵的这位父母官,就是原来的河南太守李齐物。
李齐物识人,偶遇陆羽,就让他离开了戏班,给他聘了老师教他读书。这个时候他跟着李太守认识了好多名人。
再过6年,20多岁的陆羽认识的被贬官到竟陵的诗人崔国辅,他们一起认认真真地对待水,对待茶。又处三年,陆羽开始名扬文坛了。到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陆羽匆匆南逃,到了无锡惠山。在乱离红尘里,他徐徐开启了一段游山品泉的悠闲生活。
我们如果读《茶经》,会发现它特别注重水的类别,他把全国各地他品过的水,分为了20品。那么他喝到无锡惠山泉的时候,他所有的领悟一下子就激活了。因为在这里他还遇到了一辈子最重要的一位朋友——诗僧皎然。皎然那是真正心思澄澈的人,比陆羽年长十几岁,对茶道深有研究,所以皎然指点陆羽,真正成为了茶圣。
陆羽后来在四处游历中到过湖南、江西、广东很多地方,最后自己又重回江南,葬在湖州。他选下的陆地就恰恰与皎然塔遥遥相对。两个灵*,大概还在论他们品的茶爱的水吧。
当然,陆羽一生心里最放不下的一个人,就是他的当年师父智积和尚。到唐代宗的时候,名士陆羽写出《茶经》,轰动天下,迎进宫中成为皇室奉养的真名士。所以代宗就问他,这一辈子有什么样的大心愿吗?陆羽就说,我平生最惭愧的人就是我师父。如果我还能够有缘当面求得师父的原谅,那真是此生无憾了。代宗一听,马上派人去龙盖寺,请智积和尚到宫里品茶,但是老僧很委婉地拒绝了。自从陆羽去后,已经终身不复饮茶。
当然前来延请的官员坚持,这是圣上请你怎么也要给个面子,智积和尚就只好随行来了,跟代宗一起来品茶,代宗就吩咐功力最好的御茶师,最好的茶,最好的水,精心烹煮,智积和尚跟皇上谈话之间端起茶杯,礼节性地粘一下嘴唇,随即就放下了。喝不入口,他不复饮茶是真的不想再喝了,代宗就悄悄吩咐下去。
第二泡茶由陆羽来烹,又在闲谈间茶端上来,智积和尚还是礼节性的粘了一下嘴唇,但是一瞬间就停在那儿了,瞬间老泪纵横。他跟代宗说,原来陆羽在您的宫中啊!是以这样的机缘,师徒俩劫后重逢。一盏茶中有恩情、有别离、有沧桑,也有重聚的欢喜。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这并不是信史所载。但是中国的民间一直相信,同样的茶,同样的水由什么人来泡,用的什么样的心,其中有什么样的寄托,喝的人是可以知味可以懂得的。陆羽之所以与众不同,就在于他泡茶时那份专注、用心、虔诚,他其实浸润了茶里面最透彻的滋味,他自己是用生命激活了茶。
我们今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一读《茶经》,分为上、中、下三卷一共十章,说了什么呢?有茶之源,对于茶的由来追本溯源;有茶之具,当然不是指泡茶的茶具,是制茶过程的工具;第三章是茶之造,那个时候采茶造茶7道工序是什么?那都是陆羽亲自参与过的;第四章的茶之器,才是咱们今天所说的茶具,当然他可是全套茶具24组给你写出来;第5章茶之煮,他不是懂水吗?那么怎么样辨水?什么样的水,泡什么样的茶合适?他也把水分为了上中下三等;第六章叫茶之饮,怎么来分茶?怎么样来饮茶?什么才是茶的真滋味?
其实我相信读《茶经》的人一定首先最喜欢第七章,第七章写的特别长,因为它叫茶之事,讲古人跟茶的缘分,一个一个的典故寄托;第八章叫茶之出,讲不同茶叶的产地和品质优劣;第九章叫茶之略,它跟前面茶之具的24组繁复的对应。其实到这一章说,茶的本质无非是人归草木之间,那些冗长的繁复的程序是可以省略的,你只要心接万古,所以茶之略也是一章。第十章叫茶之图,也就是说饮茶需要挂画,那么这是一种文化仪式,有它清雅的氛围。
我只是概括的说说《茶经》。有兴趣的朋友真的应该去细品一品,读一读,看一看盛唐之风,流转至今,我们手中还有清茶的时候,是不是真心还在怀念陆羽呢?“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同时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先后在我国内地、港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进行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广泛的好评,并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著有《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于丹〈论语〉感悟》《于丹·趣品人生》《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人间有味是清欢》《于丹·字解人生》《有梦不觉人生寒》以及《此心光明万物生》,其中《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版权金奖,国内累计销量已达余万册,多次再版,已被译为30余种文字在各国发行,仅外文版销量已近40万册。*作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