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絮语:此为“台湾系列团辅论文”第⑤弹。上篇方案小编表格木有整理好,抱歉了大家伙!这次给大家整理成了图片,方便查阅。各位美丽帅气的粉丝宝宝们,看完后,右上角分享转发哦!!!后续还有几十套团辅资料将陆续发布出来哦。)
一、前言
有效的生涯辅导不仅可以提高其自信心、增进人际技巧与他人互动关系,从而在生活上获得独立自主能力与成功经验,真正成为社会成员之一(林幸台,)。而团体谘商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谘商形式,且为学校、医院、各种助人相关单位所普遍运用。
理论上,团体谘商可以设计来满足各种特殊群体的需求(Corey,)。身心障碍者在以往的学习中较趋向个别化,即使在融合教育中也常被同侪排挤,显得团体同侪经验不足,而团体谘商实为提供另一个学习的管道,尤其是同侪间的彼此支持与学习。
国外研究也指出针对身心障碍者所做的团体谘商,发现不仅可以让成员厘出较具体的目标,他们彼此之间产生利他的互动,并学习认清自己是有能力、可以贡献的(StewartBhagwanjec,)。
犹记自己在带领身障团体过程中,有不少的感动其实是来自于成员们彼此的分享与鼓励,有时由成员来讨论,反而更加地真实,以他们自己的角度出发,实在地贴近成员的心声!
在国内的谘商临床经验中,发现在进行身障者的成长团体时,当事人愈能接受自己与他人不同时,其与周遭他人的关系、对于自己生活与未来的安排与期许就呈现较为正向的愿景(邱珍琬,)。
研究中也认为团体生涯谘商对于弱势及身心障碍者族群特别有效,因为他们多半可以从团体成员及带领者获得自我洞察及鼓励(Karen,)。团体工作模式一方面使得成员可有仿效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彼此得到反馈。
可显见团体谘商对于身障族群有相当正向的效果,可在彼此的支持中学习到新的能力、获得力量。因此透过团体谘商模式,应该也能适用于身心障碍者生涯谘商团体。
再进一步查询「全国博硕士论文信息网」(国家图书馆,),以「团体谘商」为关键字,在92篇实证研究中,扣除非相关7笔,计有85笔团体谘商的博硕士论文,当中仅2篇与身心障碍者有关(自闭症与病友团体),多数为针对在校学生行为或情绪问题的研究(生涯主题也仅为6篇,且皆非针对身心障碍者),可显见多数研究仍是以非障碍者为主要对象,针对身心障碍者的团体谘商研究仍甚少。
二、生涯谘商理论的内涵与哲思
生涯最先强调的重点在于工作训练,因此也较重视提供职业讯息的、测量职业兴趣,如美国全国职业辅导协会在年将职业辅导定义为「协助个人选择职业、准备就业、就业安置、及职业适应的历程」(吴芝仪,)。
而生涯辅导一词于年代末期至年代初期大量出现于西方文献(张德聪、*正旭、林丽文,),此时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