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陈洪平常心是道追求自由的人生哲学三
TUhjnbcbe - 2021/5/21 17:20:00

禅宗很大程度上又离经,又依经。依经是什么呢?它的这些道理在佛经里,尤其是大乘的主要经典都有。由于形式不一样,所以这些道理并不在具体字句里,这就是离经。《法华经》有七个比喻,每一个比喻讲佛理的一个面。其中有一喻叫明珠喻,跟《坛经》的自性清净完全相合。明珠喻讲有一个人到朋友家去作客,喝醉酒了睡着了。朋友见他日子过的困难,想帮他,又怕伤他自尊心。正好家里有一颗宝珠很值钱,就缝在他的衣服领子里。想着他回家发现后,卖掉就可以改善生活。若干年后再次相遇,发现他比以前更穷,更落魄。朋友说我当初帮过你,怎么还是这么穷啊。然后拆开衣领,发现珠子还在这儿。他一直不知道自己身上就戴着这颗无价之宝的宝珠,始终过着穷人的日子。这个比喻就是,每个人自己身上都自有宝珠而不自知。所以《法华经》世尊讲“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以是因缘,甚大欢喜,得未曾有”,弟子们的境界一下子就都提升了。我们自己都有一颗宝珠,这是禅宗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同样的道理,西方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正好和《法华经》这个可以相印证,就是钻石法则。一百多年前,费城6个高中生向一个牧师请求帮助,说我们想上大学,可是没钱。这个牧师一看特想帮助他们。可是牧师也没有钱,牧师就想,干脆我自己建一所大学帮助这些穷孩子。他做了一个预算,建大学要万美元。他就想向来做祷告的信徒们募捐,来办这个事。结果他到处去讲这个道理,讲了好几年,最后募了块钱,差得很远。这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从一个故事讲起。说有一个农夫有一块地,日子过得不错。后来听别人说这个地带,有个别的地方,地里面有钻石。如果挖出钻石来比种地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他想我想法去找有钻石的地,就把自己的地卖了,满世界去找线索,挖钻石去。多少年也没有挖着。可是买这个地的人有一天无意当中,要刨坑种棵树。一刨下去就挖出来一个大钻石。拥有财富之后,他就做了很多好事。这个牧师就以此为由去演说。说财富属于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开发自己比开发什么都强。他这样一讲,第一这个道理很深刻,第二这个很励志,很多人都愿意来听他的了,这个筹款的事就成了。过了7年他筹了万美元,他就建了一个大学,这是一个故事,这就是费城的天普大学建成的经历。这个和《法华经》的明珠之喻,意思完全的一样。就是开发你自己,相信你自己本性的高尚和潜在的能量。

赵州禅师曾向南泉普愿请教:什么是道。南泉禅师回答:“平常心是道”。道不是一个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外的东西,而就是在这个世界之中。现在都讲人生佛教,人间佛教,人间佛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佛教不是一个离开我们这个世界的东西,它是要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所以教育,文化应该是人间佛教的重点。平常心是道就是这个道理。道就在平常之中。但平常之中的人可不都是得道的人。所以后来有一个书叫《无门关》,他的作者慧开禅师就“平常心是道”这个道理发挥,写了四句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道就在人间,就在日常生活中。但是你以何心态来对待。你可以看到一个清明的,透彻的,高尚的心。你也可以为所欲为,恣意地沉沦。全在你主体的一个选择。平常心是道的另一个表述就是“担水砍柴,无非妙道”,《五灯会元》里一个著名的禅师青原惟信曾讲:“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他说老僧30年前没有参禅的时候,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那就是跟俗人凡人一样。及至后来亲见之时,有个入处,读书也读得多了,也有点修行了,觉得平常这些个常事有问题,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个现象背后还有本质。我们要认识这个本质。到现在30年后了,我又上了一层,得个休歇处,思想进入一个新的层次了,以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头一个这个容易理解,后边这是什么意思啊?我更高明了之后,我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个山和这个水,和前面的那个山,那个水,它一样。字面说一样,实际它肯定不一样,不一样在哪儿?这个就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东西了。

禅宗讲烦恼及菩提。人们为什么要需要佛教?孔孟教人伦道理,就是在家里怎么处理好家庭关系,你自己要有一种社会责任,在社会上怎么处理你社会的功业,处理和上层的关系,处理和整个社会的关系,你怎么定位,怎么做。反过来这个社会怎么来管理你。这就是儒家。总是儒家太累,道家就开始调节了,人要亲近山水,好好地养生,这就是道家。可是这两个搁在一起,本土文化缺一块,缺少对于灵*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洪平常心是道追求自由的人生哲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