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相隔一天先后进入沙漠,准备前往沙漠另一头的国家。进入沙漠几天后,第一个人发现自己带的饮用水就只剩下一小袋。不过,他很快发现了一口压水井,是曾在沙漠驻扎的工程队留下的。他欣喜地跑过去,用力按压井臂,听见一阵“咣当”声后,却没有水流出来。他想起来,这种压水井需要先往井里倒水才能把更多的水压上来。他不禁有些迟疑,如果把剩下的水倒进去,却没有水出来,自己一定会马上死在沙漠里。最后,他怀着沙漠边缘就在不远处的侥幸,带着那一小袋水继续赶路。
第二天中午,第二个人也带着小半袋水经过了这口井。他与第一个人一样,努力压水却没水出来。但他想了想,就解下水袋,把剩下的水全倒进了井里。等他再压时,原本“咣当”的撞击声变成了“呼噜”的气压声,接着流出了清凉干净的水。他把水袋装满后,再次上路。一天后,他在沙漠边缘见到了第一个人——他已经被渴死了。第二个人怎么也想不明白,路上明明有井,这个人为什么还会渴死在沙漠里。
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不“舍”而不“得”。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很多时候我们就是把握不准、领悟不透。其实,人生很多时候就像《一袋水与一口井》故事中的这两个人,想得到就必须先付出。因为只有懂得“舍”,才能真正“得”。
“舍得”一词,最早出自于明代袁了凡先生所著的《了凡四训》,后与中国传统的思想相互融合,随着时代的更迭,逐步演绎成为一种哲理、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实践证明,能“舍”方能“得”。当然,这种“得”更多的是指精神的丰润,境界的升华。舍得之间暗藏玄妙,意境很深,完全靠自个去琢磨,去感悟。
司马迁舍弃男人的尊严,得到了《史记》千古流传;陶渊明舍弃为“五斗米折腰”,得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红岩”的英烈们舍弃生命,得到了与青山同在……
从古至今,无数英雄豪杰,他们之所以成就丰功伟绩,无不得益于对“舍得”二字的把握和感悟。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为了反对侵略,不惜拿出自己的家产,抗元救国。兵败被俘,他坚决不肯投降,还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誓言,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文天祥的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爱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舍得”精神对时下创业的人们来说,更有启示和借鉴。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企业的发展没有十全十美,往往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该舍的时候一定要有“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勇气和智慧,必须舍掉“鱼”才有可能得到“熊掌”。
新加坡佳通集团最早在印尼做轮胎,总裁林德祥先生热心公益慈善事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很多贡献。由于林先生的为人和经营之道,集团的一个子公司顺利取得了烟草产业的经营执照。
这肯定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但林先生认为,一本万利的生意谁都想做,这种生意容易让人见利忘义,对企业发展不利,对子女们的未来也不好;何况烟草不利于公众健康,有违他的道德良知。在如此巨大的诱惑面前,他们毅然决定放弃。多年来,佳通集团始终以橡胶轮胎为主业,经过三代人的努力,终于成为新加坡着名的跨国企业。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商业企业更是如此。但身上流着道德与慈善血液的实业家,由于深谙“舍得”规律,跳出了兴衰周期率,使得产业永续发展。一人如此,一家如此,乃至一个国家,也同样适用。
当然,这些都是大“舍”与大“得”,虽高山仰止、心向往之,普通人难以企及,但凡人也可以有凡人的非凡之举。
有这样一个典故:一个贪财的人背着一麻袋金子过河。遇恶浪翻船,船夫劝他丢掉金子,可他舍不得,最终与他的金子一同沉入海底。历史上,有很多贪财、贪权、贪色的人,莫不如此?常日里,看似他们得到了很多,可最终什么也没得到,甚至连自由、性命都舍掉了。
人生之道,贵在舍得。只有学会取舍的智慧,懂得进退的真谛,才能享受美好的人生!
(点击页面右上角,可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长按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