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慢”的事业,其特征最像农业。教师只有像农民那样悉心播种,静静守望,学生才会如种子般慢慢发芽、渐渐长高、静静开花……
在39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枣阳市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王宪保,始终行走在师生之间,扎根在课堂之上,矢志不渝把*治课讲得“有意思”。
扎根课堂教学有特色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老师当好他们的引路人,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治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更侧重于教学的教育性,不仅履行*治教育的职能,还承担着道德品质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角色。
王宪保在教学中总是致力于塑造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讲究课堂艺术,善于从身边生活琐事中捕捉素材和时机,解开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个的“结”。
“走进食堂门,饭菜洒一层,人饭变猪食,浪费心疼人。”这是不少学校餐饮浪费的真实写照。针对这一现象,王宪保没有做简单的硬性要求,而是在讲授质量互变规律时,有意识设计课堂讨论,使同学们通过算账(假如一天浪费二两粮食),明白一年浪费的惊人。同时通过国情教育,使他们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培育现代餐桌上的文明,善待每一餐饭,认真对待每一粒粮食。
生动的案例与深刻的理论紧密联系,收到润物细无声效果。王宪保认为,一名*治教师必须要有郑板桥画竹精神,对*治教材认真钻研,细心体悟,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情感、思想、个性品质,然后通过课堂“表演”,将教材的思想观念、艺术风格等生动地传授给学生。
因材施教治班有良方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王宪保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概括起来就是“勤与爱”。
王宪保经常到学生的教室和寝室走一走、转一转、看一看,掌握第一手材料,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对那些倔强、调皮的学生,王宪保总是耐心开导,用“放大镜”找其身上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肯定。爱顶撞老师的“牛皮筋”学生徐天宇(化名),能写得一笔好字,王宪保据此当众肯定了他的优点,还让他主办黑板报。信任和责任使徐天宇渐渐改掉了身上的毛病。
对家庭困难的学生,王宪保总能伸出援助之手。学生百丽(化名),年幼母亲去世,父亲退休后每月只有微薄的退休金,且身患多种疾病,家里经常发生“经济危机”。当王宪保得知该生因缴不起学杂费想辍学时心急如焚,立即向学校领导反映。最终学校免去了该生的学杂费,并给她争取到枣阳乡亲联谊会的助学金。同时,王宪保还从自己的工资中每月拿出几十元钱补贴百丽的生活,直至她顺利参加高考。
多年来,王宪保通过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使许多学子走出了困境、走上成功之路。
严谨治学教研有成果
王宪保十分重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主张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吃得进、吃得饱、吃得好、吃得香”。
为及时搜集和积累自己的“教育矿藏”,让自己的教育细节真实再现,王宪保坚持每天用笔记录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终形成了一篇篇鲜活的教育教学论文。
多年来,王宪保出版了20万字的专著《中学生成才之道》,撰写的《好读书才能教好书》《做健康的*治教师》《教育不能没有批评》《教育惩戒的传统、现实与困惑》《校长要用“心”治校》《教育公平要从善待差生做起》《*治教师动笔写什么》《素质教育呼唤“三好”教师》《校长要忙在“点”上》等论文先后发表在专业报刊和《中国教育报》上。
枣阳名师工作室成立以来,王宪保作为名师工作室牵头人,又把这些教育心得传授给年轻教师。
年至今,工作室一批年轻教师在优质课、公开课竞赛中,屡创佳绩,所撰写的论文不断发表并获奖。有的老师还被评为“湖北省十佳班主任”“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
高山钟情跋涉者,成绩钟情勤奋者。王宪保在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回报他的是满园春色——他先后获得“湖北省优秀教师”“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襄阳隆中名师”“襄派教育家”等荣誉称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