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们有太多的泪水与欢笑,有太多的感动与不舍。从居家抗疫到复学复课,从“十个一”的有效落实到文化校园的创建,从智慧校园的推进到综合高中办学经验的推广……“高新”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乘风破浪,攻坚克难,书写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一项项荣誉,一桩桩事例彰显了“高新”人的情怀与担当。
经部门提报和学校推选,我们梳理出年19件大事请您投票!请选出拨动你心弦的十件。
01提优技能考评工作,
我校荣获年山东省职业技能考试工作先进集体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工作,严格遵照国家职业标准和鉴定规范要求,努力将职业技能考试与夯实工作基础、提高工作质量相结合,积极开展各类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培训和鉴定工作,为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建立健全有效监管机制,树立整体意识,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与培训、考核、就业的有机融合,逐渐形成“以证促学,以学促业”的技能培养模式,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02优化立德树人环境,
校获评青岛市首批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按照青岛市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要求和部署,坚持“六性三统一”原则,探索“特色办学、精致管理、品质立校”的新思路、新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优势,坚持文化自信,营建凝聚师生共同价值愿景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培育“通达高新?德能济世”核心价值观,弘扬“和合偕习?通达卓异”高新精神。营造学校环境文化,规范学校制度文化,精致学校活动文化,不断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引领学校“选择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幸福发展。”
03扎实推进1+X项目试点,
我校获批两个技能证书试点
实施“1+X”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年5月我校获得批准“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和应用”试点技能证书试点。积极参加评价机构线上、线下的师资培训,四名教师取得“1+X”(初、中级)职业技能等级师资能力证书,为专业技能的培训与指导提供了保障。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会计专业总计名学生参加初级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1+X”技能考核,通过率为%,参考人数与通过率居全省前列。
04聚焦“三教”改革,
教学比赛创佳绩
学校创设求实的育人目标,以学生的课堂表现为重点,以学生的展示和发展为导向,打造绿色生态课堂,积极推进“三教”改革,实现教师由“教学”到“教学生学”的思想转轨,改变评课标准,实现教师由被动学习到主动钻研的转变,加强优秀教学改革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年度有段轩等6名教师举行了市级公开课;在青岛市一师一优课评选中,我校一等奖9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4人;市优质课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1人。
05强化交通安全意识,
我校获得市交通安全示范校
学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把交通安全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交通安全教育领导小组”,*支部与崂山区交警中队中韩支部共建。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运用“警校联动”载体,邀请崂山区交警中队的警官来校为师生作安全教育讲座,动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学生参与到交通安全的倡导者和践行者队伍中来,普及交通安全知识。联合属地交警,集中清理校门口违停车辆和流动商贩,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学校依托志愿服务传统,塑造“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志愿服务文化,每周六“高新先锋”*员志愿团队和“紫荆花”职教义工服务队交通志愿岗,将交通安全教育向社会辐射,收到良好效果。
06落实“十个一”显成效,
我校体育成绩创“新高”
学校秉持“全人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以“自信、选择、专注、成功”为特质的“唤醒德育”,以“兴趣、方法、恒心、激励”为特质的“内生智育”,持续开展“年级有专类、班级有专项、人人有专技”体育普及活动,深化体育课“叠加融入式”教学改革,有效融入“网球、棒垒球、武术、游泳”等特色课程、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促进了学校运动成绩的不断提升。年获得青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职高组团体总分第二名,青岛市中小学生篮球赛职高女子组第二名,青岛市中小学生排球赛职高男子组、女子组第五名,青岛市3X3篮球精英赛中获高中男子组第七名,青岛市中小学生乒乓球赛职高组团体总分第三名,青岛市健美操比赛职高组健身操一等奖、健身操提高套路特等奖、团体赛第五名。
07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通过网络等级保护二级复查评审
学校于年通过青岛市教育局智慧校园测评,年10月开始,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方案调研、论证、制定招标文件、签订合同并开始项目实施,经过自我安全排查和整改、测评机构现场测评及测评后整改、再测评,材料补充和整理,于年12月取得门户网站等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及测评报告。学校通过网络等级保护二级评审,为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08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
为进一步加强专业现代化建设,学校邀请上级主管部门、高校专家学者和企业行家里手共同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成立专指委是“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有力落实,是“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的积极实践,有利于促进专业现代化建设,修订与高校贯通、与行业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新机制;提升促进社会服务能力,开展专业技术教育服务,发挥职业教育功效,开展全方位的职业技能服务。学校将在“高地”“示范区”建设的背景下,以专指委成立为契机,擘画学校高质量、现代化发展的新蓝图。
09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知与行》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校本德育课程
我校思*教研室编写的德育课程《知与行》被评为年青岛市中小学优秀校本德育课程。该课程分“知、情、意、行”四个部分,以时代著名人物的事迹为引领,以讲故事的方式,教育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能人才,做到知行合一。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整合资源,开发利用适合校情、学情的校本课程,让教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全人幸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思*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
创新激发思*课活力
学校举办“逐梦新时代,学习正当时”思*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活动,以“红色舞蹈、讲好中国故事、为英雄配音、主题演讲、主题微课制作”等形式,紧贴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学生们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多彩的实践项目再次呈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效性强。学校思*课教学成果展示,是“思*课程”“课程思*”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真正让思*课活起来、动起来、精彩起来,提升了思*课的感染力,亲和力。
11教科研工作结硕果,
七项国家级、市级课题结题
学校以课题为引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聘请教研专家进行相关课题研究讲座,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逐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教研水平,形成“学校有引领项目、组室有突破项目、人人有实践项目”的教研态势。以课题为引领,推动“三教”改革。结合学校“八大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综合高中、唤醒德育、内生智育、现代学校制度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完成7项国家级、市级课题结题。一项教学成果获青岛市一等奖,1人次出版专著,30人次在国家、省、市刊物发表论文,3人次获国家、省论文一等奖,8人次出版国家级教材。4位教师教学案例获国家级、省级一、二、三等奖。理论联系实际,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以教科研引领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12深化育人模式改革,
综合高中办学经验入选教育部
《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报告》
自年3月,我校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启动特色高中建设计划,探索实践综合高中办学模式,实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发展、多元成才的机会。学校以“全人幸福教育”为办学理念,以“综合发展·理工见长”为办学思路,形成以“面向全体、延缓分流、尊重差异、强调选择、多元发展”的发展态势,构建了以“三平台三模块”嵌入式课程体系、“规划指导、资源共享、师资培养、课题引领”为支撑的质量保障体系、基于学生发展的“四维四度四主体”立体育人评价机制,为学生全面素质提升、个性化发展、多元化成长搭建平台。学校特色逐渐凸显,社会美誉度逐步提高,大众网、海报新闻、青报在线等多家媒体对我校进行了报道,其中综合高中办学经验作为典型案例,入选教育部《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报告》,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综合高中普职融通办学模式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综合高中办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获年度全市教育系统优秀创新课题成果二等奖。
13搭建继续教育合作平台,
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为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年)》和职教高地建设部署要求,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学校与中国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双方约定,自年开始,面向我校三二连读、五年贯通培养等五年制高职学生开展招生,为学生学历提升搭建优质平台。录取的学生将进行两年半时间的函授学习,学业合格者颁发教育部统一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的中国海洋大学毕业证书(成人高等教育),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可颁发中国海洋大学学士学位证书(成人高等教育),将开启继续教育新篇章。
14助力技能培训,
我校入选青岛市首批20家职工技能实训基地
年,由青岛市总工会、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教育局搭建的集职工赋能中心、技能实训基地、赋能研究院和工匠学院“四位一体”的职工赋能平台正式启用,我校入选首批20家职工技能实训基地。作为山东省级劳务培训基地、青岛市应急局电工与焊工上岗资格培训中心及德国焊接技术培训与研究所授权的国际焊工培训基地,依托雄厚的硬件实力,丰实的教学资源,专业化的教学队伍,采取灵活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新旧动能转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化培训,并将培训与技能鉴定无缝链接,实现培训、鉴定、就业一体化。从高低压电工到熔化焊接、热切割,一批又一批技能精湛、本领高超的工匠型人才从这里走出,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助推十五个攻势、打造“工匠之城”“工业互联网之都”、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贡献“高新”力量。
15传承抗战精神,
筑牢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学校通过组织“同升国旗、同唱国歌”升旗仪式、“弘扬抗战精神、担当复兴重任、彰显强国风采”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不忘初心跟*走,青春筑梦新时代”演讲比赛、开展“青岛的抗战历史”主题研学实践活动、“传承抗战精神,志愿奉献新时代”志愿服务活动、网上祭英烈主题活动等系列主题活动,铭记历史,引以为戒,捍卫和平,开创未来,引导学生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16*建引领,众志成城,
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战役
年,面对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学校迅速行动起来,多次召开疫情防控联席会议和桌面推演,按照“快严细实”的要求,强化责任、全面部署,精准施策。延期开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线上教研、线上培训、线上学习、做到安全与学习两不误。通过线上卫生课、线上知识问答、居家“十个一”和全员导师线上家访活动,做好学生防疫教育。复课后,学校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人员管控,坚持师生晨午晚检,打卡制度,“一人一档”建立健康台账;以“一日明白纸”“一封信”“校长主讲开学第一课”“学习标兵”“劳动达人”“健身达人”“才艺达人”评选活动等形式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月、爱眼月、预防艾滋病日、禁*月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利用国旗下演讲、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网络媒体、专家讲座等形式开展预防传染病、新冠疫情防控等宣传活动,推动校园健康新风尚。成立*员教师护校队、*员教师自发捐款、校友会和学生家长捐献防疫物资,大家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确保了师生安全和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共赢”。
17深化学校改革,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学校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以《章程》实施为统领、以治理机制营建为框架、以制度体系规范为抓手”,加快“依法治校、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为核心价值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步伐,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优化,办学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构建“*治保障、*建引领”的组织保障体系,加强“思*课程、课程思*”建设,把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纳入事业发展顶层制度设计。建设“*治站位高、理念转变快、治理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发挥“孙洪传名校长工作室”引领作用,推进干部“策略、细节、标准、激励”“4S”工作法。建设以《章程》为统领的管理制度体系,落实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制度,推行管理权限正负清单制度,推行“愿景培植、活力激发”为目标的制度文化建设。实施“一体三翼”管理机制流程再造,建设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体,教职工代表大会、行*事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为三翼的管理机制。打造“教师自治、学生自治”为特质的自主管理模式,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和激励机制。
18学宪法进课堂,普法活动获佳绩
切实做好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增强青少年学生宪法教育,营造文明、平安、和谐的环境,学校积极开展“宪法进校园”宣传活动,营造学习宪法、尊崇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培养了广大师生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年学校普法教育成果被青岛市教育局推荐为全省教育系统“七五”普法先进典型案例,徐矞彦同学在第五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法治知识竞赛青岛赛区比赛中获第二名。
19落实教育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山海情深赋新篇
近年来,学校扎实做好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深入落实东西部教育对接扶贫协作,深入贵州、菏泽等对口支援的学校,研究制定帮扶方案建立帮扶机制,创新帮扶模式,发挥办学优势,带动结对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年,贵州省安顺机械工业学校和普定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到我校挂职学习,学校积极分享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科研活动、学校师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经验,做到资源共享,共谋发展。
年3月10日
教育是国之大计、*之大计
青岛高新职业学校
青岛市理工高级中学